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定
(罗定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罗定 5272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我国常见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心血管急症,治疗的重点是需要早期开通梗死血管,对临床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患者初期疼痛部位与性质均与心绞痛一致,但部分AMI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使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2]。有研究显示,AMI发生6h内心肌细胞病变存在可逆性,早期诊断对疾病预后较为关键。由于心肌供血较差,从而出现细胞受损,细胞内容物开始渗出进入血循环,相关标志物已经在临床诊断中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诊断期间心肌酶组织特异性较低,酶活性检测不够精准且灵敏度较低,在辅助诊断中效果不够理想[3]。早期心肌标志物可能存在延迟,不利于患者早期诊断,而肌钙蛋白 I(cTnI)诊断特异性较强,是临床能够明确的AMI标志物,但大多医院仅仅进行定性测定,未检测机体中cTnI水平,提高AMI早期诊断阳性率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式,本文通过将cTnI与心肌酶谱纳入研究,选择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普通外科患者对比,旨在为心肌梗死患者寻找最佳诊断指标,报道如下。
将60例罗定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病房普通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4]:①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病史中存在缺血性胸痛症状;②患者年龄≥60岁;③患者无心力衰竭且肺功能正常;④对照组均为心功能正常的外科患者;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或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②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③相关资料不全者;④存在全身性严重感染的患者;⑤存在其他恶性病变。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为(70.85±6.40)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0~28kg/m2,平均为(25.21±2.05)kg/m2;广泛前壁13例;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5例,前间壁14例,后壁13例,下壁12例,下壁合并右心室6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29例、高中及以上1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为(70.68±6.03)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0~28kg/m2,平均为(25.43±2.02)kg/m2;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本文研究。
使用未加抗凝剂的标准采样管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10min。使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cTnI:血清分离后2℃~8℃保存,可保存2d。试剂配制:液体试剂,无需配置,直接使用,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使用连续监测法/双试剂型进行,取空腹避免溶血,试剂开启即可使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使用连续监测法测试。
记录两组入选者血清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水平,均在入院后1~4h内测量[5-7]。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计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cTnI、AST、LD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选者血清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s)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目前主要通过病史结合心电图典型变化,但诸多患者不存在心电图典型变化,因此存在一定漏诊率[8]。AMI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9]。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包括磁共振、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心电图检查期间,难以观察Q波的存在,使得检测灵敏度不高;核磁共振与冠状动脉造影,由于诊断价格较高,操作较为复杂,在临床使用期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临床需要寻找特异度高且灵敏的诊断指标,传统心肌酶检测指标较多,但近期临床认为酶学指标存在诸多不足,酶活性早期升高并不明显,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开始升高,使得早期诊断不够敏感。贺新荣、高胜利、吴栋梁等[10]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肌钙蛋白I检测对于老年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心肌梗死组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cTnI水平高于非急性期病人,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分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29ng/mL,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因此结合既往诸多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本文通过将心肌酶谱与血清肌钙蛋白I纳入研究,选择病房普通外科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cTnI、AST、LDH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普通外科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直接的差异,可用于临床判断,其中cTnI是一种仅存在心肌中的收缩蛋白,有资料显示,骨骼肌中无法显示出cTnI,且不会受到骨骼肌损伤与肾损伤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1]。本文中研究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较高,肌钙蛋白I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是所有心肌特有的一种指标,在心肌缺血缺氧时,肌钙蛋白I会迅速提高,通过肌钙蛋白I水平,可了解患者心肌缺血与坏死风险,作为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参考依据[11]。一般在入院后2~6h患者cTnI水平明显升高,在患者入院后,6~12h期间检测会出现递增的情况,心肌细胞膜完整情况下,cTnI难以通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普通外科患者外周血中难以检测到cTnI,一旦心肌细胞出现缺氧或缺血的情况,cTnI经过缺损的细胞膜弥散进入细胞间质,并进入淋巴管与血管内。cTnI检测期间,灵敏度较高,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比心肌酶意义更大。且cTnI拥有较长的时间窗,特异性较高,不会受到患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骨骼肌受损等情况,在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12]。美国心脏学会以及欧洲心脏病学的研究中,cTnI检测已经作为AMI诊断的必要条件,心肌细胞损害的特异性为97%~100%。加之其仅存在于心脏中,因此是理想的心肌细胞标志物检查。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中,2012年建议将cTnl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金标准,cTnI能够在心肌细胞较少的,以及心肌缺氧的情况下,经细胞膜释放血液,导致浓度迅速升高[15]。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AST均在心肌与肝脏中大量存在,AST在AMI后4~10h上升,20~30h达到峰值,维持3~6h。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造成不可逆的肝损伤,使得心肌细胞与肝细胞AST同时释放进入血液。LDH是糖代谢通路中最重要限速酶之一,在AMI后12~24h开始增高,3~4d达到最高峰,广泛存在人体中,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因此可用于临床诊断。因此未来临床可通过联合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情况。张鹏等[13]学者研究指出,血清cTnI在AMI患者中明显升高,多种指标可能协同促进共同参与AMI进程,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AMI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AMI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这与本文结果存在一定相似性。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通过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诊断,能够准确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漏诊误诊概率较低,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值得应用。本文研究中存在一定不足,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合适样本,加之选取有一定局限,使得样本容量较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加大样本数量,扩大研究范围,明确好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