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听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2022-11-21 13:29付婉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实效性思政

姜 宏,付婉楠

思政课是学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课程内容的传授可以熏陶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品质、坚定青年大学生的信念。为了听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实增效,促进听障大学生成长立人。

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内涵

(一)教学实效性含义。教学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参考,是一种定量、定性的评价方式。它以课程、教师和学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考察对象,具体包括教师教学功底是否扎实、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成绩是否达标、教学行为是否妥当、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条件是否具备、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在以上的条件中,光有教学不可以,因为还要看除了教学这个动作以外是否具有教学实质性,要看教学前后是否发生前进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知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精神境界是否得到增强、实践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因此,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并非全部落在教师的肩上,更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知道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知道听什么、怎么听。

(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内涵。2019 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诸多文件不断提高衡量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指标,为高校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指明了路径。高校思政课不是一门普通的专业理论课,它以育人、化人为教育职责,以培养优秀好青年为根本任务,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讲授,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涵养,坚定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不同于其他课程实效性。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导向功能,它的教学实效性在于立德树人,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具有服务功能,目的是坚持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满足青年大学生合理化需要,为把他们培养成“四有”青年而服务,为实现国家繁荣振兴而服务。

二、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为了更好、更切实际地了解当代听障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现状,笔者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例,展开了实际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设计的问题主要关注思政教学现状和听障大学生思想现状两大方面。此次调查共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现有听障学生实际发放问卷200 张,回收有效问卷137 张。从人数占比来看,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从调查结果来看,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政治信仰不坚定。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信仰关系到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民族希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是否强大,不是取决于你读了几本书、掌握几门知识,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有强大的精神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迸发出强劲的感召力和行动力。而在众多的信仰中,政治信仰又是最高层次的信仰,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我实现,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延续。现如今,听障大学生一般都是“00 后”,他们多是在家庭物质丰富的条件下长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接触外界较少,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历练和社会阅历。这往往会造成有的听障大学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毫不关心,极度缺乏政治认知和社会存在感,从而逐渐丧失自己的理想信念。此次长春大学听障大学生信仰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信仰必须要有的占55.45%;信仰是非科学、反理性的,应当崇尚科学和理性的占15.33%;科学的信仰等于理性的占10.95%;我自己就是我的信仰的占18.25%;在你是否愿意成为共产党员的调查中,53.28%的同学表示愿意,24.82%的同学表示无所谓,21.9%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加入。调查发现,坚定信仰和想要向党组织靠拢的占大多数,但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继续努力。

(二)政治理论欠缺。听障大学生受身心限制,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往往落后于同龄健听学生。虽然我国正在努力保障残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大力发展残障群体的教育事业,但是我国基础特殊教育仍然远远滞后于健听学生基础教育。目前,我国已有多所为特殊群体提供的高校,但是这些特殊群体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在同样的学校和学历条件下,听障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论是从思维的广度还是深度,往往远不及健听学生的一半。这使得在同等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下,听障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理解力明显落后于健听学生。高校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程,不论是从内容量还是从逻辑性来看,对听障大学生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更别提其中所包含的政治理论。据调查,听障大学生对每本书、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基本清楚的占24.09%,大概还记得每本书讲的主要内容的占41.61%,只知道每个科目的重点是什么占13.14%,比较模糊不太记得占9.49%,只是上课时听一下老师讲的精彩的地方的占0.73%,不了解的占0%,听不懂的占41.61%。

三、听障大学生思政课现状

(一)教师权威性下降。听障大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限制,获取知识和信息多是通过感官认识和阅读。在健听学生的思政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无论是内容的讲授还是环节的设置,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当受教育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师的作用和权威性即发生了变化。此时,思政教师面对的是听障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思政教师更多的是一位语言的中介。网络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听障大学生通过网络产生的阅读量迅速提升,各种思想观点充斥着学生的头脑,由此造成教学中传统的优势变得不够“显著”,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冲击。为了让课堂保持活跃度,教师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但学生仍然觉得课堂内容枯燥、偏离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思政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水平有限,互动太少的占58.39%;课堂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占30.66%;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的占35.77%;同学们不配合的占25.55%;教师缺失个人魅力的占12.41%;学生素质低的占13.14%。可见,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

(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合理有序展开,是思政课程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之一。现在各高校都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但听障大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交流受阻,很多思政课教师对开展实践课程都有所顾虑,这种思想导向下,部分思政课教师并未真正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有的教师只是在理论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实践环节,且时长较短,缺乏针对性练习;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与自己所教课程无关,不愿意组织第二课堂,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实际效用。对于听障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更是不敢有所创新,活动范围多居于教室内,没有给学生走出去的机会。但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早已厌倦了“无声”式教学,渴望出去实践,渴望融入社会。在“你最想参加哪类实践教学的学习?”的问卷调查中(多选题),选择文化类占72.99%,思想交流类占63.5%,科技创新类占57.66%,社会实践类占75.91%,创业教育类占64.96%,志愿者服务类占49.64%

(三)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听障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本身就要低于健听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能力也要慢于正常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有所调整,要依据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来安排教学,而不是一刀切地将所有内容原封不动“灌鸭子式输入”。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往往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忽视了听障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主体性,没有互动、交流。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无多少收获,反而还容易激起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非常辛苦,学生也非常疲劳,理论还是“理论”,学生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去应用。整体来看,弊大于利。

(四)教学方式单一。由于听障大学生身体原因,教师不能像对待健全学生一样直接讲课,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语音设备来进行转换。在教学时,使用语音转换器能够完全使教师口授内容呈现在字幕上,但缺点是讲授内容用文字逐一表述,学生不能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激情及内容的生动。还有一种方法是找学生助教,通过手语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听障大学生。但缺点是有一些很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助教由于自己理解不深刻,在给学生打手语的过程中,不能把知识点讲明白、传清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模糊,而且很容易产生歧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听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提高听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个人工作档案。思政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剔除错误的政治信仰,还要明辨是非对错。政治信仰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政治信仰的培养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信仰本人的家庭情况有关,与个人经历有关,与周围影响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听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首要的一点就是了解每一位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个人档案。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准确掌握学生及家庭情况,通过专业化面对面的交流与服务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思想、心理方面问题;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听障大学生对党的认知、个人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是否想要成为党员、入党动机、未来个人发展规划等,同时也要调查一下学校的教学情况是否有利于培养听障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如课程设置、教学难易度、实践教学情况、校园活动等;第三,运用人本治疗模式。针对一些听障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采用关怀、同感、真诚等技巧,帮助他们挖掘内心真实感受,激发潜能,实现自我教育;第四,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针对听障大学生中存在的消极思想和负面心理,教育者要主动、带有导向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改变他们非理性、消极的思想,让他们拥有正能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思政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首先取决于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可靠的专业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表现为是否坚定党的政治信仰,是否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是否熟知党的发展历程,是否掌握党的政治理论等。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成就学生的不是教师,真正成就学生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用他的专业素养担任一名思想的传播者、理论的授业者。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熟读思政教育相关书籍,把握各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内化于心,而不是将知识简单罗列。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国家、关注社会,了解时事政治。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听障学生随时随地就能获取信息,这对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政治素材,避免回答不上的专业尴尬。同时,教师还必须将这些信息有效加工,帮助学生分辨对错,正确引导学生。再次,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展现自己的专业精神,外化于行。如果教师自身都没有科学的政治信仰,没有坚定的爱国精神,何以感化学生、教导学生、榜样学生。因此,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有鲜明的专业精神,以身作则,以身立正。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首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目前思政教材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相对较难,主要是因为理论性过强,内容缺少现实感,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密切,书本内容枯燥。听障大学生不但不能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而且还对思政课更加抵触。因此,要想完善听障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教材整合及编写能力,认真书写教学计划,保证教案的可行性。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代相结合,而且在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以及评价体系中要特别重视听障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贴近生活、立足现实,设计程度相当的教学内容。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由于语言的障碍,听障大学生的课堂没有什么声音,教师很多时候不知道他们在课堂接受的情况,只是在课下经过沟通才知道哪些地方学生不太明白,还需要加深讲解。所以,增强听障大学生课堂实效性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听障大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可以采用比较质疑法、问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等,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上找问题;从相似的知识点上进行比较;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发现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听障学生带来视觉展示,播放一些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和红色教育大型短片,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政治认同感。那如何检测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考核评价。最常规的手段就是运用量性评价的方式进行阶段测验,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随机提问、成果分享和实践检验等。

(四)构建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堂、校园、社会三种模式。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到“理论与实际脱节或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跳出理论教学、应试教育的禁锢怪圈,多维度、多层次为听障大学生提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构建网络化课堂。目前,听障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因此,教师要搭建好课堂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将所学知识、典型案例放到电子大屏幕,也可以把自己最近看到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分享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和教师欣赏。其次,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校内各种资源,组织听障大学生参与专题教学实践活动,为听障大学生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例如,鼓励听障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加入学生会组织,积极为学校和同学服务,在实践中获得自身教育。最后,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鼓励听障大学生走出学校,尝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这里,学校和教师可以发挥组织者作用,寻求企业、机构、团体、社区等多方面的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联系,为听障大学生建立社会平台,供听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如此一来,思政教学则更加有意义。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实效性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