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合式学习”为导向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研究

2022-11-20 16:4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概论语言学

王 佳

在新形势下,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面临着传统教学向信息时代教学转变的考验:如何突出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特色?如何实现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的高度融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希望通过梳理中国知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结合新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学习特点,探索语言学概论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建设新思路、新做法,促进语言学概论课程线下教学的精进和线上教学的发展。

一、课程建设的动力

(一)课程建设是新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为课程建设及学习模式的改革点拨了思路。从数字校园和数字课堂到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手段,对高等教育领域原有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对中国知网上发表的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相关论文的分析,英语语言学线上课程建设走在了同类语言学课程的前面,从精品课、优质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翻转课堂再到MOOC等方式均有较深入研究。相比之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从研究内容上看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互联网+”“教学反思”这几个关键词,而以“大数据”“大数据课程平台”为主题词检索到的论文中没有一篇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课程建设直接相关。何克抗指出:“教育信息化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语言学概论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研究虽起步晚,但有现实意义。

(二)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含金量”的重新考量

通过对中国知网论文分析,目前线下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较深入,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学课程展开,论及教材、教师素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问题。其中在教学内容上与“现代汉语”课程的区别和衔接、教学中倡导实践性和探究性、更新及活用教材及资源、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值得参考。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的驱动下,课程教与学的思路仍未完全打开:很多院校专业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课程设置上重文学轻语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抽象,学生没有融入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一味接受知识点;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下,在教育部课程思政融入和打造金课的要求下,探索语言学概论线上教学方式,将线下与线上有益结合,以线上教学促进线下教学改革的深入时机正好。

(三)课程建设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中国知网对学习方式的研究集中于学生学习需求、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学习动机等方面。这些研究反映了学习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之中,提倡个性化学习与基于熟练度的学习相融合,融合后的“混合式学习”就显示出重要意义。混合式学习指“任何一种正式的教育课程里,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少有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在线形式来学习的,一定程度上由学生自己自主控制时间、地点、学习路径或进度。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在教师督导之下的、非家庭所在的实体教室里进行。每个学生学习路径的各种模式互相关联,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以此模式导向的教学形式,是由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共同构成的,我们称为“混合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这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一种能力。而且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式”“语言学”为主题词只检索出3篇相关度高的论文。所以,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这门课来说,在“混合式学习”导向下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极有实际参考意义。

二、课程建设的依据

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教学的初始点,以此为据的教学要求更实际、更自主、更灵活。我校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经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做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语言学概论课“课程重要、理论性强、不容易理解、有趣、内容博大精深、体系性强”。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按程度排序前六位为:“语言学的历史、语言的发展、语言本质、语音、语法、语义”,而学习的阻力前三位主要来自于“知识点多、难”“课后不复习”和“练习不充分”。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和对教师教学上的要求最重要的三方面是“讲解再通俗些、加强练习、知识点衔接不起来”。可见,学生认识到语言学概论的重要性,但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此外,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因素对促进学生学习也很重要。

再进一步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中文素养培育上看,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哪怕知道再多的教学法知识,如果汉语本体知识欠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正如赵杨所说:“在汉语国际教育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领域,内容知识就是有关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的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本体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师知识结构核心的基础,也是培育中文教师良好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中文素养”是积累“汉语本体知识”并通过不断实践训练逐渐转化为“素养”的过程,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个人素质的自然流露,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具体来看,承载这一培养任务的是“语言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训练等课程。而语言学概论承担着打好学生专业语言基础理论素养的重要作用,通过语言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世界语言的通识知识,把汉语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下,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语言国际视野。

从课程本身看,语言学概论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冯桂芹重新审视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认为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认知领域。概括为传授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学知识。二是技能领域。包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初步从事语言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三是情感领域。语言文字包括相关文化素养都是立身之本,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中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教学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以语言及语言学知识为基础,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策略上注重价值引领,注重教师示范,“以人点亮人”;学习评估要过程化,如作业、平时测试、学习报告、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等是监控、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有效方式,通过它们来观察培养人才目标达成情况。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

“混合式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契机,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课堂。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下的教育不能缺少教师这一环,但并不等同于继续扮演传统教师角色。从“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理念出发,倡导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至少教师应该担任起调查者、编导者、讲授者、学习者角色。除前三者对应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外,教师角色调整还在于大数据下的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且是学生的教练和合作者,除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外,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监控和及时反馈,以防止学生在自由环境中,数字信息学习量过大,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情况。所以在传统学科上实现信息化教学需要花上更多的人力精力物力,教学准备更辛苦,上课更忙碌。这也对语言学概论教师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语言学概论教师需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要做好这方面的职业规划和学习。

(二)精炼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绪论、语言的本质、语音、语义、语法、语言的发展、文字”各部分基础课程内容要精炼出关键知识点;适当补充研究性学习内容,如语言学著作选读、语言现象影音资料等;提炼出课程思政元素,如培养人文精神、民族情怀、科学精神、正确的价值观、职业素养、探究式学习能力等。课堂教学内容要有选择,少而精,关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夯实“语言学概论”区别于“现代汉语”的理论基础知识,核心内容不可动摇。一方面不能遍地开花,没有教学重点。要分出个轻重缓急,区分必讲、略讲、不讲(后两种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学生可线上自学)。另一方面,也不能本末倒置,为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基础理论讲解。

(三)调整教学方法

语言学概论传统教学采用线下方式,一直以来这门“文科中的理科”课程在如何进行理论教学,如何增强实践性、趣味性等方面不断调整。在重视实践性上,要多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提倡深度学习与协作学习。具体讲解形式可以用“问题引入—理论例析—现象试析—巩固练习—考核反馈”的模式,如国际音标教学用电影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行了解国际音标;然后结合语音实例学习常用音标,练习用国际音标拼写普通话元、辅音,接着考核学生拼出实际语料的能力,最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指导和再练习,如此推进学生对语音的全面认识。此外,应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辅以讨论法(就某问题展开辩论)、报告法(课内知识的延伸学习,展示深度学习成果)、多媒体感受法(利用影视音频资料进行语言的多模态展示)、体验法(由学生讲解知识点、出测试题、参与简单的语言实验)、竞赛法(如组织语言学发展史知识竞赛)、头脑风暴(每单元结束后,用设计思维导图法进行总结与复习)等方法。

(四)采用信息教学手段

“混合式学习”导向下的课程建设,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中的相关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能够满足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各个要素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

1.大数据课程平台为线上课程提供主阵地

大数据课程平台为可以成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线上教学实施场所。在此平台上实现在线学习及学生学习的跟踪指导和学情实时统计等。与线下教学不同的是,线上主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场所,线上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多模态的呈现,对于语言知识应该突出讲解的实例化,教师的讲授过程留有与学生互动空间,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化。所以以课程基础核心知识点及自学知识点为主线,设置知识点微课,每个知识点学习时间限制在10分钟左右。每个知识点包括讲解、在线讨论与问答两部分。讲解部分尽量运用真实语料导入,帮助学生再现与深入理解知识点;在线讨论与问答以答疑为主,提倡学生间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平台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

2.“云班课”学习管理平台辅助课内外教学

教师通过“云班课”APP可以实现管理学生学习动态、发送信息、上课签到、留作业、测试、分享资源、组织讨论答疑、开展调查等活动。该软件操作方便,功能较全,满足了教师教学的基本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小助手,不再是课上学习的干扰。依靠“云班课”APP,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学习途径,实现学生学习有动机、定目标、会提问、勤阅读等课程学习期待。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比如学习视频的观看时间、学习效果、参与学习的活跃度(互动次数、讨论次数等)、作业的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次数等。

(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大数据思维在促进学生学习上有几个关键方面。第一,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形式,会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继续引导,促进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力的发展。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以小组形式探讨,还要给出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线索,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己思考,查找资料,综合分析,最后小组得出结论。在最初,教师要负责监控整个过程,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直到学生基本习惯自主学习为止。当然,在此过程中最好保证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能过大,确保有充足的教师资源,以免影响指导效率、效果。第二,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鲜活直接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当通过报告和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向他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再次得出结论,从而促进思考的深入和延展。第三,向学生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及途径。目前,以人工方式收集学习资源还是主要方式,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要有较好的收集、分析、加工学习资源的能力。丰富、多样、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更多地来源于教材之外,如教师通过自身学习、教学积累了较丰富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就应随教学内容及时分享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自己的学习资源,与他人分享。

(六)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估

考察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不是由最后一张考卷决定的。识记是学习的一环,但绝不是能力形成的终点。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知识和分析运用能力考核相结合。评估通过大数据课程平台和“云班课”APP用数据说话,实现过程化,伴随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如学习参与度、章节复习测试成绩、合作学习状态、探究式研究问题能力情况、创新能力等都是考虑的方面。在具体课程评估考核方面,采用层级化考核方式。包括章节内容学习后的知识点随堂测试、章节文献阅读相关测试、课程的期中和期末测试。考核形式以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小论文、报告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实现个性化学习。总之,教师通过实时掌握学情,及时跟进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方法,达到良好反馈效果,实现评估的个性化、精确化。

四、结语

通过对语言学概论课程“转变教师角色、精炼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采用信息教学手段、引导良好学习习惯、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估”这6个方面的建设,构建起语言学概论混合式教学路径。但我们认为线下教学还是教学的主体,线上教学是其补充与延伸。线下教学侧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方法的引导,突出教师的作用,顾及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线上教学侧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在线下教学中的学习情况,选择线上学习内容,以弥补线下学习中没有习得的内容。从而实现语言学概论的分层分级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概论语言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