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对比研究

2022-11-21 02:58路崴崴夏雨婷
今古文创 2022年44期
关键词:词形寿县构词

◎路崴崴 夏雨婷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吉林 长春130022)

寿县,坐落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部。其北边接壤凤台县和淮南市区,南边紧靠肥西县,西部靠近颍上县,东部紧挨长丰县。寿县方言属中原官话区,贺巍将中原官话进一步细分分为八片,其中寿县方言属信蚌片。本文的寿县方言词汇释义来源于黄山书社出版社、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寿县志》中的相关词汇条目和释义,普通话词汇则是参照第七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

一、词形差异

词形方面的差异研究主要着眼于寿县方言和普通话中意义相同但形式不同的词,试图从语素选择、音节数量、附加词缀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语素选择的差异。人们在构词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或已有经验等因素选择一定的语素作材料,在选取对应的语素材料后进行造词,能够构成不同形式的词语。这种语素选择上的差异会带来词语内部结构形式的差异,会形成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在词形上呈现的差异。寿县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从词形来看存在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构词语素部分相同、构词语素完全相同,但排列次序不同三种情况。

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李小凡(2006)明确指出了复合词的方言差异主要原因是选择不同的词根语素时产生的差异,并不在于构造规则。在指称事物的概念、描述事物或人的性质状态、动作行为相同的情况下,寿县方言使用了与普通话不同的语素来记录。对于这些反映自然、时节的词,寿县方言采用能够凸显事物性状的语素和方言中的词缀“子/头”合成,进而形成热头——太阳、冷子——冰雹这样的词形差异,其他类别的词受当地风俗、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和普通话在词形方面产生差异。

表1 构词语素不同的寿县方言和普通话词汇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寿县方言和普通话双音节词中有些是第一个语素相同,如草驴/母驴、围脖/围巾、后首/后头;有些是第二个语素相同,如顺布/抹布、拢共/总共、瘸怪/奇怪。也有一部分双音节词中,寿县方言中的第二个语素和普通话中的第一个语素相对应。如洋钉/钉子、洋火/火柴。

表2 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寿县方言和普通话词汇

3.构词语素完全相同,但排列次序不同。同素逆序词,首先必须满足二者是双音节复合词这一条件。其次要满足构词语素完全相同、排列顺序相反。在寿县方言中,同样也存在着这一类同素逆序词。如:机司(司机)、欢喜(喜欢)、计算(算计),只不过这类同素逆序词使用的群体大多数为老年群体。(前者为寿县方言,后者为普通话)

(二)音节数量的差异。音节数量的不对等差异表现在寿县方言中的单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对应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对应双音节词。

1.寿县方言中的单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

锉(锉子);钻(钻子);磨(磨子);杏(杏子);桃(桃子);姜(生姜);麦(小麦);棉(棉花)。

2.寿县方言中的双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单音节词。冰凌(冰);蚂虾(虾);麻比(很);土拉(土);吆呼(喊);长虫(蛇)。

3.寿县方言中的多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鲇鱼胡子(鲇鱼);鲤鱼拐子(鲤鱼);癞呆猴子(蟾蜍);

螺蛳头子(螺蛳);手巾头子(手帕);下巴颌子(下巴)。

(三)附加词缀的差异。能够表示附加意义的,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通常叫作词缀。寿县方言和普通话词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寿县方言词汇具有丰富的后缀,前缀相对较少,此外还拥有特殊的中缀。

1.前缀。(1)老:普通话中也存在前缀“老”,但是寿县方言中,“老”可以用在一些亲属称谓词和部分动物的称谓前。放在亲属称谓前,和“年龄大”的义项没有关系,表示排行最小的。如:老娘(小姑母)、老妈(小婶婶)、老兄(小弟弟)。放在一些动物称谓前,无实义,不与“小”相对。且并不是所有动物称谓前都可以加“老”,只有一部分动物称谓前可以加前缀“老”。如:老鹅、老鳖、老母鸡、老猫、老雁等等。

(2)洋:前缀“洋”一般加在物品的前面,通常指该物品来自国外。如:普通话中“火柴”在寿县方言中被称作“洋火”,“煤油”在寿县方言被称作“洋油”,同样的还有:洋钉(钉子)、洋灰(水泥)、洋面(面粉)。

(3)齁/喷/温:这几个单音节前缀都位于形容词词根前,因此一般都把这些词缀看作形容词前缀。“齁”一般位于描写味觉的词根前,如:齁甜、齁咸,具有贬义色彩。“喷/瘟”一般位于描写嗅觉的词根上,如:喷香、瘟臭。前者带有褒义色彩,后者具有贬义色彩。“齁/喷/温”从意义上看,和普通话中的“非常、十分”差不多,主要作用是加强语义程度,改变色彩意义。

2.后缀。(1)子:后缀“子”作为名词的形态标记,具有范畴化功能。一类指称人,一类通过转化相关的动作、性状等范畴指称事物。寿县方言中的以“子”作后缀的使用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用于名词性词根后,构成附加式名词来指称人体部位:下巴颌子(下巴)、指甲盖子(指甲盖)、脚丫子(脚丫)、胸膛子(胸膛)等。指称日常用品有围嘴子(围嘴)、锁爪子(钥匙)等。指称食物的有土豆子(马铃薯)、地梨子(荸荠)、粉皮子(凉粉)等。指称自然现象的有盐粒子(冰雹),指称动物的有夜猫子(猫头鹰)、八哥子(八哥)。

②加“子”词缀指称某一类特殊群体,多含不尊重意。如:叫花子(讨饭的)、半吊子(不知好歹、不知轻重深浅的人/技术不精的人)、眼子(经常做吃亏事的人)。

③位于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后。如:今年子(今年)、明年子(明年)、东头子(东头)、拐头子(拐角处)。

④位于数量词后。如:一卷子(一卷)、一页子(一页)等。

(2)拉杈的。名词加后缀“拉杈的”表达的含义有两种。一是对物品凌乱不堪或者人不讲卫生的极度厌恶感;二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有一些不满的情绪。如:

①这个人咋胡子拉杈的。/这孩子鼻子拉杈的。

②当个医生拉杈的,那么傲气。/有些个警察拉杈的,就好掀人家的菜摊子

(3)不唧的/不唧歪的/不拉唧的。主要是在单音节形容词后,构成“×+不唧的”“×+不唧歪的”“×+不拉唧的”。第一种“×+不唧的”程度较轻,表示“有一点”,后两种程度较重且表达说话者主观上的一种厌恶情感或者表达说话主体不满意的情绪。如:

③这椅子怎么那么难受,硬不拉唧。(椅子太硬,坐起来难受。)

④这小孩愣不唧的。(这小孩有点傻。)

⑤这菜酸不唧歪的,难吃死了。(菜很酸,很不好吃。)

(4)乎。动词或者形容词词根后加词缀“乎”,无实义,起到强化意义的作用。如:

⑥瞎忙乎啥?别忙乎了!

⑦你太热乎了,不用准备啥,随便吃一点就好。

⑧这包子咋那粘乎!

3.中缀。根据祝克懿对中缀性质的认识,中缀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构成新词的必须要有的成分;二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三表示抽象的附加的意义。 寿县方言中存在着“黢巴黑、生巴疼、稀巴烂、黢巴子黑、生巴子疼、稀巴子烂”等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中间的中缀“巴/巴子”起到语义程度加深、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绪的作用。

二、词义差异

词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概括,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下面试图从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两个方面分析和比较寿县方言和普通话词义上的差异。

(一)同形异义。寿县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就词义来看,同样的词形下产生了词义上的差异。

1.词形相同,词义完全不同。“爹爹”普通话指“父亲”,但在寿县方言中,指“祖父”。“白板”普通话中指“未施油漆的木板”,寿县方言借指“无能的人”。“排场”普通话有两个义项,分别是①铺张的场面,②美好。而寿县方言中,“排场”指“奢侈”,通常作形容词使用,带有贬义色彩。

2.词形相同,义项多寡不同。普通话中“茶”有①茶叶②用茶叶沏成的饮料两个义项。在寿县方言中,“茶”既可以指普通话中的“用茶叶沏成的饮料”义项,也可以指“汤”和“白开水”。“鼻子”除了普通话的“人的嗅觉器官”义项,也含有“鼻涕”的义项。“肉”普通话里有两个义项,分别是①人或动物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软的物质,②果肉。寿县方言中除了前两个义项以外,还有“行动迟缓、性子慢”的义项。

(二)异形同义。寿县方言中存在着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使用不同的词来对应普通话的同一个词。如:

(1)买。同样是“买”这个词,寿县方言中有很多不同的词来代替,最常用的就是“打”。《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打”字也具有“舀取、购买”的意思,比如说:打油、打酒。但是吕叔湘先生强调“打”字必须是可以零卖的,且有舀取的过程,否则的话只能叫“买”。而在寿县方言的使用中,“打”并没有这种限制,可以说“打豆腐、打票”。在普通话中“,买”作为一个动词,可以和许多名词性成分搭配,可以是“买衣服、买水果、买零食”等等。而在寿县方言中,针对不同的事物或具体的物品,往往会选取不同的词来表示“买”。

表3 寿县方言中的“买”

(2)生。寿县方言中表“生育”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词。如:人生育一般说“生”“添”孩子;对于牲畜则一般说“过”。如:过小牛、过小猪。

(3)结婚。同样是结婚这件事,由于男方和女方的不同,寿县方言采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男的结婚说“娶亲”“娶新娘子”,女的结婚常说“出嫁”“给婆家”“出阁”。对于童养媳来说多用“圆房”“磕头”,沿淮还说“并亲”。

三、造词理据差异

造词理据反映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各种联系,说明词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意义,其形式为何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可从语音、形态、语义的角度去考察。这里试图从语义的角度去探寻寿县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一)直接命名。直接命名主要是以事物本身的性质或特征、功能直接给事物命名。造词的理据直接体现在词的形式上。围脖(围巾)、盖的(被子)、铺的(褥子)着眼于事物的功能、用途给事物命名。热头(太阳)、冷子(冰雹)、挨黑(黄昏)、包心白(大白菜)等着眼于事物的性状特点进行造词。

(二)间接命名。间接命名是指从字面上很难推断词义,采用间接的方式为事物造名。寿县方言中词语间接命名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比喻造词、借代造词和避讳造词。

1.比喻造词。比喻造词是基于人们思维上的隐喻认知能力,以具体实在的形象为造词基点,借助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以打比方的方式组合语素从而产生新义。一种是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沙和尚(灰喜鹊)、藏老猫(捉迷藏)、长虫(蛇)等。另一种是本体喻体一起出现,本体说明词语的种概念。在词序上,一般本体位于后面,喻体位于前面。如:橡皮脸(厚脸皮)、柴骨(形容人干瘦)。

2.借代造词。借用相关关系采取换新名称的方式造出新词语,表现出被指代的人或物的本质特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般会选择显著度高的事物来作借体,从而代称本体。寿县方言中大多数是以事物或人的特征代指本体。如:光棍(单身汉);大肚子(孕妇);红尾子(鲤鱼);双身人(孕妇);老疙瘩(最小的孩子)。

3.避讳造词。寿县方言通过委婉的方式给一些事物或现象命名,主要是出于趋吉和避讳这两个因素。如:赚头——猪舌头 “舌”和“折本”的“折”在语音上是一样的,因这种说法不吉利,试图以吉利的称谓换取好彩头,而“赚头”中的“赚”则可以表示赚钱,更加吉利,因此以“赚头”的词形替代“舌头”。对于船民而说,姓陈一般说成姓“耳东”,船帆叫作“船篷”,开船叫“走船”。此外,还有菜肴避讳,如:顺气丸(萝卜);龙爪(豆角);青鱼、甲鱼(老鳖); 顺风(猪耳朵)。

综上所述,和普通话相比,寿县方言词汇特点主要体现在词形、词义和造词理据三个方面。从词形来看,寿县方言在语素方面会选择不同的语素来造词;音节数量方面存在和普通话的不对等的现象;附加词缀方面,后缀相对丰富,前缀和中缀相对较少。从词义和造词理据方面来看,寿县方言呈现出义项丰富、形象色彩更加强烈的特点。

猜你喜欢
词形寿县构词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一个后发县域的“新路”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寿县冬闲田开发利用实践与有效利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