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2022-11-20 18:44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沈梅彬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年段数学知识小学生

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 沈梅彬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以及锻炼探究能力。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相对复杂,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且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题海战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殊不知这种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也会导致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阻碍了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背景下,对数学单元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探索,结合高年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践和探索,能够有效引导小学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让数学作业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一、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作业形式化严重,缺乏使用性

在目前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给学生设计一些与课堂习题相类似的题目,来帮助小学生强化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巩固,从而引导小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练习。这样一来,重复大量的课后作业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导致思维固化,不仅无法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思维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在今后数学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高年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小学生认识和了解的过程相对困难,这种简单重复的作业练习一方面不利于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作业质量不高,存在两极分化

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是目前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传统模式下,教师统一对小学生进行相关作业的布置,在检查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业完成质量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导致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也会直接造成高年段小学生素质差异分层的现象。这种统一化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模式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发展,也无法达到作业设计这一教学项目开展的根本目的。

(三)作业质量无法保障,自主意识薄弱

在数学单元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性格特征较为特殊,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意识薄弱等基础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由于缺乏教师的督促和帮助,小学生的作业质量经常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直接导致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无法结合小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工作和作业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高年段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二、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要通过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来实现教、学、做合一。因此,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学习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性格特点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够形成自主性,提高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热情,也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高年龄段的小学生年龄相对较高,所以逻辑思维能力比起低年级小学生相对较强。然而,由于其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在开展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创设一些具体化的情境,以游戏类或者故事类的作业设计来促进小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类似的情境作业,将乘法计算题融入不同的故事和游戏情节中去,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方法和练习技能。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真正参与到数学实践中,对于帮助小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坚持探索性原则,巩固课堂知识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坚持探索性原则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的实践需求和教学方向,并在教学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统一,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的课后作业来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索类和观察类的题目,例如在学习“图形”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图形的物品,并将其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将课堂上学习的图形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能够通过生活中积极有效地探索来与数学课堂知识形成有机联系。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和探索,并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从这一层面来看,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数学单元作业,能够帮助高年段的小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巩固知识,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知识实践

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相对较多,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和探索中应坚持生活类的设计原则。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些小学生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高年段的小学生进一步充分认识数学学科的内在价值,也能够使其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探索中成为数学知识的实践者。从这一层面来看,在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坚持生活性的设计原则既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也能够利用单元作业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后作业,通过引导小学生主动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长度来提升小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感知,并深化对单位性质的认识,帮助小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坚持层次化原则,促进因材施教

在高年段的小学生群体中,不同素质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分层性原则,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差异出发设计符合不同学生数学素质的课后作业。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以分层作业的方式来指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类似自助餐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主体精神,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帮助教师迅速准确地掌握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而在作业反馈中及时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高年段的小学生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以知识拓展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对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后作业的价值,在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来设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后作业。一方面,要让小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延伸,结合课堂习题在模仿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这样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有效地总结数学规律,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课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较强规律性的数学作业,然后让小学生结合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数学知识来写出符合要求的例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到数学规律,从而通过提升性的数学训练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结合数学单元的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创新性,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各种各样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后作业的能动性,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认知。总而言之,在进行高年段小学生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通过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延伸性的数学知识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拓展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以能力拓展为导向,设计实践探究性作业

培养小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是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目标和探索方向。对高年段小学生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践类的课后作业,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将数学课后作业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数学单元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主动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精神,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认识图形”这一节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观察,分别选择不同形状的物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小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也能够通过有趣的生活实践和探究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其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小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设计类的数学实验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调查类的课后作业,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调查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实际调查街道上来往人群的年龄段及数量,并将调查数据制作成图形,这样既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结合学生的素质差异,设计层次化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的要求上应当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来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要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具有较高难度的作业,进一步延伸这些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应当坚持以巩固为主,设置一些稍微具有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数学教学知识,主要设计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并且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在作业的设计形式上也应当体现层次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鼓励小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这样小学生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也能够提高主动解决问题和发表看法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延伸数学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既要坚持层次化的教学原则,从不同素质水平的小学生出发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也要坚持趣味性和生活性并存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培养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最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年段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