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萍(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也就是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的.对于教和学,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那么“做”在小学数学中又表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做”就是指孩子们需要什么,也就是孩子学习的需求.“教学做合一”我们可以理解成学生需要什么便去学,老师便去教.所以了解孩子们的需求是很重要的,正如蔡宏圣老师说的:“你读懂你的学生了吗?”学生怎样学也是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的,学习要有章法,有条理,有效率,不是说闷头前行便可以了,这时候便需要老师适时教.这就是老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的总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是其中之一.数学课程目标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运用”是在“了解”“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最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实际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等等.既然到处是生活,那么到处都有教育.生活中经常有人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也有人感叹:“怎么数学没学好!”这看上去是一句疑问或者抱怨,却也能够反映出人们认可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人开玩笑地说:“数学学不好,卖菜都卖不好.”细细想来,也有几分道理,卖菜至少要学会元、角、分的知识,还要会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并且要准确,每天还要统计利润多少,思考下次进哪些菜更合算,等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如何做事就应该怎么样教学,教学策略需要有科学依据,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以“做”为主,通过实践去证实教学成果,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基础之上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二来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做合一”这一句简单的话将教育思想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需要每一位新时代教师做出深刻的思考.在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解决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同时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强调“以生为本”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教学实践工作的发展.
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对于应试模式来说,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更精准地答题.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知识,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众所周知,学生具备一种能力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实现的,需要反复调整、训练、运用才能逐渐形成,但整个教学过程给予老师的时间不多,给予学生的时间更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机会就更少.
每一位学生因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差异,这也反映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是指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运用.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扎实,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家长大多忽视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依据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容易忽视个别基础较强或较弱的学生.
部分教师只会教教材,让学生来适应教师,适应教材.虽然我们总是在说旧方法、旧思想不够完善,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对于一个问题,我们一般会习惯性地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不会根据不同学生情况来进行调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我们解决的方法逐渐多样,但是,受地域、时间、资源等限制,我们可能无法实现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受此影响,思考方式也会变得单一死板,从而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教学做合一”思想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思想也比较落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的辅助作用,并没有创新教学模式的意识.另外,一些教师会按部就班地把教材中的内容搬上讲台,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发挥思维的作用,同时约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思考问题,而是过度依赖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或是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缺乏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的,所以我们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先从做开始.前文也提到过,笔者认为做是指学生有需求,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提倡一味地讲,主张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尝试解决.做不是指死算,而是指带有目的的思考.如果只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就缺少思考的过程,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讲练结合,提倡先练后讲,在学生做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能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与总结,也要发现解决问题的困难之处,只有发现困难,才能对症下药,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我们要让学生来做,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学习,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做题目,学会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可以适当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做,自己找答案.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个人的分析总结能力,又锻炼了探索能力和挖掘能力.另外,如果做开放性命题,多个学生多种思路,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学科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观念下,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思考和练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相互探讨数学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做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动力,同时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篇章中提到,教师主要负责的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现在我们姑苏区小学数学主要强调不教课堂,不教不是指教师完全不教,而是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用眼睛看,同时要用耳朵听,用脑子思考,用嘴巴表达,用手去推演每一步教学过程.最终,学生若能教会别人知识,则说明他自己已经对其了如指掌.
学生学也应该有学的章法,应该要将自己思考的过程条理清楚地论述出来,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若要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就要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就要提高表达能力,所以笔者在课堂上主张让学生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听的同学也要有机会表达.他们都是小小评论家,他们可以指出优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他们还是小小疑问家,由他们来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这句话的关键词有哪些?”等,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笔者认为会质疑的学生心里必然有了答案,所以他才敢问;会质疑的学生肯定是认真听过老师的追问,所以他才知道怎么问.会质疑的学生若是从老师这吸收知识后能够转化知识、输出知识,再传递知识,他就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接收到方法并将其使用出来.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学习实践氛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可以提出问题,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探究,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尝试用多种思路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乐学”,让学生敢于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之所以放在最后一部分,是因为它应该是在做和学之后进行的.教也要有教的方式,下面我们就从教的角度来谈一谈.
4.3.1 丰富教学方式
通常我们会依照课本,依据先人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实际上这是陶行知先生不赞同的方式.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被分成了7个策略,在笔者看来,解决问题的策略远不止7个,而且不应该局限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应该体现在每一堂课中,在无形中渗透数学思想,同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多几种选择学生就能开拓更广的思维.
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模式,遏制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计算数学题目99+99+99=?教师一般会告诉学生用99×3的方式来计算,但是该题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式:99+99+99=100+100+100-3=300-3=297.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模板,大部分学生将会停止思考和探索.因此丰富的教学方式不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更是挖掘学生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
而要想丰富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延伸,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不断地给学生塑造新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这里教师需要关注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首先要给国家培养人才,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教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用道德素养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4.3.2 拓展教师素养
对于教师的要求,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提到,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所以教师本身就得三省吾身.要想学生学问进步,教师学问就要进步,学问是前进的活力和源泉,要想学问有所进步,就要注重五个字:“一”“集”“钻”“剖”“韧”.要专一地学,努力搜集资料,钻进去学,将问题剖析清楚,将思路整理清晰,总结授课方式,分析如何更加准确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做到有韧性,有耐心,有恒心,将培养学生作为奋斗目标.教师要拓展素养,这五要素缺一不可.教师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需要自己先做到,自己能从容多变地处理各种问题.随着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教师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学行为,为之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强化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做到“诲人不倦”.另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数学教研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定期参加数学教研培训活动,教师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学能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前沿的教育信息,实现教学课堂的创新,从而打造高效率数学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做合一”,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得到重视.配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笔者相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面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做开始,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能力不止浮于表面,而是从深层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