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每一个幼教人都不陌生的手册。一转眼,《指南》已经颁布近10年。对于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每一个人来说,过去10年是理念重塑的10年。我们以“儿童立场”和“游戏精神”为导向,让“幼儿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发展的目标;过去10年是实践探索的10年,我们解读、学习、实践、反思《指南》,探索新时代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10年是反思成长的10年,教师从困惑到领悟,从迷茫到坚定,课程从稚嫩到成熟。回首10年,我们与《指南》相遇,开启了这段课程建构与变革之旅。
走进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迎面可见的文化墙上印着一段话:低一点,用儿童的高度陪孩子看世界;慢一点,用儿童的速度陪孩子成长;“笨”一点,用儿童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希望的幼儿教育是“为每一个孩子播种爱的种子”,我们期待的幼儿课程是“相信儿童、支持儿童,跟随儿童的脚步”,这与《指南》的精神不谋而合。
我们尝试将《指南》融入园本课程,构建以儿童为中心、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起点,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儿童。最终,我们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出“探究性课程”:以“三自”(自然生存、自由生长、自主生活)理念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和兴趣为基本线索,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自主生活活动、小组活动、体验式工作坊活动等为实施途径,发展儿童高阶思维,培养儿童爱思考、会质疑、善表达、敢挑战、能解惑的良好品质。它强调儿童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儿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从而培养儿童的探究思维与合作能力。
我们的试入园活动有些特别。家长与小班新生进入班级后,家长并不挨着孩子坐,而是集中坐在离他们3米远的地方。当幼儿怯生生地回头找爸爸妈妈时,会得到家长的微笑和鼓励。
幼儿自我介绍后,便面临重要的任务——自主用点心。幼儿首先根据标签找到茶杯,托着盛有点心的小盘子,在生活教师的指引下来到小桌旁坐好。桌上预备了牛奶壶,生活教师和家长都不会主动帮忙,幼儿想喝牛奶必须自己动手。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百种倒牛奶的方式”:有的幼儿一手拿着壶把,一手小心翼翼地托着壶底;有的幼儿双手捧起小壶,壶嘴朝自己,抱着往杯里倒;有的幼儿则站起来,压下壶嘴,然后用杯子去接……各种倒牛奶的方式,呈现出幼儿自主生活的多彩画面。
探究性课程强调“自然、自由、自主”,在探究性课程下如何支持幼儿整体的学习与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试入园活动作为生活课程的一部分,生动展现了幼儿的自主实践。
一是全面的幼儿经验整合。试入园活动包含了多项活动,每项活动都能使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探究性课程下的各项活动不是孤立和片面的,我们尝试在每一个情境、每一次活动中整合多样化的幼儿经验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是多元的领域目标渗透。一次简短的试入园活动,幼儿科学进餐、交流讨论、建立秩序,将健康、语言和社会三个领域包容其中。除此之外,探究性课程下的小组活动也包含着多个领域的渗透,一次持续的小组活动可能涉及科学探究、绘画表达、小组合作等多个领域。
三是丰富的课程实施路径。在探究性课程框架下,除了幼儿自主生活活动,我们还设置了室内外区域活动、浸入式节日活动等多种课程实施路径,不同的活动互促互生,让幼儿的学习互为补充。
在一次散步活动中,中班幼儿看到地面上斑驳的树影,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太阳碎掉了?”于是教师和幼儿围绕“太阳碎了”的话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一张儿童海报记录了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人在太阳底下为什么会有影子?太阳能不能穿过云层?为什么天冷的时候在太阳下很暖和?擅长画画的小组成员将大家的想法画出来,教师则配上注释。在海报上还有一个二维码,这是幼儿的另一个创想。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配合图画,听一听他们研究太阳的故事。
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幼儿。探究性课程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允许儿童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尤其是小组活动,每一次活动由幼儿主导,小组成员自发选择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准备活动材料。
要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幼儿。教师主导的“主题墙”往往都是教师对活动的认识,虽然精美细致,但缺少儿童的声音。我们推行“儿童海报”,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幼儿。
要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幼儿。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由谁来评价?过去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以一定的标准评定幼儿成长。“儿童海报”则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幼儿,由幼儿自主选择和记录活动中的“重要时刻”,如困难、矛盾、惊喜、发现等。
在“汽车小组”的一次活动中,测量停车场的大小成为小组成员的新目标。那么,该怎么测量停车场的大小呢?“用尺子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吗?”有幼儿提出。除了尺子之外,有的幼儿提出还可以用绳子、毛线、小脚和手臂来测量。
我们为幼儿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去感知、操作和体验。
一是打破时空的严格界限。我们打破了原有的一日作息安排,将细碎的环节整合成完整的自主活动时间。幼儿拥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充分的活动自主权,便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或者一个区域,可以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完成探究。
二是创设可探究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坚守“儿童立场”,室内室外的建筑物、装饰物和操作物多使用自然材料,为幼儿提供多重的感官刺激,并在环境中投放丰富适宜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可以随时展开探究。
三是赋予新定位的教师角色。在探究性课程中,教师改变“主导者”的角色定位,成为观察者、跟随者和支持者。教师时刻关注幼儿活动,感知幼儿需求,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反馈,利用情境创设等策略为幼儿提供“隐性支持”。
皮影戏小组即将开演,但演出场地是个问题。小组成员对于选址进行了充分筹备。经过讨论,幼儿认为“皮影戏剧院”首先要大,能够容纳演员和观众;其次场地要暗,可以凸显光的投影。实地考察之后,发现户外活动场地都不适合,只有幼儿园的多功能厅可以满足条件。幼儿的学习品质与自主学习共生共进,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学习品质亦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保障。
一是主动学习。探究性课程下的幼儿小组学习自发组队,以幼儿兴趣和探究需要为出发点。活动过程中,幼儿根据兴趣深入探索,迎接挑战,因此幼儿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激发。
二是认真学习。我们重视幼儿提出的每一个想法,并鼓励幼儿沿着想法去提出问题、自发研究。幼儿的兴趣与想法得到尊重和支持,他们便愿意认真而专注地展开探究。譬如皮影戏小组选择场地,并不是说着玩,而是真的在幼儿园内进行实地考察、场地规划和实景布置,然后进行一次认真的、真实的皮影戏表演。
三是持续学习。幼儿自主活动并不会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教师的适时引导尤为重要,幼儿将“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当作活动的一部分。教师也把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和延续小组活动的突破口,所以在师幼开放的心态下,问题反而会激发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调整和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