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课堂 “活”力思维
——论生活化理念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2-11-21 19:43:34周佳妮
读与写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中职

周佳妮

(上海群星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 20012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并且表示教育需要源于生活,而且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强化了生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源泉”。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未知与可能,随处都可能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学科,大量的计算公式和数学思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若是不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一味地向学生讲述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营造出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难以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依托于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更有利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1.生活化教学理念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点,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依托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重视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元素,促使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数学一直是中职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而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注重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简化的学习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现复杂问题精简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教学目标。

2.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生活化教学注重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实践,强调生活与学习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此来突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针对中职学生而言,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坚持以下学以致用、互动交流的原则,发挥出数学知识服务于专业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2.1 学以致用原则。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针对现阶段的中职学生而言,学习专业技术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专业课的学习固然离不开数学知识的铺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真真切切感受数学知识的妙用。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知识点时,我们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问题:同学们,咱们要一笔交易,我在下个月的第一天借给你200元,你则需要在当月内的第二天还我1分钱,第四天2分钱,也就是每隔两天你需要还给我的钱是上一次的2倍,你们觉得划算吗?将枯燥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展示出来,很好地贴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了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相对于教学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让学生带着生活化的问题进行学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特点,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2.2 合作交流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中职阶段的教育逐步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以生为本”的教育特点日益凸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学生难以实现主动地学习、思考和探索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受到压抑,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符合中职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引入丰富的生活案例,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为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概率》是中职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在温暖的春季到来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现有四张动物园的门票,需要分配给六名学生,若是采用抽签的方式来进行分配,那么先抽的学生和后抽的学生得到门票的概率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3.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3.1 内容多样,形式单一。数学是中职阶段不可或缺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而且中职数学有着丰富的知识,包括曲线函数、空间几何、方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再加上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数学理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教条化、统一化的问题,“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课堂讲解、课下练习”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交流互动。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等比数列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讲述等比数列的概念,待学生对等比数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出示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枯燥、单一的练习方式很可能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在长期“讲练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老师通常从教材出发,也就是教材中有什么内容就向学生讲解什么内容,却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难以实现高效的中职数学课堂。

3.2 脱离生活,不易理解。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大部分中职生有着一定的畏难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师讲生听”教学模式主导着中职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注重向学生讲解理论性的数学知识,忽视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

例如,学习“平面向量的概念”相关知识时,促使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非常重视理论层面的讲述,通过板书的形式促使学生了解向量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叫做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也就是指在二维平面内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侧重于讲述平面向量的概念和特点,忽视了平面向量与学生具体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感受到平面向量的存在,甚至感觉数学知识距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感受不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逐步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一些老师由于受到时间、经历和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生活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数学理论和其中的逻辑关系。

4.生活化理念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4.1 备课内容生活化,增添生活素材。备课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生学情和生活经验进行备课,将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中职数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教学元素整合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增添生活素材,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突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特点。

例如在“直视图与三视图”相关内容时,中职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元素融入备课内容中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直视图与三视图”的图片或者视频,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这样将生活中的情境在课堂上展示,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直视图与三视图的关系,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直视图与三视图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进行备课时,数学老师要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特别要重视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强化教学过程的整体、通盘设计,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知识、体验成长。

4.2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中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等差数列》是中职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境,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由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创设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电影院的座位布置:电影院从第1排起各排的座位数分别是38,40,42,44,46……;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另外一张图片:在一家木材厂的空地上,堆放着一些木材,最上面一层为1根木材,下面几层的木材根数依次是2,3,4,5,6……请同学们观察,上述两组数据有什么规律呢?一些学生发现了数列的规律,即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相同,这便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数学课堂,促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激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4.3 课堂教学生活化,体验数学趣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远远多于二十年前的学生,而且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蕴藏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这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有着很高的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理论和规律,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认知进行思考和体验,这样将会帮助学生很好地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感受空间实物及模型,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在相互交流、探究中初步感知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构建出初步的空间概念,同时在课堂上组织“空间几何体小展览”活动,每个小组展示找到的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并总结这些空间几何体的特点,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学习的趣味,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4.4 实践应用生活化,领悟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应用,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在促使学生学会数学理念和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学以致用、领悟数学价值的目标。《表面积与体积》是空间几何体相关内容的重一点知识,由于有了空间几何体、直观图和三视图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空间结合体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掌握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后,我们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特点,向学生出示与生活相关的例题:由于冬季来临,某高速公路养路处需要建造一个圆锥形的仓库来储存食盐,便于及时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计划仓库的地面直径为12m,高度为4mm,而且圆锥形的仓库上面需要盖上一层保护膜,那么养路处需要准备多大面积的保护膜呢?这个仓库可以存放多少体积的食盐呢?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所学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不仅很好地巩固了课堂知识,也促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践价值,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体验感,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4.5 作业练习生活化,巩固教学效果。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数学思维的良好载体,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始终相信“题海战术”的效果,引导学生反复地练习,忽视了作业设计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导致中职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促使学生依托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促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如在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我们设计“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课下作业,让学生在校园内、教室内找到垂直与平行的案例,每个学生需要找到三个案例,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以更加轻松、快速的方式消化和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新时期中职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6 课外学习生活化,强化数学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远远不够,唯有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方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识、感受生活,进一步夯实课堂所学的知识。课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基于生活化理念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生活化的应用,课外学习生活化,将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首先,上网查一下家庭峰谷电的收费标准,统计自己家庭中前两个月的用电数;其次,对比分析安装峰谷电表后的电费和不安装峰谷电表的电费,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最后,若是没有安装峰谷电表,需要根据低谷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15%进行估算电费,以此来对比分析安装峰谷电表前后的电费。通过引入社会调查活动,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学习完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后,我们鼓励学生去商场购物时,留意商场的促销打折活动,针对各个商家的打折方式进行计算,以此来计算出优惠最大的打折模式,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以此来降低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得到畏难感,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4.7 教学评价生活化,增强学习动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导向、改进、鉴定、激励等方面,评价在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合理的评价是实现高效中职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在应用生活化理念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处理好“教—学—评”之间的关系,破除传统“粗暴”、“终结性”的评价束缚,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效,关注学生的本真内心,利用评价的导向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构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多元化评价制度,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后期改善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并弥补自身的缺点,形成相互评价、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突出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性特点,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数学。另外,中职数学老师还需要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和层次性,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情,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振奋学生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让数学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直接展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中职数学而言,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时期的中职数学老师需要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的价值,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这样才能提升学习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中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