“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探索:做法、效果及启示
——基于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的改革实践

2022-11-22 13:57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范长江三全育人学院

魏 伟, 刘 博

(内江师范学院 范长江新闻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范长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中国记者节”和“长江韬奋奖”的创立,无不与其巨大的贡献息息相关。时下,我国新闻业界、学界提出了“做‘范长江式’记者”“培养‘范长江式’新闻人”的响亮口号,激励着新闻舆论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认真探索和发掘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注重以文化人,探索构建学院“三全育人”微观一体化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三全育人”基本实践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育人改革命题。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构建“坚持一个育人目标,做优一个文化育人品牌,健全一大协调育人机制,做实六大育人平台的‘1116’系统模式,形成九个‘三位一体’”的微观一体化工作推进体系,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传播类人才的‘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育人特色。

(一)坚持一个“时代使命+根本任务+学院特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命题。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担当的时代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3]努力培养不仅要有丰富学识、科学思维,还要有远大理想、良好修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范长江的一生追求真理、爱国爱民、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光明磊落,其内在的优秀品质与时代新人具备的特质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高度的契合。为此,学院坚持“时代使命+根本任务+学院特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的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该目标既坚持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又坚持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也是学院在新时代提高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契合性。

(二)做优一个“红色基因+范长江精神+文化传承”的三位一体文化育人品牌

“大学就是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创造人,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4]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范长江精神,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学院坚持“红色基因+范长江精神+文化传承”的三位一体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思路,着力在文化凝练、文化打造和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学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着重从范长江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中提炼学院的院训、学院精神、教风和学风,赋予师生独特的红色基因,促使学生精神成人。注重环境文化熏陶,在学院树立青年范长江铜像,制作范长江文化墙,营造触手可及的沉浸式文化氛围。注重范长江文化标识建设,在院旗、院徽、院歌、文创产品上突出范长江文化符号,润物无声,让范长江文化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师生的身份认同。注重发挥课程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长江大讲堂”,邀请范长江新闻获奖者为师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推进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的“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范长江精神内涵,树立起新闻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理想、应有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注重高雅艺术文化建设,组织排练范长江话剧,朗诵范长江诗文,传唱范长江歌曲,塑造范长江鲜活的人物形象,讴歌范长江的丰功伟绩,陶冶师生情操,砥砺师生品格。

(三)健全一个“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的三位一体协调育人机制

学院建立党政齐抓共管,依托党支部、团总支、二级工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汇集教学办、科研办、学工办、实验室各方面管理力量,凝聚二级教代会、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的智慧,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育人作用,形成育人合力。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述廉、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全体党员年度述职民主评议制度,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推动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建章立制,明确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实验设施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息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体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挖掘管理工作的育人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职务晋升中,把在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纳入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对违反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查处。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发挥二级教代会和二级工会的作用,畅通教师管理和维权诉求渠道,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让学院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教职工,切实维护教职工权益。聚焦学生的学习、环境适应、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困难资助、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重点领域,建立与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图书馆、校医院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营造和谐的学院氛围。

(四)做实六大“三全育人”平台,为构建九个“三位一体”微观一体化育人推进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 的三位一体课程育人平台

学院以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相结合育人理念为主导,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式课程大纲修订,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创新导向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以新时代“范长江式”新闻人才为培养目标的 “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教研室为单位,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构成及工作职责,保证基层教学组织制度性活动的开展,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以教师为主体,制定“课程育人”教师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鼓励教师申请各级各类“课程育人”教改项目,编写“课程育人”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打造高质量“金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讲课大赛,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2.搭建“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学院特色”的 三位一体科研育人平台

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的科学研究目标,根据《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引导师生积极加入国家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研究当中。利用范长江研究所、播音发声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来引导科研方向、培养师生科研能力、开展范长江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为范长江新闻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做出贡献,积极举办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定期对师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着力打造“范长江新闻理论研究”和“播音发生学研究”两个科研团队,举办“范长江新闻理论学术研讨会”和“播音发生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出版《范长江研究论丛》,打造范长江文化纪录作品,在国家级媒体发布艺术作品,产出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科学研究成果

3.搭建“进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加强和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内江市委宣传部、驻内江各大新闻媒体、范长江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构建“政府宣传部门+新闻媒体+文博机构”的实践培训基地体系,建成合作育人示范教学基地。坚持和内江电视台、内江日报社打造“青春飞扬”电视专栏,开展中小学“幸福内江,爱在行动”培养小主持人、小记者的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举办“范长江杯”专业技能大赛和毕业生专业汇报演出,加大学院主持人队、辩论队、微电影队、配音队、话剧队等学生社团支持力度,增设文学社、摄影学社和写作协会等学生社团,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能力。组织选派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大学生成熟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对于优秀的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一定的资金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做到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大学生。

4.搭建“专业建设+素养教育+精神传承”的三位一体网络育人平台

学院以学院网络新媒体专业建设为支撑,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网络育人体系要求,打造《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特色课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融合。依托内江日报社、内江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合作单位,开展各项专业实践活动,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网络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学工队伍为主力,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网络教育大课堂等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从提升认知角度,增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制定学院网络文明安全公约,成立网络安全宣讲队,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知识及意义,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以学院“两微一端”平台为依托,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在线开展“演范长江故事、讲范长江精神、读范长江作品”系列活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四史”学习,在线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在线播放师生拍摄的红色文化主题微电影,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搭建“预警防控+文体融合+阵地建设”的三位一体心理育人平台

学院以危机干预保底线,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成立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应急小组,修订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构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建立在校生心理健康档案等工作,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的一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以品牌活动为载体,通过新生“5.25”心理健康节、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心理情景剧演出、党史知识演讲比赛、励志成长故事征文、阅读经典与感悟分享等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融合活动,强化大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愉悦身心、激发活力。以阵地建设为重点,建设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体验活动室、心理测评室等场地在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活动阵地,进行心理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朋辈心理辅导等。同时,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集中运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工作群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

6.搭建“精准资助+主题教育+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资助育人平台

学院以规范化为基础,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小组、资助中心、学院领导小组、班级的“四级”贫困认定工作机制,严格遵循学校关于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学生经济资助管理、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细则等制度文件,梳理具体工作流程,精准识别各类受助学生,有序开展精准资助工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学工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化精准资助体系。通过家访、谈心谈话、一卡通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以“感恩”“励志”“诚信”为导向,在奖、助学金评定中加强励志、诚信、感恩、社会责任感等主题教育,教育学生感恩党、感恩社会,养成诚实守信、奋力拼搏、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以提升能力为目标,通过规划引领和指导,促进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劳动有尊严地获取报酬,从而养成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二、“三全育人”改革成效

学院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中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紧紧依靠师生,广泛凝聚师生共识,压实育人职责,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育人改革,初步形成了育人合力、充实了育人内涵、拓宽了育人领域、延伸了育人链条,基本构建起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彰显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特色。

学院制定了《范长江新闻学院“课程育人”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加强“课程思政”“金课”建设,现有5门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6门校级“金课”课程,《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新闻传播教学团队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新闻学概论》获批四川省第二批“一流线下”课程,王帅龙老师在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文科组三等奖,唐佳老师在第三届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总决赛上荣获一等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有力,“金课”打造成绩突出。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校级科研立项论文43篇,11篇论文在“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奖,《“凡尔赛”与“接地气”——以〈奇葩说〉为例的网络综艺口语传播特点研究》论文获评华东师范大学第六届口语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科研育人初步显现。制定《范长江新闻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实施意见》,鼓励师生参加学科竞赛。2件作品获得四川省广播电视政府奖“提名奖”,68件作品在四川省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获奖,5次荣获四川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优秀组织奖,取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铜奖各1项、“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和“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的好成绩,实践育人特色明显。坚持到范长江纪念馆开展新生入学专题教育活动,扣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颗纽扣;邀请了23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做客“长江大讲堂”,在范长江诞辰110周年隆重举行了青年范长江铜像奠基仪式和揭幕仪式,打造了以“范长江”为主题的“走演讲”文化精品活动;话剧《范长江》《不尽长江滚滚来》均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文化育人特色鲜明。采取“党史经典+互联网”模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为新华社客户端制作的建党百年五集大型政论片《你的样子》配音,网络育人创新推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取得五次“一等奖”的好成绩,心理育人润物无声。2016年以来,有1438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共计金额483.47万元;陈雨晴同学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资助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学院党总支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学校“双创”工作中被确立为“标杆学院”,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运转有力。广大毕业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三、范长江新闻学院“三全育人”经验及其启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回应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时代命题而采取的育人改革行动。学院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中,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领导协调机制,整合育人资源,打破育人壁垒,建章立制,推动各项综合改革任务协作协同、同向同行,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入选2021年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对当下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高质量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高水平的“三全育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2]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进一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优良传统,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灵魂地位,发挥着统帅引领作用。指明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高校党组织在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路径和方法。因此,“认识和处理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前进方向”[5]。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示范功能,大力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深度融合,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院(系)治理的基本功;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构建高校院(系)‘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既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功能载体和主要实现途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提升工作能力。”[6]在“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中,学院党总支旗帜鲜明地站在工作的第一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主动地应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阻力和挑战,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高质量的基层党建上下功夫,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工作中谋篇布局,提质增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坚持协同理论,整合育人资源,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规划、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大思政”格局

“高校‘三全育人’在协同运行过程中,存在横向协调、纵向链接、有机联动不够等问题。”[7]针对这一问题,在全员参与方面,学院搭建9大育人平台,强调学院每一位专任教师、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是育人主体,都负有育人职责,都要发挥育人功能。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教学育人的功能,强调专业教师自觉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学生专业指导、专业实习见习中,自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自觉将传授知识与课程知识内容渗透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从事科学研究与科研指导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在全程规划方面,要在学生从入学前宣传、入学后教育再到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上着力构建分层次、分主题、分重点的跟踪、协同、落地和成效反馈的全程育人机制。在全方位协同上来讲,着力推进“学院-家庭-社会-行业”合力机制和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学院从内部系统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全面统筹师资队伍各力量、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要素及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设计,完善综合改革方案,形成闭合系统;另一方面,从外环境机制建设方面,积极联动报社电视台、融媒体单位、范长江亲属和范长江新闻获奖者、学生家长等各类育人资源,克服单线、单兵作战,齐抓共建“自我育人、家庭育人、学校育人、社会育人”四位一体“360 度无死角”的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规划、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大思政”格局。

(三)加强制度设计,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需要一系列新的育人工作制度、规范和标准作保障,以此推动学院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现代化。学院建立领导统筹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科室各尽其职、总体协调运行的工作格局。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生评价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测评体系,在教师评价上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8]学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生命线”的传统优势,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运行、实习实训操作、日常管理服务中去,形成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院建立健全考核监督相关机制,工作中突出标准导向,突出绩效导向,对标对账,同步建成一套与学科特色相结合、与学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三全育人”相关考核、评价、评聘的适用指标和实施办法。突出责任导向和问责导向,实行督导督查。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刺激并举,坚持督事与考人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推动问责常态化、制度化, 严格追究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通过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把工作层层压实,倒逼改革到位,获得实效。

四、结语

范长江新闻学院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旗帜鲜明地回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初步构建起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学院构建的“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模式,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可操作性强,为地方新闻院校在新闻传播类人才的培养上提供了有效路径。但是,在学院“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客观上还存在对工作模式背后的学理探究不够深入、定量实证研究不到位、制度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院“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的成效,同时也为学院持续加强“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范长江三全育人学院
范长江与张季鸾走上不同的新闻之路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