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廷珍、蓝鼎元“平台”方略及当代启示

2022-11-22 09:32杨冠英
关键词:全集平台

杨冠英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清代康熙年间,奉命率军“平台”的蓝廷珍与蓝鼎元相辅相成,为清朝平定朱一贵民变(以下简称“平台”)立下汗马功劳。清代海丰县令王者辅说:“即使孙吴复生,亦未敢望功成若斯之速也。”[1]蓝廷珍、蓝鼎元(以下简称蓝氏)的“平台”方略,是清代“平台”治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蓝氏“平台”方略,对当今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蓝氏“平台”方略的基本内容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清初名将,勇敢善战好捕贼,被朝廷授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世袭三等轻车都尉。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清初知名学者,具有文韬武略之才,被誉为“筹台之宗匠”;“平台”后曾任普宁县令(兼摄潮阳令篆)、广州知府。蓝氏二人均为福建漳州府漳浦县苌溪(今赤岭畲族乡)石椅村下尾“‘种玉堂’第十五世祖”[2],属同族兄弟。

蓝氏二人在“平台”期间,配合水师提督施世骠率领清军,采取比较符合台湾实际的军事方略,“一战拔鹿耳;再战复安平;三战四战定鲲身,扫濑口,复大战于西港仔、竿寮乡、苏厝甲”[3],仅用七天时间就收复了台湾府治。而后在阿猴林、盐水港、旧社、红毛寮、石壁寮、三林、竹仔脚等地剿灭朱一贵民变残部,历时二载,彻底平息了朱一贵民变。

蓝氏的“平台”方略,主要体现在《东征集》等文献中,王者辅称赞说:“言皆有用,非徒为无益之虚谈也。”[4]《东征集》虽然出自蓝鼎元之笔,却是蓝氏二人默契合作的结果,其成果无论归于其中何人,皆有失偏颇,这也是本文将这些“平台”方略主要归于蓝廷珍、蓝鼎元二人的原因。这些文献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军事方略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知彼知己,克敌制胜

朱一贵民变队伍虽然不是正规的军队,缺乏可行的政治纲领与严密的组织, 但人多势众,且熟悉台湾地理情形。而台湾海峡,风涛汹涌,极大增加了登岛“平台”的难度,要彻底平定并非易事。蓝氏深知“用兵之道,知彼知己”[5]的重要性,认为战争中必须充分掌握彼己情况,才能把握克敌制胜的主动权;也只有知彼知己,才能攻敌要害,迅速结束战争。在“平台”过程中,蓝氏把这一方略贯彻始终,百举百全。那么,蓝氏是如何做到知彼知己呢?

首先,蓝氏平素注重研究韬钤行阵和海疆情形。蓝鼎元“十岁通五经,三十穷诸史,理学经济,韬钤行阵,靡不研究,精微方成”[6]。他年少时就注重研究闽浙粤海疆情形,“自厦泛舟观海,溯全闽岛屿,历浙洋舟山而归。南至南澳、澄海、海门,往返波涛,熟悉沿海形胜”[7];平时就养成“所过山海要害,民生区画,靡不镂心默识”[8]的习惯,对东南海疆形概了然于胸,边海治略雏形初具,为之后随蓝廷珍出兵“平台”绸缪决策打下坚实基础。蓝廷珍称赞他“深谙全台地理情形,调遣指挥,并中要害,决胜擒贼,手到功成”[9]。蓝鼎元对康熙朝政和清军高层情况也颇有了解,以“制府满公,智深勇沉,可与共事”[10],鼓励蓝廷珍率军“平台”。而蓝廷珍少年时就投靠同族叔祖蓝理入伍,因擒贼有功受朝廷重用。蓝鼎元称赞他“将略似有天授,指画谋谟,皆合古法”[11]。蓝廷珍于1706年初任澎湖副将,对澎湖乃至台湾情形有所了解,不久改任南澳总兵官,对清军的战斗力等情况了如指掌。

其次,利用俘虏、访事差弁和台湾民众等提供情报。清军出兵“平台”之前,蓝氏并未到过台湾本岛,对台湾地理民情以及朱一贵民变队伍的内情掌握并不全面。他们利用俘虏、访事差弁、义民,尤其闽南在台老乡提供情报,在“平台”过程中如鱼得水、势如破竹,登岛“平台”一个月内就计擒朱一贵,继而劝降了杜君英等民变首领。之后,在清剿朱一贵残部的过程中,他们又制定了奖励协助“平台”有功民众的政策,台湾民众因此积极为蓝氏提供民变残部信息,使其及时掌握朱一贵残部动态,对彻底平息民变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在“平台”过程中细心观察。在“平台”的征战中,蓝氏率领将士几乎走遍台湾岛,途中他们留心察看、记录所见所闻,对兵防布局、郡县设置、民众生计等都详细记录,对台湾地理、民情了然于胸。蓝氏认为从诸罗以北至虎尾溪为止宜添设一县于半线,使“北路不至空虚,无地广兵单之患”[12]。他们向朝廷建议开发竹堑埔,在这里设置营汛和郡县。为了摸清台湾东半线朱一贵残部情况,蓝氏挑选熟悉番民的乡民带路,选能绘画者与之同行,从淡水至卑南觅近千里沿途,详细记录了村社番民、水陆交通、窟穴山窝、平原旷野等情形,“使台湾山后千里幅员一齐收入画图中,披览之下了如身历”[13]。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蓝氏为了知彼,用心良苦,多渠道搜集情报信息,为向朝廷提出添兵设防、经理台湾等主张和建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受命”与“有所不受”有机结合

历代兵家谈论军纪,首先强调军人要“顺命为上”,然而孙武却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4]。孙武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能获得胜利。古代在外征战的将帅经常需要面对是否接受远在千里之外皇帝命令的问题。在封建时代,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是他远离战争的现场,无法全面掌握战场的情况。因此,要如何处理好“君命”之受与不受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一点上,蓝氏的处理方式堪称典范。

在平定朱一贵民变征战中,重大战略决策皆由朝廷或总督、提督决定,蓝廷珍身为清军部将,大多只能从命行事或部分参与决策。如何处理服从命令与机断处置的关系,蓝氏有其自己的主张和行动。在出兵“平台”的时机把握上,蓝氏主张兵贵神速,宜“先斩后奏”。当蓝氏获知朱一贵民变的消息后,即致函浙闽总督满保,建议即命将率军征讨。因为“若俟奏报请旨而后发兵,动逾数月,贼胆必大,规模渐立,谋士渐出,羽翮渐成,则燎原之火”[15],需要动用更多的兵力才能剿灭。蓝氏还以为:“安靖地方,原不必拘牵文法,况在军中,无人人审解之例。”[16]强调在战争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相关法规,遇到危急时刻,可先处置而后奏报,才能赢得预想战果。在“平台”过程中,对于朝廷制府的宪檄或密札,凡不符合台湾客观实际的,蓝氏均提出自己的主张或建议,据理力争;对于涉及影响台湾长治久安、民众安危和赏惩不公等事项,“玉霖尤大声疾呼,不啻舌敝颖秃”[17]。《东征集》共有文稿60篇,其中有关此类文稿27篇,涉及进军路线、总镇移澎、台疆经理、将弁赏惩、旧兵和壮丁的遣返安置等事项近40件。这些主张“剀切详明,制府满公多如其议”[18]。

蓝氏之所以能够大胆谏言,正确把握“受命”与“有所不受”的关系,主要是他们具有精忠报国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蓝氏为人的品德和具有广博学识所决定的。蓝鼎元尊崇程朱的经世致用之实学,秉承其理学思想的核心要义“致诚之道”,主张做人要诚实、讲真话、做实事、不妄欺。他认为“好为欺罔,定行奸诈,不信不忠,相因之理,他日得志必为欺君误国之小人”[19]。蓝氏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凡有献策谏言,均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主张皆能切中时弊,说理论述精辟,既不违背服从命令的原则,又使正确的主张和建议得到采纳或实施。

(三)剿抚结合,安民为先

蓝鼎元认为:“用兵之道,安民为先;弭盗之源,抚民为本。”[20]强调对兵士要从严约束,对良民要宽厚待之, 强调“凡举动必顺民情,不则去之”[21]。“平台”期间,蓝氏对将弁强调要尽量减少杀戮,要求“大兵登岸之日,家家户外书‘大清良民’者,即为良民,一概不许妄杀”[22]。他在檄文中苦劝参与民变者,“若即就抚,谅其原罪”[23],以避免更多的伤亡;他们命令将弁只擒魁首,不能随意株连,以避免惊扰百姓;对愿意回大陆内地的,给印照,帮助联系便船,让其与家人团聚。蓝氏三令五申,严禁扰民,要求“弁兵自备糇粮,不许派累饭食,及窃取民间一草一木,如违定按军法”[24]。在《东征集》的文献中,如此安民事例的记载多处可见。蓝氏的剿抚结合方略收到良好效果,“平台”得到很多台湾民众支持,每攻克一地,老百姓“老幼争给军食,少壮者自充乡兵,顺导官军杀贼”[25],“万姓欢呼复见天日,家家户户外设香案,拜迎王师”[26]。

(四)恩威并举,严明治军

蓝鼎元主张将帅治军,既要严肃军纪,也要体恤下情。他认为:“体恤不周,则军心怨望;号令不严,则将权不振。”[27]蓝鼎元既反对“意在立威,则巍然自尊大,视士卒死生,若秦越之肥瘠”[28]的刻薄之将,也反对“矫为大度包荒”的庸鄙之帅,认为前者将导致“众心难收,不可以见敌”的后果,而后者将“废弛营伍”,使“兵骄而不能战,将悍而不能制,法令不行,朝三暮四”。[29]因此要严明军纪,令行禁止。

在清剿起义军残部时,蓝氏反复强调:“本军门令出如山,万万不可转移,各宜抖擞精神,凛遵毋忽。”[30]他们下命令,若因领兵官约束不严,胆敢擅动民间蔬菜鸡犬、一草一木者,即上报参革治罪。蓝氏既要求从严治军,也主张要下恩将士,设身处地为将弁着想,关心其饥寒疾苦;要求凡遇将弁婚丧喜庆之事,都要酌量周恤,以营造上下和睦相亲,如手足腹心之不可离的军旅人文环境。

将帅的公正廉明,直接关系到将帅能否得到弁兵的拥戴和军事行动的成败。蓝鼎元以为:“居官处事,惟公惟明,惟正惟直。公则人不我怨,明则人不我欺,正则莫敢干以邪,直则莫敢行其诈。”[31]认为公正就是要“见奸回不忠,则欲杀欲割,见忠臣义士,则欲泣欲歌”[32],主张对各级将士、官员的功过是非要公道评价,对其赏罚要公平分明。而廉明就是要求将帅必须严于律己,不谋私利。蓝鼎元认为:“居官以廉为称首,居官不要钱,鬼神犹畏之,况人乎!”[33]他总结历史上仁人志士的德行,认为“从古无好利之圣贤,无贪利之豪杰,亦无殉利之忠臣孝子”[34]。如果人臣“见义不为,谓之无勇;利欲薰心,虽勇亦怯”[35],而要做到公正廉明,他认为必须慎独。

蓝氏强调要在实践中辨识将才。《平台纪略》中出现姓名的将弁达一百多人,蓝氏向朝廷推荐的人品佳、战功突出的将弁有二十几名,建议对他们给予提拔奖赏。这二十几名将弁按其人品将略、性格特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从中可以看出蓝氏用将的标准:从品德、性格看,胆略并优、勇敢出群的属于骁将;小心谨慎,虽刚毅不足,可当一面藩篱之寄;晓畅军务、壮猷沉厚、谦和谨饬、刚劲端严、雄伟朴实、简易果敢、老成练达的皆属太平之良帅;勇锐英发、厚重精明、果敢质实、罔惮勤劳的皆属将师之才。从军事特长看,有铜筋铁骨,刀棍不能伤;奇谙水性,能顶盔束甲游海面、又能赤身入海底潜行;石击其头石反碎的畀以封疆。蓝氏尤其器重陷贼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弁,向朝廷力荐重用;并善于为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缺点突出的将弁说公道话。

(五)内防乱、外防侮,盛平不忘武备

清廷统一之前的台湾,内有汉番间的生存地盘之争、漳泉汉民间的族群械斗,外曾遭受荷兰的统治盘剥、日本倭寇的烧杀抢掠。清廷统一台湾后,对台湾仍疏于治理和防护,以至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朱一贵民变。对此,蓝氏镂刻于心,认为台湾战略地位关乎国疆的安危,非寻常岛屿能与之相比,强烈反对“台镇移澎”,提出既防内乱,又防外侮的台疆防御主张和建议,得到雍、乾两朝皇帝的首肯。

1. 提高官兵素质

蓝氏强调要勤实练兵,以为“有兵不练,与无兵同。兵不能识将意,将不能识兵情,是谓乌合。器不与手相习,手不与心相应,是谓生疏”[36]。主张严格按实战练兵,查足器械,不许懒惰,三令五申,如临大敌;严格考勤,不许无故擅离汛防;凡有逃亡事故,立即报移内地调补,“务使地皆实兵,兵皆可用”[37]。在船丁换班方面,蓝氏反对实行舵缭斗椗各兵三年一轮换。清代防卫地方的武力原是以招募当地民众为主组成的绿营,清统一台湾后,朝廷顾忌台兵与台民勾结反清,因此在台改行班兵之制,台营之兵皆由内地调来之兵混合编成,三年轮替,班满返回原营,故称班兵制。“平台”后,蓝氏考虑到台澎海面暗礁浅沙,潮流迅急,处处险恶,与大陆内地情形有很大差别,不熟悉水务和驾驶技术的哨船兵不敢驾驶,而内地水师各营大多很难将驾驶技术过硬的舵工水手送交换班。蓝氏以为哨船兵丁换班关系将士性命,主张“哨船中舵缭斗椗各兵,则有不可更易者”[38]。建议总督满保“上则缮疏入告,次则设法酌留”[39]。蓝氏的哨船兵丁换班的主张被其上司采纳后,上奏朝廷。

2. 强化添兵布防

针对平定朱一贵民变后的台湾情形,蓝氏曾提出增加兵员和调整布防的主张。可是这些主张并未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甚至还有裁员之说。当时台湾仍有地广兵单之忧,全台水陆官兵七千多人,但所辖幅员一千五百里,且大多集中于西南平原一带,北路空虚。后来蓝鼎元利用觐见雍正的机会再次强调此事,旨在引起朝廷重视。蓝鼎元认为海防和陆地两方面均应强化防务。在海防方面,北路鸡笼,属全台腹背旁门要害,过去曾被日本、荷兰占领过,并建筑了炮台,当时北部只有淡水营守备,如果有敌船驾此停泊,或日本、荷兰巨舰入港,淡水营官兵不可能知道。为确保安全,蓝鼎元建议应在此地“补修炮城,添设鸡笼水师一营以守备……与淡水营成猗角之势”[40]。淡水以南的后垅港是入台僻路,为水陆要区,宜增设墩台,以千把总轮防其地。在陆地汛防方面,中路罗汉门为南北往来交通要道,也是朱一贵起事之地,蓝鼎元主张将驻守岗山的营守备移至于此,可永绝贼窝;蓝氏还提倡兵农结合,实行“屯田制”以解决兵力不足问题,建议在竹堑和琅峤二地屯田,招募当地农民为兵丁,有警则战,无事则耕。

3. 加强城防

康熙年间,台湾的城防异常薄弱,仅有竹城或栅城,因此,朱一贵民变队伍很快就攻占了台湾府治。“平台”后,蓝氏认为“筑城凿濠,台中第一急务,当星速举行者也”[41]。且“以为不为则已,为则必要于固”[42]。修筑竹、栅城或土木结构之城,劳民伤财不能经久,故应弃之;主张修建砂、灰、土三合之寨或灰砌砖、石筑墙之城,方为长久之计。蓝氏还强调实行兵民同城,才能确保民众安全无忧。

4. 实行保甲之法

鉴于朱一贵民变的教训,蓝氏以为要确保台湾长治久安,仅靠军队的防守远远不够。因为班兵刚从内陆各地来台,不熟悉台湾情形,而且“延、建、汀、邵、福、典、福宁兵丁,音语不同,不能细侦密访”[43],即使再有两千人协防,也不够供措置。蓝氏还认为,为贼作乱的人容易欺骗官员,但欺骗不了民众,能躲避巡兵,躲避不了乡里乡亲。因此主张要依靠民众自治,“以实心行保甲之实政”[44]。建议各县设一名大乡总,若干名乡长,选择干练勤谨、有家室、顾惜廉耻之人担任其职,由大乡总统管,实行治保安全责任制。再加以兴学教化民众,就可以有效防贼作乱。

蓝氏既从全中国海疆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又能系统地提出治疆防务主张,这是蓝氏之前的兵家少能企及的。

(六)文武并重,综合治疆

王者辅在《东征集》序言开宗明义指出:“从来军中不言文,非谓无用文地也。”[45]认为军队“誓师可垂为经,号令条教皆有文理,是以磨盾草檄,传为美谈”[46]。从蓝廷珍力邀蓝鼎元随军“平台”来看,足以说明他十分清楚文人在军队中的重要作用。蓝鼎元在“平台”征战中,展现出其文武兼备的才能,在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蓝廷珍称赞他“当羽檄交驰,案牍山积,裁决如流,倚马立办”,“玉霖奋笔直书,能达吾意”。[47]说明军中文书案牍皆出蓝鼎元之手。《东征集》的文稿中,主要有书、序、檄、露布、论、游记、札、看语等体裁的公文,所有条陈实际可行、议论精辟。其中《檄台湾民书》一文,恩威并举,说理透彻,政策得当,在清军登陆鹿耳门后广为散发,使参与民变的台湾民众从心理、精神上受到极大震动,从而起到分化瓦解民变参与者的作用。王者辅评价说:“此檄解散贼徒数十万,平台第一妙着也。”[48]虽然王者辅关于参与民变者自动解散的数量有夸张之嫌,但效果明显应是无疑。蓝氏先后向总督建议的进兵中路、台镇不可移澎、不可划界迁民、诸罗半线析出彰化等主张,均在雍正当朝被采纳,其他一些主张和建议也在乾隆朝乃至清朝中后期逐步得到落实。由此可见,蓝氏文武并重方略和实践别树一帜,其制敌与治台效果已为研究蓝氏的业内人士所公认。

二、蓝氏“平台”方略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

(一)蓝氏“平台”方略具有以下重要历史意义

一方面,避免在台湾产生与朝廷抗衡的政权,确保祖国的完全统一。朱一贵民变是一场典型的反勒索、反压迫的农民反抗斗争,民变队伍占领府治后,即建立政权,“一贵称中兴王,建元永和,复明制”[49]。大陆一些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民众也蠢蠢欲动,伺机造反,对台湾的稳定和康熙朝廷统治构成严重威胁。蓝氏作为封建朝廷统治的维护者,在得知台湾朱一贵民变后,认为民变与朝廷作对就是“贼”,“由来乱臣贼子,皆膺显戮”。[50]国家的统一一定要维护。蓝鼎元还认为:“台湾山高土肥,最利垦辟。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不归之民,则归之番、归之贼。即使内贼不生,野番不作,又恐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不可不早为绸缪者也。”[51]因此,蓝氏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平息朱一贵民变的征战中去,其“平台”方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彻底解决了朱一贵民变问题,既恢复了台湾正常社会秩序,又防止域外势力的侵扰,确保国家的统一。

另一方面,促进朝廷加强台湾的治理,确保台湾社会稳定发展。蓝氏认为军事与政治、经济、民生等密不可分,因此其军事方略不是简单以战论战,而从台疆长治久安出发,对其政治、经济、防务、民生等方面作较为系统思考,并向朝廷提出系列综合治台措施建议。蓝氏认为“平台”后,应均赋役,减轻百姓税赋负担;杜绝单身游民偷渡来台,对游手无艺之人,逐步遣回内地;鼓励台民开垦土地,务农种桑;准许良民从内地携家属来台,使其安居乐业;兴学校,重师儒,广设义学,勉励读书立品;以“孝弟忠信礼仪廉耻”八字,转移士习民风; 反对将台湾、凤山、诸罗三县的台民迁出山区的迁民划界之举。实行招抚和番政策,以使生番变熟番,熟番变臣民,汉番一体,安生乐业。乾隆五十二年(1787),在平息台湾林爽文起义后,乾隆曾下手谕:“蓝鼎元所著《东征集》……所论台湾形势及经理台湾事宜,其言大有可采……着常青、李侍尧即行购取详细阅。于办理善后时,将该处情形细加察核,如其书内所论各条,有与现在事宜确中利弊款要者,不妨参酌采择,俾经理海疆,事事悉归尽善,以为一劳永逸之计。”[52]于是,蓝氏关于加强台湾治理的一些主张随之进一步得到落实,为确保台湾社会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蓝氏“平台”的作为和方略的当代启示

今日,面对台海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有新的万全之策,而我们从蓝氏平定朱一贵民变的方略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台湾的战略地位关乎国家安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祖国必然统一的信心。

当今,台湾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为重要、更为凸显。仅从军事上看,台湾相当于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可控制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若与南海互为犄角,则可为我国将来发展成为海洋强国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其战略地位远比蓝氏“平台”时期更为重要。如今,民进党当局谋求“台独”的野心膨胀,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把台湾当作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使台湾成为与我国战略利益竞争的矛盾汇集地。能否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事关国家安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3]这一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54]论断,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的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充分体现了国家民族日益强大和引领统一进程的坚定意志。我们坚信,两岸关系以融合发展为引领,在共同应对外来挑战和增进台湾民众福祉过程中将最终迈向统一。

其次,准确掌握台湾民情、军情是制定祖国统一方略的重要基础。

必须准确掌握台湾社会情形,做到“知彼知己”。台湾曾经被日本侵略占据五十年之久,而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和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教育,对台湾各阶层民众、尤其对台湾青年的民族认同感造成冲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台湾,许多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存在诸多误解,各年龄段民众的观念、利益诉求已呈多元化状态。只有充分而准确了解和掌握台湾各阶层民众对自我身份认同观点,对大陆涉台方针政策和朝野政党大陆政策的反应,对两岸统一的看法、疑虑、根本需求和期望,方能及时制定和调整符合实际的对台方略和政策,避免“隔靴搔痒”的效应,提高做好台湾民众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大陆难以在台湾开展民意调查;且民进党当局利用所谓“反渗透法”,不择手段地打压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发展和促进统一的力量,蓄意挑唆“反中”民粹,对准确了解、掌握台湾民众事关两岸议题的民意实情造成很多障碍,民意调查结果往往容易出现虚假民意或“灌水”现象。因此,了解掌握台湾同胞民意,应利用多种信息来源渠道加以集中、分析、综合,方能更为准确。蓝氏利用在台闽南同乡获取有关朱一贵民变情报的策略值得借鉴。

最后,民心向背乃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必须加大打击“台独”顽固分子力度,持续完善安民和治台举措。

蓝氏在“平台”征战中,始终坚持“剿抚结合,安民为先”方略,其“打蛇七寸”的策略事半功倍,制定的抚民、惠民政策赢得民心,不但取得“平台”辉煌战果,并为朝廷治理台湾打下良好基础,其经验对当今争取台湾民心,反“独”促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以及统一后加强台湾治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1. 精准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长期以来,“台独”顽固分子在“反中谋独”的邪路上越走越远,日益把台湾推向危险的深渊。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精准打击一小撮“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分裂势力,势在必行。中国政府已决定依法对台湾个别“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切断其利益输送链条,压缩其分裂活动空间,追究其终身法律责任,在“反独”促统方面迈出可喜的一大步,必将在台湾社会产生极大震动,对台湾各势力的分化效果也将随之凸显。随着与“台独”分裂势力斗争日趋白热化,应当不断加大精准打击“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分裂势力的力度,将那些不听劝告,继续大搞政治操弄,极力勾连外部势力,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的“台独”顽固分子逐步纳入严惩名单,不断细化法律、经济、舆论、科技、外交等措施,遏制其谋“独”抗“中”的嚣张气焰,鼓舞支持祖国统一的台湾民众士气,持续铲除各种“台独”图谋。

2. 加强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康庄大道,也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高明之举,应当成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和台商密集区党政一把手的头等要事,也应当成为社会各界齐抓共促的大事。应积极探索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新路子,诚心诚意为在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同胞提供优质服务,及时解决台资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各项惠台政策落到实处;尽快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为广大台胞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与更好机遇。应继续发挥民间社团组织作用,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积极开展“族谱对接”“庙会对接”“寻根祭祖”等活动,让台胞在大陆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持续加强各层次两岸文化交流,重点做好45岁到65岁年龄段台湾同胞工作,以带动台湾青年增强民族认同感。我们还应继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构建多形式两岸文化交流沟通平台。

3. 完善安民政策措施

台湾同胞所关切的热点问题,是我们研究制订海峡两岸统一前后对台法律、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号其脉、排其忧、解其难、动其心,让支持祖国统一的台湾民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加快连接两岸、包括台湾岛内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公布前期工作进度,让台湾同胞看到统一后海峡两岸的光明前景,使更多的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

三、结语

蓝氏奉命率军成功“平台”,说明其军事谋略、为将治军、文武并重、治理台疆等方略比较符合当时台湾的实际。当前,民进党当局“反中谋独”“以武拒统”花样百出,美国等西方势力干扰行径极为卑劣。然而,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台海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有新的万全之策。蓝氏“平台”方略乃是前人对台军事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研究、梳理其精华要义,对我们正确处理两岸关系,争取我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注释:

[1][51] 蓝鼎元:《平台纪略总论》,见《鹿洲全集》(上册),蒋炳钊、王 钿点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3,235页。

[2] 《漳浦种玉堂蓝氏族谱》,漳浦县种玉堂编撰委员会编,2019年,第940、945页。

[3][6][7][9][17][47] 蓝廷珍:《东征集·旧序》,《鹿洲全集》(下册),第523,524,524,524,524,524页。

[4][45][46] 王者辅:《东征集·序》,《鹿洲全集》(下册),第523,522,522页。

[5] 蓝鼎元:《东征集卷一·与制府论进兵中路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28页。

[8] 王者辅:《东征集·序》,《鹿洲全集》(下册),第522页。

[10] 蓝鼎元:《与荆璞家兄论台变书》,《鹿洲全集》(上册),第46页。

[11] 蓝鼎元:《先兄福建水师提督襄毅公家傅》,《鹿洲全集》(上册),第157页。

[12] 蓝鼎元:《东征集卷六·纪虎尾溪》,《鹿洲全集》(下册),第589页。

[13] 蓝鼎元:《东征集卷二·檄淡水谢守戎》,《鹿洲全集》(下册),第546页。

[14] 孙 武:《谋攻篇》,刘 庆译注:《孙子兵法》,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39页。

[15] 蓝鼎元:《东征集卷一·上满制府论台湾寇变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27页。

[16] 蓝鼎元:《征集卷三·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49页。

[18] 朱 轼:《行述》,《鹿洲全集》(上册),第19页。

[19][34][35] 蓝鼎元:《棉阳学准卷一·同人规约》,《鹿洲全集》(下册),第460,462,463页。

[20][21][27][28][29] 蓝鼎元:《与荆璞家兄论镇守南澳事宜书》,《鹿州全集》(上册),第41,43,43,43,43页。

[22][48][50] 蓝鼎元:《东征集卷一 ·檄台湾民人》,《鹿洲全集》(下册),第529,530,529页。

[23] 蓝鼎元:《东征集卷一 ·檄外委守备陈章抚擒逸贼》,《鹿洲全集》(下册),第534页。

[24] 蓝鼎元:《东征集卷二·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鹿洲全集》(下册),第538页。

[25][26] 蓝鼎元:《平台纪略》,《鹿洲全集》(下册),第827,828页。

[30] 蓝鼎元:《东征集卷二·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鹿洲全集》(下册),第541页。

[31][33] 蓝鼎元:《绵阳学准卷四·闲存录》,《鹿洲全集》(下册),第510,507页。

[32] 蓝鼎元:《东征集卷三·论刘得紫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60页。

[36][37] 蓝鼎元:《东征集卷三·复制军台疆经理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53,554页。

[38][39] 蓝鼎元:《东征集卷四·论哨船兵丁换班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70,570页。

[40] 蓝鼎元:《台湾水陆兵防第三》,《鹿洲全集》(下册),第807页。

[41][42] 蓝鼎元:《东征集卷四·复制军论筑城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47,548页。

[43][44] 蓝鼎元:《东征集卷四·请行保甲责成乡长书》,《鹿洲全集》(下册),第572,572页。

[49] 连 横:《经营纪》,《台湾通史》(卷四),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5页。

[52] 《台湾历史文献丛刊》,《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中卷),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印行,第338页。

[53]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2日,第2版。

[54]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月3日,第2版。

猜你喜欢
全集平台
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
“对话”小伙伴老舍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指媒广播制胜方略浅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English Abstracts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