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进良 ,卢迪
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北京 100071
2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是医药创新技术研发和临床诊疗技术逐步完善的奠基石[1]。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快速传播,医学教育模式也迎来了持续的挑战。肿瘤学是一门融合了内外科学、基础医学、社会心理医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人类对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入,肿瘤的临床诊疗模式更加先进[3],基础研究屡有创新,新型靶向药物层出不穷,研究成果的爆炸式增长吸引了医学生竞相攻读肿瘤学研究生。
在当下这个“医学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相关信息呈指数级增长,不仅速度迅猛,且更新频率加快。这种局面打破了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医学生无法在繁重的临床轮转和科研工作中有效处理和利用信息。而如何让肿瘤内科研究生在“医学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快速了解肿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而融入专科阶段的学习,需要临床指导老师和教学工作者们思考和探索。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临床肿瘤学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的重视。但中国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是大多数院校在基础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肿瘤学课程[4]。虽然肿瘤患者疗效在不断提高,但即使是同一部位、同一病理类型和同一临床分期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肿瘤内科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胜任临床工作。本科阶段关于肿瘤学的知识分散在各个分支学科,缺乏系统和综合的肿瘤学知识体系。因此,如何将本科阶段零散的肿瘤学知识与研究生阶段的专科学习良好衔接是肿瘤内科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时期对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学科的重视不足,而上述学科恰恰是研究生进入肿瘤专科学习的重要桥梁。
整合式教育对医学科研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统筹优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鼓励探索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5]。针对某个患者或病种,从基础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分子生物学知识,到临床诊断、治疗,甚至是新药研发进行问题设置,使研究不再只着眼于互联网上的前沿信息,而是回归到课本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也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为全面提升高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人才保障[6]。
肿瘤内科治疗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肿瘤科研究生只有掌握医学研究最新动态,不断学习,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才能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此外,由于大部分肿瘤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或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此,肿瘤相关疾病临床治疗时注意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模式,这更加考验了肿瘤科医师对信息获取的能力[7]。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不仅要夯实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医学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要掌握肿瘤疾病的综合治疗模式,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首先,要有快速获取肿瘤研究相关资讯的能力。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阅读文献,了解专业动向,获取最新诊疗指南,关注专业杂志发表的肿瘤研究最新动态。其次,要熟悉研究的热点方向。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甚至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临床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精准治疗时代”,不仅改变了临床医师对肿瘤的治疗方式,也给患者的临床疗效带来了巨大的改变[8]。最后是了解新药研发的现状。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不稳定性,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出现,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层出不穷。但现阶段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伴随的不良反应的控制也非常值得关注[9]。
要做到以上3个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医学生获取医学信息的能力严重不足。王强芬等[10]对791名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医学信息获取能力方面,超过70%的医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时,接近40%的医学生表示不会使用布尔检索、关键词检索等高级检索手段。向玲宝等[11]通过对409名在校医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获取医学信息最常用的途径为教科书(87.8%)和搜索引擎(84.4%)。在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是PubMed(66.0%),选择使用其他英文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OVID、Embase、Cohrane等的比例均不足1/4。可以看到,虽然目前中国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不同课时的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设计或循证医学等课程,但当前医学生在获取医学专业信息的能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大部分学生信息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利用引导,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专业学习,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带教老师可以以科研平台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撰写与课题的申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高信息获取与信息利用的能力。
科研思维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路的综合,也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而大多数的医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难以兼顾临床与科研,医学研究生应该善于发现临床中的问题,带着科研意识去开展临床工作。根据了解的前沿知识,结合临床实践设计相关科研课题。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临床为科研寻找方向,而科研服务于临床。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要结合导师研究方向、个人研究兴趣及科室专业特色等。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视科研的“双轨合一”模式,有利于培养具备科研精神的全方面临床应用型专门人才[12]。只有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课题,让科研结果能直接解决或说明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使临床与科研紧密相连,并给科研课题带来许多亮点。
“医学知识大爆炸”催生了医学大数据研究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预测型研究和指导型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在疾病与不良事件风险预测、临床辅助诊断、临床辅助治疗、精准医学研究等方面创立了新的应用模式,把基于数据的医学创新带入到更广阔的领域[13]。大数据又将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工作完美结合,将基础分子医学研究的结果转化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高效全面地分析、整合和挖掘数据,数学医学建模和软件开发,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描绘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医学知识大爆炸”时代下,对肿瘤内科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要紧扣大数据时代特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第一导向,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时刻带领学生走在学科发展前沿,熟练掌握和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拓宽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与杰出研究领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与医学学科发展。
医学科研的最终目标是真正为患者谋福利、谋方便,让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医学科研水平离不开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因此,对于肿瘤内科研究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至关重要。“医学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给医学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及便捷的资源平台,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于肿瘤学这类基础及临床研究迅猛发展的学科来说,大量的医学信息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进展及前沿,但又容易忽略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培养肿瘤学研究生过程中应该整合各个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从临床和科研能力出发,提升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为医学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