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珍(河北省隆尧县尧山中学,河北 邢台 055350)
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相互串联,逻辑性较强,因此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地选取教学方式,以此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潜在思维能力与自主意识.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全体学生的数学兴趣.
单就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容易对抽象性的数学公式、数学概念产生抗拒心理与畏难情绪,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再加之此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环节通常是按照教师要求按部就班地展开学习,缺乏独立选择与自主思考环节,导致理论知识学习深度不足.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各项能力也并未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稳固提升,导致其在数学知识应用环节与数学问题解决环节表现不佳.而数学教学目标并非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是需要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进而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课程授课过程中,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日后更深层次、更大难度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如果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那么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联想,进而提高其理解问题的积极性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与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从数学角度、以数学思维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深度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深入研读数学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还要借助问题导入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并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体验,从而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与理解,巩固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保障.
在数学课前问题导入环节引入趣味性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以往开展教学活动前,数学教师通常会为全体学生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而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则不再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或者概述,而是直接进入主题.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为此数学教师应该在正式教学开展之前,发挥课前导入环节的作用,为全体学生设置趣味化的导入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优质的学习氛围之中.
例如,在正式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前,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个富含趣味性的教学问题.结合本课学习内容,最具教育意义、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当属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鸡兔同笼是本课内容的核心部分,而且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个问题极具趣味性.虽然对于还没有正式展开学习的学生而言,鸡兔同笼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但是此类趣味性问题的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欲望.数学教师可以将鸡兔同笼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对笼中鸡与兔的数量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各种计算方式、各种解题思路得出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答案,这又引发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在此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告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可以轻松解答此问题.由此可见,趣味性问题的导入,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作用.
针对性问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并且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突出教学重点,以此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的核心部分留下深刻印象.为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还需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并通过现实中较为熟悉的事物与因素分析抽象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简化数学知识,确保学生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提出的针对性问题还需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要确保问题略高出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又不能严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低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难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远高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与认知范围,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应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与自主思考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平移”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准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问题:“图形在进行平移之前与平移之后会产生哪些差异?大家认为图形平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后得出答案:平移之前与平移之后图形的面积与长度、宽度皆不会发生变化.教师此时继续发问:是这样吗?那么图形平移应用了什么原理呢?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或者动手制作图形进行平移,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此,数学教师应合理进行问题导入,并且以此创设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以此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数学教师应该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进行情境创设.初中时期,学生的人生阅历并不充足,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较为熟悉、较为简单的教学情境,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对数学定理与数学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教学课程“平面图形”时,数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课程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让全体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像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且向学生提问:这些图形分别具备哪些特点?仔细观察此类图形,大家发现这类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点了吗?让全体学生试着进行图形分解与图形重构,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思考,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数学属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大多来自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且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既可以结合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提问,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化抽象的数学定理为具体的生活物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扎实而稳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日后深层次的数学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例如,在教学课程“中心对称图形”时,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大家发现哪些物体是中心对称的?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车,引导全体学生观察风车的转动特点,使学生能够因此得出风车转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风车整体转动前后形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由此可见,将问题导学法与实践教学融合,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教师经常采用此模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与抽象性特征,因此,数学知识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要求.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很难通过独立思考得到正确答案;而想象能力充沛、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同样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主意愿,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环节结合相关问题展开深度思考、深度探讨,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能够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应当要求各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环节,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结论,这样可以为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与表现空间,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与发展需求.在小组发言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整理发言思路,这一步有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发言环节,学生可以借鉴他人思考方式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提升认知程度,促使良好发散思维的养成,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对问题展开探索,并且能够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点教学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习兴趣.在学生对主题有了基础了解后,教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线,这些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形态各不相同,我们如何将两条短的弯曲的线变成一条长的线呢?又该如何操作将弯的线变成直的线呢?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待第一次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定其他核心概念问题继续追问,从而提升学生对直线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认知程度.除此之外,在射线与线段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射线长度能否通过测量得出?射线共有几个端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分配各小组成员,确保问题导学的优势与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提升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与问题导学法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师还可以借助问题导入展开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