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惠,冯 莉
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父母与孩子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一起分享图书,相互交流,称为“亲子共读”。在共读中,引导孩子习得图书内容,并结合父母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帮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家庭教育模式创新化的一种路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个人实践,发现在亲子共读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父母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恰当的亲子共读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应该放在对教材的反复学习上,对课文的重视程度大于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甚至还有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就是浪费时间。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已经有很多家长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对于亲子共读内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做阅读题,所有阅读题的设置也都是在引导孩子更仔细地去阅读。有部分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就是父母帮助孩子挑选一些对孩子学习有益的图书,然后要求孩子进行阅读,只保证了阅读的时间,却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阅读意愿,结果事倍功半,还会让孩子觉得阅读很枯燥,丧失了阅读兴趣。此外,家长在亲子共读中的作用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行正确的亲子共读,首先要让父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方法。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让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的阅读过程,在孩子的课外阅读和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进而爱上阅读的最好方式之一。当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沟通交流中,去理解对方的见解,就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进而更愿意主动地进行阅读,孩子自己能够主动去独立阅读也是亲子共读的终极目的。
其次,选择适宜的书。儿童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学龄前阶段是幼年文学,小学阶段是童年文学,初中阶段是少年文学。我们在开始阅读之前要首先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亲子共读内容很重要。
(二)没有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亲子共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实现亲子共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是指家里的硬件条件好,如果将读书环境理解为昂贵的装潢材料或是高档的书桌书架,是本末倒置的,硬件环境再好也很难让孩子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如果家长喜欢阅读,在家庭中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也喜欢上阅读,阅读这个行为就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在儿童阶段就重视家庭的阅读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家长,不要等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喜欢什么书,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强迫孩子去读他不感兴趣的书籍。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购置阅读书时,一般只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挑选,而挑选的书籍大多都是有助于应试教育的,很多书在购买回去以后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买来就闲置了。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我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要从他喜欢的东西入手,循序渐进。正确看待双减政策下亲子共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尝试各种手段激发孩子的兴趣,应该成为每位家长的必修课。亲子共读不是简简单单的“伴读”,应该讲求方法和策略,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所读的内容要贴合孩子的个性与喜好,激发孩子长久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效率。
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扮演的角色首先就是阅读的好榜样。作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做好标杆,自己先爱读书。家长在陪伴孩子读书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端正,不要敷衍了事;第二,习惯要养成,不要隔三差五;第三,感情要专注,不要漫不经心;第四,目的要随意,不要过于功利。每一次亲子共读中家长和孩子的交流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孩子受到感染。因此,可以倡导全家“放下手机,一起读书”,在引领示范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选择适合的“好”书。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书,第一个建议是可以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对课文中提到的关于巴金的书籍很感兴趣,便可以找来读;读了法布尔的《蝉》,对此感兴趣,就又可以去读它的出处《昆虫记》,其他同类型的书籍也可以找来读;读了冯骥才的《珍珠鸟》,对作者很感兴趣,便可以找他的其他作品来读。从读一篇文章到去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型书,慢慢坚持下来,孩子想读的书、读过的书就会越来越多。家长选择书籍时,也可以参考青少年阅读推广人推荐的书,还可以上网查找年度好书或者是查书评等。只要想读书,一定会有很多办法。除了选择“好”书,也要关注每本书中每一处“好”细节。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每读一本书时不仅仅要关注书的正文内容,还要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和书下注释,认真捕捉每一个文字、符号带来的信息。一本书加上各种有意思的插画,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引导孩子仔细阅读书本内容的细节,可以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并且引导他们进行不受限制的联想,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创新性思维。父母可以积极引导孩子有顺序地进行阅读,不放过书本中的任何一条信息。
(三)创设良好共读环境。生活需要仪式感,读书也需要仪式感,一个好的环境其实是帮助孩子阅读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设置读书角让孩子可以随时读到书。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庭里布置一个读书角,有书房的可以把书房作为读书角;有书柜的可以把书柜周围作为读书角;也可以在某一个房间划出一个区域,比如一个小沙发,一个小茶几,一个阅读灯都可以是一个温馨的读书角、“小书房”。父母可以安排固定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也可以让孩子一个人静静享受读书的惬意。要读的书买回来或者借回家以后,要放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能接触到书,从而爱上读书。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结合,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义。
2.寻找“第二书房”,扩大共读区域。前面说到家里要有书读,但是家里的书毕竟是有限的。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寻找读书的地点,比如家附近的图书馆或者小书店。那里的书种类多、更新快,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阅读中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书,阅读的兴趣和效率都提高了。
3.报纸和杂志也是亲子共读的好内容。过去报纸杂志很常见,正是由于它的普遍存在,孩子们才对印刷读物更加熟悉。虽然现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大多来自手机、电脑,但也可以多在家中准备一些报纸杂志。坚持读报,关注社会新闻热点,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观点也会很新颖。双减政策下的教育考试,不单单考课本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会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会和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时,看似很简单的读报纸杂志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茶余饭后,家长和孩子对于报纸杂志的内容进行沟通,不失为一件正确的事情。
(四)尝试新方式来共读。信息社会,阅读书籍的方式有很多,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读书,听书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新时期阅读方式与时俱进,手机里可以听书的客户端有很多,这种“阅读”方式也有助于孩子进一步走进书籍的世界。当父母忙于手中的工作不能陪伴孩子时,让孩子自己去听一会儿喜欢的书;当全家要一起坐车出门或者旅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听一本书,听完以后还可以交流分享,帮助孩子建立兴趣。在共读或者共听中,家长要始终以开放的心态、鼓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去倾听、理解和支持孩子。亲子共读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首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共同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思考书中的内容,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可以引导孩子以表演方式来阅读:这相当于表演课本剧,当孩子了解熟悉了书中的内容,家庭成员们就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现书中的故事。这样的亲子共读不仅能让孩子在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而且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第三,可以引导孩子以想象的方式来阅读: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说出书中新的结局,一个个小作家或许就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诞生了。
现代信息社会,家长还可以在亲子共读之后和孩子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毕竟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互联网资源,使孩子对于书籍内容有更加形象的了解。比如,看过刘慈欣的《三体》,可以去看电影《流浪地球》。此外,家长还可以将阅读中涉及的内容情景化,即带领孩子去体会书中涉及到的点,使孩子身临其境。
(五)制定家庭共读计划。父母每天和孩子读半个小时书,一年下来就是182.5 个小时。这182.5 个小时其实不仅仅是陪伴,它是在创造两代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创造一个家庭的语言和密码。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共读的时间,无论是早晨、周末,还是某个假期,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孩子会很期盼家长带着他去读书。
除了计划共读,还要计划开家庭读书会,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孩子就读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疑惑、热点来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的讨论、交流、分享,对于活跃家庭的氛围,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它会创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体谅、非常开放的、民主的家庭生活,能够让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完整。
(一)亲子共读让孩子感受到亲情。这是一个心理需要,当孩子围着我们说妈妈讲故事爸爸讲故事时,不仅是阅读需要更是心理需要,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另外,孩子在阅读中会获得很多知识,积累很多生活经验,也学会了做很多事情,因此会特别有成就感,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围绕阅读,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家庭亲子活动。通过选书、读书、谈书,交流心得,即使个性不同,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步入一个新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美好的亲情时光。温馨的童年记忆可以治愈孩子的一生。读书促使孩子能够乐观地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各种遭遇,同样,读书对成人也很有教育意义。这符合我们倡导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即使做了父母,也要继续学习读书。
(二)亲子共读提升孩子语言的运用能力。平时我们交流的时候用的是口语,很少用到书面语言。可是如果我们每天打开一本书就有大量的高质量语言词汇进入到孩子的大脑,这样就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孩子写作文会有很大帮助。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语言符号的孩子处理信息的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也获益。亲子共读中,孩子不仅会自己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还会听到父母的讲述,和父母交流,听觉的感官也被调动了,视听结合,用心思索,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亲子共读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书里面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有一些书里面还有很多科普知识。孩子接触的世界是有限的,生活经验也是有限的,但是书籍可以提供一个更大的世界。
(四)亲子共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主要是看家庭成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待世界的方法,会不自然学到。成年人也不能保证情绪总是很稳定且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正确,但是如果孩子多看一些好书,多读一些故事,他就会明白有一些问题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处理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当他面临相同的类似的问题时,他的大脑中就会不自然地想到他曾经读的某一个故事,那里的人物是怎样做的选择,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有利于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五)亲子共读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创造力。给孩子选书时不仅要选择科学方面的,还要选择一些放飞孩子想象力的,比如童话、儿童诗,进而提高创造力。多选一些简单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也可以,这样阅读才不会“偏食”。我们提供给孩子的读物应广泛一些,题材多样化一些,保持均衡。通过亲子共读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综合能力,增进亲子关系。这将使孩子终生受益,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时期的付出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在很久很久之前如果人们没有想到在天上飞,现在能有飞机吗?只有敢想才有可能实现。
总之,伴随着淡淡书香的亲子阅读,会在孩子的心路历程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希望通过策略研究,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能够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天性,用适合的阅读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共读一本书或者交流一篇文章,都是在积累家庭成员的共同话题,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衣食冷暖等成长的物质条件,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定要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亲子共读,是父母走进孩子精神世界最好的路径、最好的办法,也是不可推辞的家庭教育内容。尤其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既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又要在学校教育中跟上队伍,家庭中的助力是不可忽略的。
《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未必能使孩子内心真正感受到富足,精神世界的丰盈才是我们的追求,诗一样的语言就是在强调着“亲子共读”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种下的热爱阅读的种子,在教育的热土上未必会立即收获读书的果实,但如果我们足够耐心,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