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 林吓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课堂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当然,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形式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充分考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意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让数学课堂的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要。一个班级总有学优生和学困生,不能仅表扬学优生,其实那些学困生更要表扬。笔者对学困生的表扬有两个原则:一是只要这次写的字比上次好,或者这次的预习比上一次完整,都给予表扬;二是只要学生敢质疑,能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呈现出来也要给予表扬。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性内容的学习,而且需要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有比较牢固的掌握,但是在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方面,就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起数学思维方式,能在数学思维方式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并站在数学思维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曾有教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中,教师经常对他们提出表扬。学生想着自己是最有潜力的学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重要,效果是多么显著。
其次,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受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比较大。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整体环境的帮助之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与学习。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知识应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要做到“课虽终,趣犹存”。比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笔者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如30÷3 和300÷3会用转化的方法进行口算,如果是33÷3 应该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回去后自学下一课,明天上课我们看哪一位同学想的办法最好、最多。”如此结束,再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了学习兴趣,产生认识的需求,取得“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研究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提前预习。
阅读,是指阅读数学读物。不仅要读书里的文字和图,还要动笔、动脑。一般要求学生在书的最上方画一条中线,左上角写上学习目标,右上角写上问题。同时要求三年级以上的课前预习都要对数学读物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读图、读文字,了解大概的内容后,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有效,目标制定有以下几类:(1)概念类可以用理解、认识(知道)开头。(2)计算类可以学会什么计算方法,并会熟练(正确)计算。(3)应用题,应用什么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小数乘整数”一课中,不能简单制定成“学会小数乘整数”,可以制定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目标的制定其实很多可以套用。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在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新授课基本上就是理解其算理,练习课时就是会熟练计算。
第二遍,边读边找哪些该理解记忆,书上有问题的要作答,该填的空填完整,重点字词画一画、圈一圈。如“循环小数”一课中有很多的概念——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这些概念要反复细读,边读还要边思考边动笔。有时还要动手操作,比如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由来都要动手操作。数学课本有些地方省掉了一些必要的解答步骤,阅读时要动手算—算,亲自体验每一步的得来,切实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
第三遍,边读边想哪些该深入研讨。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阅读和数学课外内容的阅读时,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思考是实现数学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根本前提。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开动大脑,认真思考数学知识,并通过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对某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观点,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要记下来,提出质疑并努力解决疑问。例如,在“实际问题与方程”中,例1到例5 书上都只呈现了一个等量关系和一种解法,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把另外的解法写出来,这样拓宽的预习就显得更充分,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就能更饱满。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懂得阅读的方向,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不断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预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才能激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呢?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将问题抛给学生,而且要鼓励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引导下,教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指导教学思路,这有利于让数学课堂朝着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转变,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提出问题证明学生动脑思考了,而思考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不仅要有接受的过程,而且要有输出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输出的过程得以完成。
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方法。学生不善提问和不会提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的例题里面一般包括文字、图、几个小朋友说的话,还有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本时,要告诉学生几个小朋友说的话就是重点,除了要多读几遍外,这里面隐藏着很多问题,对哪个小朋友说的话不理解,可以结合例题,勇敢地提出问题来。例如,在预习笔算271+31 时,有三个小朋友分别说了三句话:(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学生依据这三个重点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在写271+31 的竖式时,为什么不把第二个加数的3 写在百位上,与2 对齐?(2)从最高位加起会变得怎样?(3)哪一位满十要向哪一位进1?(4)271+31 的十位上3+7=10,应怎样写?(5)这个笔算方法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其次,要启发学生把预习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面对新的知识点,学生会感到害怕,会退缩,甚至会放弃。数学学科中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之间都是互联互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数学知识点中的关系,要站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和整体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串联,使学生能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且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预习的知识点是否似曾相识,让学生对所预习的知识有一种熟悉感,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得更深入,提的问题就更有效。广泛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讲解开始前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并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最后,要启发学生对预习的知识点进行“变一变”。必须交给学生察看、比较、剖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可以把知识点换个方式思考,如在预习奇数和偶数时,“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9,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学生就会提出质疑:把这个习题变一变,变成两个连续偶数的和,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后提出:两个连续偶数的和不应该是29,应该改成30。又如“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能不能把“不是0”这三个字去掉?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改变个人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将更加丰富、更加有内涵的知识带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堂评价的合理应用和课堂评价方式的选取,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改进个人在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关注到数学课堂评价的作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将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并通过师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生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课堂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翅膀。
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做好,真正地去研究、去思考,评价必不可少。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的肯定更可以增添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评价时要做到以下两点:(1)大组间捆绑式的加分。在检查预习时,用打钩的形式对较好的目标和问题给予肯定。并用5、4、3、2、1 阶段分给予加分。加完后,学生马上亮分,然后组与组进行比较,做得好的组给予表扬。(2)给个人加红旗的制度。每天的评价,既要顾及全班,又要有针对性。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就在班上及时表扬,并能适时地点评哪些方面做得好,这样学生就会模仿,对于同类型的课也知道怎么去预习,怎么去提问题,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如何做到更有效地预习。这样既顾及了全体,又鼓励了个别,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学会看书、学会摸索、学会剖析、学会提问,通过不断鼓励,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一生自主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