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中教好红色歌曲

2022-11-21 00:14
江苏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白毛女琵琶歌剧

梁 爽

红色歌曲,简言之,是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其源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民族性、人民性和时代性。苏少版《音乐》教材中,收录了不少红色歌曲,这些红色歌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有效弘扬民族文化,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作用。下文,笔者谈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红色歌曲的实践。

1.借助民族乐器学习红色歌曲

借助民族乐器演奏乐曲,有助于学生对乐曲产生共鸣与共情。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既有本土产生的,也有外来引进的。以琵琶为例,其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干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使用琵琶这一民族乐器既可以教学生演唱红色歌曲,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笔者是如何借助琵琶教唱红色歌曲的呢?

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琵琶的起源、形制以及发展历史,琵琶在唐代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琵琶演奏家和流派。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这样描写琵琶的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能文能武”,既能演奏婉约的乐曲,也能演奏豪放的乐曲。然后,笔者带领学生欣赏琵琶曲。琵琶曲可分为文曲和武曲,武曲中包含大量爱国主义题材的乐曲,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花木兰》《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娘子军随想曲》等。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旋律所流淌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接下来,笔者以苏少版《音乐》五下歌曲《草原赞歌》为例,说明欣赏琵琶曲和学唱红色歌曲的关系。《草原赞歌》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短调民歌的色彩,旋律取自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部分,歌曲为羽调式,规整而又跳跃的节奏能让人联想起草原上马蹄的飞奔,欢快明朗的旋律极具舞蹈性,而通过弹挑、双弹的琵琶演奏技法能很好地突出歌曲的舞蹈性。通过琵琶演奏《草原赞歌》能够加深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理解,在琵琶演奏的《草原赞歌》的背景中,学生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不仅学音乐,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并逐渐由欣赏的感性层面走向理性层面。

2.通过革命题材歌剧学习红色歌曲

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很早就进入了我国,且在我国有过一系列的改造尝试。其中,歌剧《白毛女》是民族歌剧创作道路上的典范之作。在音乐课堂中,笔者尝试通过歌剧《白毛女》来引导学生学唱苏少版《音乐》六下《北风吹》。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歌剧《白毛女》。在音乐性上,《白毛女》之前没有专业音乐创作者在歌剧创作的道路上对民族音乐进行加工和使用,但在《白毛女》的创作中,在音乐的结构、音乐的材料、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的演唱方式等方面都走上了民族化道路;其次在内容上,角色塑造紧贴人民,讲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事,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展现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歌颂了共产党的领导。学生听了对歌剧《白毛女》的介绍,对白毛女的故事越发感兴趣,于是教师又简要讲述了白毛女的故事,并让学生听歌剧的相关片段,如《北风吹》《扎红头绳》,学生深受感动,纷纷表达想学的愿望。在欣赏歌剧的同时学生学唱红色歌曲,理解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3.借助影视作品学习红色歌曲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点是学习的内容。要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歌曲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增加视觉信息、触觉信息等,就会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立体、更丰富。为此,笔者在教学红色歌曲时,时常会引入一些影视作品片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如苏少版《音乐》三上《映山红》出自电影《闪闪的红星》,教学歌曲《映山红》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的片段。该影片的主人公叫潘冬子,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因为母亲被敌人杀害,所以立志参军为母报仇。在与敌人的周旋中,他毁掉板桥,为军队送取情报,不惧危险配合军队袭击敌人……种种事迹展现了他少年才智、英勇无畏的形象。在影片中,插曲《映山红》用朴实的歌词展现了百姓对红军的爱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资源,通过影视作品引导学习红色歌曲,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能增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的育人功能也能得到更好发挥。

红色歌曲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需要我们的学习与传唱。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潜心钻研,深度挖掘红色歌曲的育人功能,从而让红色歌曲之花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绚丽绽放。

猜你喜欢
白毛女琵琶歌剧
“白毛女”姐姐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琵琶”和“枇杷”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