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宪
(朔州市国土绿化服务中心,山西朔州 036002)
油松为常绿乔木,山杏为落叶小乔木,二者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旱性,根系发达,能在贫瘠的土壤中正常生长,是山西省混交造林的首选树种。油松与山杏都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通过混交造林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实践表明,混交林的营造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西省朔州市为黄土覆盖的山地形高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雨雪少,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少雨,冬季少雪,年均气温在3.6~7.3 ℃,自然条件比较适宜栽植油松和山杏等抗旱树种。
在油松+山杏混交造林前要实地勘查,根据造林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混交林营造方法、营造进度和选用工艺计划,为混交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造林人员的安排方面,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首选,并在正式混交造林前聘请专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明确造林目标,优化技术流程,保证造林各个环节能有效衔接。为防止返工等影响工期、增加造林成本的情况发生,要做好造林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达到现行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
油松+山杏混交造林开始前要精细整地,通过整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使苗木有充足的养分供给,提高成活率。朔州市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相对较少,故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来减少水土流失。鱼鳞坑整地是指在山坡上开挖具有一定蓄水量,且交叉排列与鱼鳞类似的半圆型土坑,在坑内蓄水,植树造林。鱼鳞坑本身的蓄水能力较好,在坑内栽植树木可以实现土壤保水保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在混交造林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在整地期间,应依据造林地坡面的自然状况,沿等高线开展水平定点放线,按照预先确定好的造林株行距,在造林地内开挖半圆型的栽植坑,并将坑内的碎石块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随后向坑内填入表层熟土,在坑周围筑起围堰,以此来积蓄雨水。
油松+山杏造林时的栽植穴规格为80 cm×60 cm×40 cm[1]。根据树种合理确定栽植穴的株行距,其中油松栽植穴的株行距以2.0 m×3.0 m 为宜,山杏栽植穴的株行距以2.0 m×2.0 m 为宜。朔州市每年的雨季集中在6—9 月,造林整地应当避开这个时间段,尽可能在6 月前完成。山坡下部的土层较深厚,可优先选择大苗在该位置进行造林,与坡下的土层相比,坡中和坡上的土壤相对贫瘠,此处应以小苗作为造林首选,并将栽植穴规格降至50 cm×40 cm×30 cm。混交造林整地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为栽植苗木提供庇荫环境。当阴坡上有丰富的灌木资源时,应在造林前将灌木割除,避免灌木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油松作为常绿乔木,对土壤的含水量要求较高,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苗栽植后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所以应当以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作为油松苗木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造林密度也会对油松的后期生长及自然整枝产生影响,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造林地的环境变差;密度过小,会造成林地资源浪费。为保证适宜的造林密度和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需选择2~3 年生、高度40 cm 以上、地径不小于5 cm 的营养钵一级油松幼苗[2]。
为提高山杏混交造林后的成活率,要求选择检疫合格、1 年生以上、高度不低于40 cm、地径不小于12 cm、主根长度20 cm 以上和至少有6 条侧根的优质山杏壮苗。山杏起苗的过程中,应确保苗木根系的数量及长度达到相关规范标准或规程要求,这样除了能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还能促进苗木后期的生长发育,起苗阶段为避免苗木根部水分散失过量,可以采用边起苗边移栽或假植的方法[3]。
为防止起苗后苗木根系失水过多,影响成活率,应在正式起苗前一天,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或傍晚给苗木浇1 次透水,这样可以避免水分蒸发。要选择适宜的且足够锋利的起苗工具,以避免在起苗过程中造成幼苗劈裂。油松苗为营养钵育苗,起苗要动作轻缓,保证钵体完整,避免对油松苗的根系造成损伤。山杏苗起苗时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按照随掘、随捡、随分级、随假植的方法操作,捡出的山杏苗用潮湿的草帘覆盖,减少根系暴露时间,提高栽植成活率。起出的苗木应及时将根系置于湿润的塑料袋内,以达到保湿的效果。不得将起出的苗木堆积到一起,以免因温度升高造成烧苗。
起出的油松和山杏幼苗应分开放置,并在运输前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将其中一部分表面有明显损伤或长势不佳的幼苗剔除[4]。为便于运输,应将容器外部的苗木根系全部剪除。搬运苗木时动作不宜过大,防止营养钵内的土块散开使幼苗根系遭到破坏。由于是油松+山杏混交造林,所以幼苗应随起随运,确保及时栽植,提高苗木成活率。若苗木的运输距离较远,为避免苗木根系受损,可采用覆盖篷布的方法进行保湿、防晒。要选择平坦的路线进行苗木运输,减少颠簸,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苗木运至造林地。
运输至造林地的油松和山杏幼苗,应及时栽植;若因一些特殊情况导致无法栽植时,应将苗木转移到阴凉处;如果长时间无法栽植,应及时假植,并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油松+山杏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对苗木的栽植深度要求更高,要求苗木的栽植深度比原土体痕迹深20~30 cm,同时应使苗木与挖设好的栽植穴内壁紧贴,且苗木处于直立状态。位于阳坡上的造林地,苗木应紧贴栽植穴上壁,如果造林地处于阴坡,则苗木应与栽植穴下壁紧贴。在对油松容器苗栽植前,需将容器去除,这个过程要避免容器内部的土块松散;将取出的带土苗木竖直放入栽植穴内,将苗木扶正,根据先表层土后心土的顺序将土回填至栽植穴内,确保填土厚度30 cm 以上[5]。填土完毕后用脚踏的方式将土壤踩实,使苗木的根系能与坑内的土壤紧密接触,避免出现悬空。
踏实后需要做好保湿。1)可在土壤上方覆盖一层石块或草皮。石块覆盖能使雨水集中到苗木根部,抑制土壤内水分的蒸发,给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草皮覆盖可以起到蓄水保墒、增加土壤养分的作用。2)也可以采用保水剂。保水剂使用的是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吸水能力超强的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可反复吸水、释水,被称为微型水库。混交造林时可按照造林区域实际情况选择保水剂,当造林区域为土石山区时,可将颗粒状的保水剂与栽植穴内的土壤拌匀后回填入栽植穴内,并浇适量的水,当水分渗入到栽植穴后用地膜或干燥的土壤覆盖即可。
朔州市地处桑干河上游,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在该地区开展混交造林时苗木应在透雨后栽植,混交林内的油松与山杏的苗木数量比以8 ∶2 为最佳,也可采取不规则块状混交。苗木栽植完成后,要将各种杂物和垃圾清除干净,恢复造林地原貌,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2.1 油松抚育管理
混交造林后可分别在春季和夏季对油松幼苗进行1 次松土除草,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的效果,促进苗木茁壮生长。油松虽然是一种生长较慢的树种,但其侧枝却相对发达,可在混交造林后每隔5 年左右修剪1 次枝叶,苗木生长到10 年左右时应轻度修枝。
4.2.2 山杏抚育管理
山杏一般在2~4 年便可郁闭成林,通过对山杏苗木的抚育管理,可以更好地调节林间生长条件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巩固造林成果的目的,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山杏苗木的抚育管理重点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等。混交造林完成后,为减轻各种外界因素对山杏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松土能使表层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可以更好地接纳降水,起到蓄水保墒的效果。杂草会汲取土壤中的养分,若杂草数量过多会影响山杏幼苗生长,可以选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进行除草,但要控制用量,避免对山杏幼苗造成损伤。根据造林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松土除草次数,造林后1~2 年,每年至少松土除草3 次以上,之后可适当减少次数,根据杂草的生长习性,确定最佳除草时间[6]。施肥灌溉能给山杏幼苗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山杏对钾肥的需求要高于氮肥和磷肥,在抚育管理中要多施以硫酸钾为主的钾肥。
5.1.1 病害防治
朔州市油松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腐烂病等。可以在油松幼苗生长发育时加强松土除草,增强苗木本身的抗病性,降低病害发生率;定期对林间的枯枝落叶进行清理,保持林地清洁,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使用粉锈宁800 倍液、1 ∶1 ∶100 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洒治疗,每10 d 喷1 次,连续2~3 次。
5.1.2 虫害防治
朔州市油松常见的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松鞘螟等,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油松虫害。其中物理防治以黑光灯诱杀为主;生物防治可向林间施放赤眼蜂、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或喷洒松毛虫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25%灭幼脲、50%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等适宜的药剂消灭害虫,每年4—10 月喷药6~8 次,每次间隔15~20 d[7]。
山杏的主要病害为杏瘤病,多见于新梢、叶片和花果上,可进行定期巡检,剪除发病部位,运至林外集中处理。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率。
山杏的虫害较多,如天幕毛虫、杏球坚蚧壳虫、桃蚜、天牛等,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物理防治主要是借助黑光灯捕获成虫,集中灭杀,或用糖、醋、酒混合液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减轻虫害;生物防治应对山杏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加以利用;化学防治的效果较好,如天幕毛虫可使用速灭杀丁2 100 倍液或绿百事1 600 倍液等药剂;桃蚜预防可喷施80%机油乳剂200 倍液,发生时喷洒15%扑虱灵4 000 倍液,每隔7 d 用药1 次,连续3 次即可。
混交造林具有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应在林业建设中予以推广。在混交造林的过程中,根据造林的具体树种,通过合理的栽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确保苗木成活率,使苗木健康生长,不断提升林业资源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