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霞(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实验中学,黑龙江 黑河 164100)
数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在中考、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受限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高中数学逐渐成为对学生造成极大学习压力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方法、技术等逐渐渗透高中数学教学中,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但依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不可否认,在这种教学改革形势下,高中数学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但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仍存在部分因素制约着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是应试教育影响最为深刻的阶段,虽然在当前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受高考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一言堂”等.
第二,教师自身建设的影响.各种先进理论、思想、方法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发挥其应有价值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各种先进理论、思想和方法的内涵,把握其运用的要点,但目前部分教师自身建设不足,无法完全把握先进思想、理论、技术、方法等的内涵和要点,导致逐渐产生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学习的各项任务,提升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不能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方法仍比较单一、传统.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响应多媒体教学而用多媒体教学,并不能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 “装饰品”,其实质上仍然是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此,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程的趣味性,让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掌握的知识,在后期不容易遗忘,而被动学习的知识,后期容易遗忘.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性,以此提升课程改革的效果和价值,比如,在高中数学课程“集合与函数”的教学中,为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向学生提问“应当如何借助集合的概念去理解函数?”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增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只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帮助每名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在增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注意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等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对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对这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成长和发展,进而促使高中数学课堂由部分学生的数学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的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对各种教学思想、理论方法等的融入,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其引入课程教学中,让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技术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工具,还要让这些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反观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虽然做到了教学理论和技术的融入,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借助这些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所提高的是课堂的教学速率,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这些教学理论和技术的引入而言,教师需要考虑教学速率和学生理解速率平衡的问题.只有让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适配,才能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可惜的是,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并未重视教学速率和学生理解速率平衡的问题,故难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思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的角度进行思考.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建设,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图片、视频、模型等多个角度考虑,将一些数学课程的内容具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为例,虽然为了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教材中加入了一些辅助性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始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距离,借助这些抽象的教学资料,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先利用MATLAB软件、希沃白板等将基本数学函数制作成二维或三维的模型,而后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变化.高中数学教师借助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还可以将不同初等函数或者复合函数直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借此加深学生对不同函数的印象,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学习水平.
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建设.以“微课”教学模式为例,在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设中,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在耗时短、针对性强和灵活性高等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效利用微课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以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与方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将微课教学资源灵活地运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辅学,以及课后复习的各个阶段中,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当然,为了提升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数学教师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资源内容的丰富性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网络环境中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教学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感受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关联,从而完成单元内容的学习.其次,在资源类型方面,教师可以考虑从图表、图片、视频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增加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解时,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方程,将利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体会用信息技术求方程解的便利性的同时,掌握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方法.另外,为了进一步体现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角度进行思考,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引导和个性化培养.
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引导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增强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真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为基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课程知识点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譬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在15分钟之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和归纳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并在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真正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本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更容易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自身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即可.此外,在增加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等教育教学思想本身存在一定的先进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引导,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水平,以及增强学习主动性等.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一些先进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学、自主地学、有效地学.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课程教学,并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运用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必要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将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的过程中,实现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和运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进而增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以高中数学课程“直线与方程”为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先将课程标题“直线与方程”作为一级思维导图主干,然后对章节内容进行延伸,引出“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并将其作为二级思维导图主干,引出下一层级的内容,如针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可以引出“倾斜角”“斜率”“坡度”“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两直线垂直的判定”等具体的知识点.同时,为了体现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思维导图进行延伸,除了运用各种线条和图标表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外,还可以将具体的知识点定位到教材中具体的页码中,当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现知识学习的薄弱点时,能够及时定位和复习.
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反思教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反思,会运用反思,从而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直线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学习任务“对照课程目录,写出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收获,并与同桌和其他学生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反思产生差距的原因,以及日后应当采取的教学对策”,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成长与发展.
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教师应当基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角度,及时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将各种教学资源引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