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榕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前人对于“省得”一词的词性判断大致有三种,一是作动词,二是作形容词,三是作连词。有学者如周红(2011)认为“省得”应该作为动词看待,因为“省得”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带小句宾语等复杂形式,并且它的含义比较实,前面可以和目的看此连用。例如:
(1)他之所以如此安排,为是省得把自己搅和进去。(老舍《四世同堂》)
(2)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赶紧躺在床上去,省得面面相觑,找不到话说。(老舍《四世同堂》)
例句(1)中的“省得”前用了表示连接的词语“为是”,但是这种用法的用例较少,可看作是“省得”的特殊用法。例句(2)中的“省得”后面接了“面面相觑”,但是这里的“省得”小句中其实是省略了主语“大家”,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动词+宾语”。
也有学者如李小荣(1994)认为“省得”在句中能够作为句法层次,并且“省得”后面可以直接接动词,不能看作是连词。例如:
(3)“给两个小孩儿买,总得买一模一样的,省得争吵!”(老舍《四世同堂》)
(4)“你说的对,一刀两断,干她的去!省得日后捣麻烦!”(老舍《四世同堂》)
例(3)中的“省得”进入了句法层次,如若删去,则会影响句子表达,但例(3)中的“省得争吵”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争吵”的主语是“两个小孩儿”,所以这里的“省得”小句中也是省略了主语。例(4)中的“省得”则是存在于单句,而连词往往是用于复句中。但例(4)中“省得”引导的句子也需要联系语境,和前文的“一刀两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意。
根据以上分析,“省得”不管是作动词还是作为副词的说法都离不开语境,如果没有语境,句子则不能自足,所以本文将“省得”看作连词来分析其在句中的语义关系及在语篇中的作用。
“省得”作为连词常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中,但有时也可以位于前一分句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省得”的解释为:“不使发生某种(不好的)情况;免得”;并且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为:“表示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的情况。多用于后裔小句开头,主语往往承前省略。用于口语。”可见“省得”用于复句是用来表示目的关系。
“省得”使用的语义背景为在某一事件中,避免某件事的发生或者是避免产生某种结果,可表示为“p,省得+q”,或者是“省得+q,p”。p是某一事件的发生,q是要避免的事件或结果。所以“p,省得q”的语义关系为通过某件事,避免某件事的发生或某种结果的产生。在复句中,“p”可以是要避免发生某事件而采取的行为,“q”也可以是要避免的事件,即在“p,省得+q”或是“省得+q,p”复句中具有的逻辑关系为充分条件关系,即“p,则非q”,若“非p,则不一定q”,反之,“非q,则p”,若“q,则不一定p”。例如:
(5)以美,你跟爸爸请半天假,同二哥出去玩玩,省得他老这么愁眉苦眼的,见了红烧鱼都不乐!(老舍《归去来兮》)
(6)他拿出老大哥的气派来,命令弟弟出去,省得再继续争吵。(老舍《四世同堂》)
例(5)(6)中有两层逻辑关系。例(5)的第一层逻辑为“爸爸请半天假,同二哥出去玩玩,二哥则不会老这么愁眉苦眼的,见了红烧鱼都不乐”;若“二哥老这么愁眉苦眼的,但不一定是以美和二哥出去玩的原因”。例(6)的第一层逻辑为“弟弟出去,则不会继续争吵”;若“没有继续争吵,但不一定是弟弟出去了”。
由“p,则非q”和“非p,则q”这两层逻辑可以推导出“p”和“q”是充分条件关系,如果有p,就一定有非q存在,如果没有p,是否有非q不确定,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反之,如果有非q,就一定存在;如果没有非q,是否存在p不确定,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所以“p”和“q”为充分条件关系是“省得”复句成立的逻辑基础。
周红(2011)指出“省得”和“免得”复句中“省得”后面所接部分具有[+贬义中性]义,具有[+褒义]的词语或短语不能用于“省得”复句。例如:
(7)凌云,谈三分钟恋爱,批评他三分钟,省得片面,单调。(老舍《女店员》)
(8)我呀!把佩刀攥在手里,省得有响声;他爬他的墙,我走我的路,各不相扰。(老舍《我这一辈子》)
例(7)中“片面,单调”都具有贬义色彩,例(8)中的“有声响”则是陈述事实,不具有语义色彩,看作中性。
但经过对“省得”语料的筛选发现,“省得”小句也有具有[+褒义]色彩的情况。例如:
(9)她不便于开口,省得反把事儿弄明了。(老舍《骆驼祥子》)
(10)“那,为什么不辞掉他呢?”这句话已到唇边,二哥可没敢说出来,省得定大爷又笑一阵。(老舍《正红旗下》)
例(9)中“省得反把事儿弄明了”中的“把事儿弄明”按照常规的语义理解应该是褒义倾向,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期待的情况;例(10)中的“定大爷又笑一阵”常规理解应该是褒义的,但也可用在“省得”后面。可见,“省得”后面不仅可以接[+贬义中性]成分,还可以接[+褒义]成分。
其实“省得”复句中“省得”后面所接成分不能以褒贬来判断,而是应该根据说话人的心理预期,“省得”后面接的要避免的事件和结果往往是说话人不想看到的,或是不愿其发生的。如例(9)中的“把事儿弄明”其实是主语“她”不想发生的事情;例(10)中的“定大爷又笑一阵”也是“二哥”不想看到的场景。
“省得”句的语义可以概括为:
①据实性。据实性是指按照事实陈述,一般用来陈述现实中的已然事实,即行为和结果都是已经发生的。但有时还包括行为是已然的,结果是未然;或者是行为和结果都是未然的。由于“省得”句表达的含义是避免某事件的发生或某结果的产生,所以不会是行为是未然的,结果确是已然的。例如:
(11)祁老人拿着破铁锅,进门就说:“四爷,省得你跑一趟,我自己送来了。”(老舍《四世同堂》)
(12)他慢慢的往园内走,把帽子拉到眉边,省得教熟人认出他来。(老舍《四世同堂》)
例(11)中的行为是“自己送来了”,为了避免的事件是“你跑一趟”,这一结果已经产生,所以例(11)中的行为和结果都是已然的。例(12)中的行为“慢慢的往园内走,把帽子拉到眉边”这一行为已经完成,但是要避免的事件“教熟人认出他来”这一结果并未产生,所以例(12)中的行为是已然的,但结果是未然的。
根据“省得”句的据实性可以将“省得”句分为三类:a.行为和要避免的事件或结果都是已然的;b.行为是已然的,结果是未然的;c.行为和结果都是未然的。
本文检索了老舍小说中的“省得”复句共119例,其具体分布如下:
由表一可得,“省得”复句中的原因和结果都倾向于未然性,这也和“省得”复句的语义有关。因为“省得”复句的描写形式为:为了避免某一事件或结果而采取某一行为,“为避免的事件”应该是未然的,而采取的行为也更倾向于未完成或将要完成。
表一
②因果性。“省得”复句的语义为:采取某一行为p,是为了避免某一目的q。张斌(2010)提到在某种意义上,目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非单纯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行为和目的是互为因果的,所以不少学者也将目的复句归入为广义的因果复句。所以p和非q在广义上具有因果联系,并且“省得”有时还可以与“因为”连用。例如:
(13)想法子安置好王莘老吧;一半因为是老朋友,一半因为省得单为这个悬心。(老舍《蛤藻集》)
(14)顺心的一块说笑;看着从心里不爱的呢,少理他;看着所不象人的呢,打,杀,这叫爱恶人;因为把恶人杀了,省得他多作些恶事,也叫爱人!(老舍《老张的哲学》)
例(13)中“省得”后面接的部分是作为“安置好王莘老”的原因,但“不为这个悬心”也可以作为“安置好王莘老”的目的。所以从一方面来说,“目的”是引发“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另一方面,“行为”也是避免某种结果的原因、手段,所以二者是互为因果的。例(14)中的“省得他多作些恶事”可以作为“把恶人杀了”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把恶人杀了”的原因。
“省得”作为双音节连词,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连接作用,所连接的成分在形式上有不同,可与其他句法成分构成单句,也可与其他小句构成复句,或是与其他句子构成句群。
1.连接句子成分构成单句
周刚(2002)指出,关联连词用于单句时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表示偏正意义的转折、因果、假设等连词可在单句中于句子成分连接。“省得”可用于单句中,但一般用于句中。例如:
(15)“都是代表就省得推了!”(老舍《小坡的生日》)
(16)您看,先收茶钱不是省得麻烦吗?(老舍《茶馆》)
例(15)中“省得”是用于一个独立的句子中,“省得推了”在句中是充当谓语部分,“省得”后面接的是动词,但句子的完整意义需要根据语境来补充完整,例(15)中要表达的完整含义为“既然他们都是代表,那就省得推了”。例(16)中的“您看”不充当句法成分,是用于表示引起对方注意的呼语,“先收茶钱不是省得麻烦吗”中的“省得麻烦”是充当宾语部分,“省得”后面接的是名词“麻烦”,但同样这样的句子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
2.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省得”最常见的情况是用于复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连接在一起,显示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例如:
(17)可是他没和虎妞商议,省得又招她一顿闲话。(老舍《骆驼祥子》)
(18)省得你老看不起我,贫嘴恶舌的说相声!(老舍《四世同堂》)
例(17)中的“省得”都用于后一分句,但有时也可用于前一分句,如例句(18)。
3.关联前后句子构成句群
“省得”还能和前后句子构成句群。例如:
(19)好吧,朋友,我去自尽吧,省得你不好下手杀我。(老舍《猫城记》)
(20)找到了事,他们旧事重提的说:“我们就搬过来住,省得被老三连累上!”(老舍《四世同堂》)
例(19)中的几个句子都是描述关于“自尽”,“省得”引出的句子和前文共同构成句群。例(20)中的“省得”在语义上和前文的“搬过来住”有联系,用于表示结果。
“省得”在语篇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但不能位于句末。
1.“省得”位于句首
“省得”位于某个完整句子的句首时,往往与前面的句子或者是后面的句子有语义关系。例如:
(21)省得你老看不起我,贫嘴恶舌的说相声!瞧吧,我方六也到广播电台去露了脸!(老舍《四世同堂》)
(22)你说的对,一刀两断,干她的去!省得日后捣麻烦!(老舍《四世同堂》)
例(21)中“你老看不起我”是说话人想要避免的某事件,而后文“省得”所接的“到广播电台去露了脸”是说话人避免“看不起我贫嘴恶舌的说相声”这一事件的原因。虽然“省得”是位于句子的句首,但与后文的句子具有因果关系。例(22)中的“省得”句看起来是个独立的句子,但和前文的“一刀两断,干她的去”具有因果关系,因为“和她一刀两断”,所以“避免了日后她捣麻烦”。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虽然“省得”句是个独立的句子,但和前面或者后面的句子有一定的语义关联,其作用和位于小句句首的“省得”是一样的,都具有连接作用。位于小句句首的“省得”有时后面会接主语,有时不接。接主语时,说明该小句的主语已经改变,与前文或后文的主语不一致,若省略了主语即不接主语时,“省得”小句中的主语和前面小句或者是后面小句的主语一致。例如:
(23)我不要那份儿粮,省得大家伙儿说闲话!(老舍《四世同堂》)
(24)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赶紧躺在床上去,省得面面相觑,找不到话说。(老舍《四世同堂》)
例(23)中的“省得”后面接了“大伙儿”,该小句的主语就是“大伙儿”,而例(24)中的“省得”后面接了“面面相觑”,省略了主语,所以该小句的主语和前面保持一致,是“大家”,完整的小句应该为“省得大家面面相觑,找不到话说”。
2.“省得”位于句中
“省得”有时也可以位于句子或者小句之中。例如:
(25)死了倒省得遭罪,可是还有孩子呢!(老舍《鼓书艺人》)
(26)一半因为是老朋友,一半因为省得单为这个悬心。(老舍《蛤藻集》)
例(25)中的“省得”是用于小句中,类似于动词用法,但这样的用法对于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例(26)中的“省得”是与“为”连用,由于“省得”表达的语义是为了避免某事发生,表目的,所以有时会与表示目的的词语连用,如“为”“为的是”等。
在统计的老舍小说中的119个例句中,“省得”在句中的位置分布如下表:
表二
由上表可知,“省得”的常用位置为句首,该用法也更加符合“省得”作为连词的性质,而用于句中只是少数情况。
本文通过对老舍小说中“省得”复句的检索,分析了“省得”作为连词在句中的语义特征及和前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可根据原因和结果的已然性和未然性将其分为三个类别:行为和要避免的事件或结果都是已然的;行为是已然的,结果是未然的;行为和结果都是未然的。另外,本文还分析了“省得”在语篇中可与之衔接的语言单位,“省得”可以和句子成分构成独立的小句,可以和其他小句构成复句形式,也可以和其他句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句群。“省得”作为连词常位于句子或小句句首,虽有有时可位于句中,但位于句首是“省得”的一般性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