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2022-11-20 23:26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刘希奋
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困生效率目标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刘希奋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快速转化,是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初中数学学科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的高效学习。本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影响因素,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或者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水平逐渐落后于其他人,对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十分零散,而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对学困生而言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如果仍旧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则会导致学困生难以适应,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逐渐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运用符合学困生认知需求和特点的方法,逐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使其在感受数学学科魅力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差,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的同时,能够在学习中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不断强化知识和弥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使全体学生在正面熏陶和感染当中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不佳往往不是智力因素所导致,而是因为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同时学习态度不积极。为此,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可以使学困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使学困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充满动力和信心,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有助于找到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予以改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现象较为普遍。从学生自身原因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兴趣缺乏。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这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没有用处的事情,因此在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巩固等环节不够用心,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水平下降,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尤其是数学的逻辑性较强,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后容易放弃,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无法提高学习效率。②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的基础能力有待提升,未能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导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面对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有畏难心理,无法促进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进而慢慢成了“学困生”。③学习方法不科学。还有的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这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④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数学成绩的打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和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消极应对、敷衍了事,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往往采用灌输式方法,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有些教师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未能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中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教师受到教学任务的限制,无法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的辅导,导致学困生难以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学困生在转化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境。

(三)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对“学困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在课后积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因此孩子养成了散漫的习惯,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利于学生的长足进步。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多存在叛逆心理,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合理,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往往缺乏适时的鼓励,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此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未能严格遵循教师的要求,导致教学计划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也不利于孩子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大多较为薄弱,经常陷入被动的学习局面,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努力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其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保持充足的热情,在长久动力的支撑下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很多“学困生”都是在学习中遇到较大的挫折和困难,导致其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对数学学科产生恐惧心理。为此,教师应该保持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获得成就感的基础上培养能力素养。比如,在“概率”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讲述生活中的概率性事件,将数学学科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凸显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消除陌生感,从生活情境入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引导工作,通过提问和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专注。

(二)制定学习目标

“学困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十分迷茫,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定相应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提高学习动力。应该做好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有效融合,实现对大目标的逐步细化,将大目标落实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相较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为“学困生”设定目标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使学困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达成一个个小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树立信心,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达成阶段性目标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肯定他们平时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让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继续奋进。而对无法顺利完成目标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谈话和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结合“学困生”的特点提出可行性建议。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应该对目标加以合理调整,保障目标的适用性。此外,在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师需要让学困生加强对基础内容的重视,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性内容,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效率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高效学习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记忆所学知识,这种滞后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学困生”数量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实现真正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传统被动局面,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予以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转变过往学习方法和模式的限制。首先,应该鼓励学困生开展系统化预习。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等模式,为学困生制定针对性的预习任务,使其大体了解新课的重点及难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解决。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与三角形相关的生活物品,使学困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在课堂学习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要在课堂中使学困生保持良好的专注度。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困生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困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让学困生意识到即使没有回答正确也没有关系,只有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进步。最后,还应该合理安排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应该符合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使学困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应加强课后指导,及时解决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避免问题积累而影响学习效率。

(四)做好分层教学

学困生在学习能力、水平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使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学困生在相应的层次内完成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提升数学综合水平。在分层教学前应该做好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分层的必要性;还要注重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并根据其进步情况重新划分层次,使学困生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在做好分层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帮扶结对的形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引导学困生取长补短,促使他们进步与提高。

(五)优化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卸下心理的戒备,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与学困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体会到教师的关怀,真正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教师应在平等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学困生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教师要结合每个学困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其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把学困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要给学困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推理问题上,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更好地跟上教学的思路,促使学困生能仔细分析所学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困生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增强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应该注重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构建高效化课堂,使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分析问题,使教学工作更生动,有效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避免学困生出现在传统模式下被动学习的问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组织学困生开展合作学习,尤其是要鼓励学困生多和其他同学虚心讨教,以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赞许,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困生同样如此,教师的表扬和积极评价对学困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表扬学困生,要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机制,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加高效地达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

(六)增进家校合作

教师还应该主动增进与学困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真正了解学困生在家庭学习中的困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也是促进学困生快速转化的关键途径。教师可以运用QQ 群和微信群等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家长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前预习任务,配合教师的工作为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教师要及时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转变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从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困生能在学习中积极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语

促进学困生的快速转化,不仅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而且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体会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困生”的现象主要归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家庭因素,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明确学困生的特点及现状,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制定学习目标、引导高效学习、做好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氛围和增进家校合作等途径,构建符合学困生学习及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效率目标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跟踪导练(一)2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