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范晓芬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阅读教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分析知识内容,使用主动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群文阅读的优势展开教学,促使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课文的词汇、词性、语句、修辞手法等,更好地感受到文字给人带来的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群文阅读具有突破性的特点,通过简单的议题将话题变为开放性和可议性两个性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着核心线索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解结构。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习惯和知识储备有限,让其主动对知识内容展开讨论和分析,能够快速提升他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的能力,达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阶思维主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化思考等,要求其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主动地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高阶思维的发展是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低级进化到了高级,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够给课程节约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转变得还不够明显。首先,在阅读课程中,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学生学习情况处于被动状态。在课程活动中,教师大多使用直接灌输经验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直接找到文本的答案进行教学,缺乏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学生长时间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文章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学生阅读兴趣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但现阶段小学生只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导致他们没有真正感受到阅读课程的乐趣与重要性,对深层次的知识缺乏分析。最后,学生的阅读技巧有限。面对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章,应当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技巧。但小学生掌握的技巧较少,在阅读的时候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对深层含义缺乏挖掘,导致其无法真正领悟到阅读的真谛,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高阶思维的形成。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展开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够保证后续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课文的中心,结合学生的能力与实际情况,适当增添一些课外读物,丰富他们的认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从而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活动。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课外读物和课程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精读和略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草原》一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文中使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描述了我国蒙汉两族人民相见的场景,通过环境、细节、服饰等描写,生动体现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美好景象。在展开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对老舍先生独特的文笔展开教学,并引述老舍先生的话“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告诉学生“语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优秀作品,如《骆驼祥子(节选)》《茶馆》《火车集》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充分展示出群文阅读的教育优势。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担任着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因此,在展开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遵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教学思路,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的方式,大量的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眼界。由于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有限,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从文本中走出来,自己对问题产生思考,对文字产生共鸣,进行有效阅读。
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是我国革命家梁启超先生所写的文章。文中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歌颂了中华少年的朝气蓬勃,具有极强的鼓舞性和振奋性,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着重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并讲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旨。
又如,文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句,学生会对“责任”产生疑问,并对“少年”产生困惑。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诗朗诵,利用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让其明白当下社会中的“责任”是指哪些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延展其内容,使用其他的节选部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联系上下文含义,感受作者传递给少年中国的情怀,使其对文本产生思考,与文字内容产生共鸣,通过自己的力量挖掘出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最有效的保障。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驱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内容最有效的因素。就现阶段情况而言,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使用强制性的阅读任务反而会让学生更加抗拒。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使用多篇文章同时阅读的方式,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多文本阅读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掌握知识内容,为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的思维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包括《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内容,不难发现,该单元学习的知识围绕着中西方古典神话主题。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的方式,在学习本单元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达成教育目的。
又如,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海神波塞冬》《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等西方神话故事,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普罗米修斯》一课展开对比学习,让他们发现同一类别文章的相同点、不同点。还可以选择《后羿射日》《宝莲灯》《夸父追日》等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好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群文阅读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使用单文本深度挖掘的方式,如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会将这篇文章分成多个部分,要求学生对每一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其写作技巧和方法,最后将所有的内容串联起来,获取完整的文章大意。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呆板,并且学习效率低,面对其他阅读材料学生缺乏自主分析的能力,知识应用的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群文阅读多文本学习的优势展开教学,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多篇文本中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主动分析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的异同,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阅读高阶思维的能力。
例如,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包含《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在传统的阅读课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使用单篇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一点点分析知识内容。而在群文阅读的理念下,教师可以将这些相同主题的文章集中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对文章展开精读与略读,鼓励其主动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地点的场景是如何描写的,感受同一题材在不同作者笔下的不同写作角度。
这种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多文本同步阅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将总结的不同知识内容融合到多个课文中,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还达成了群文阅读教育的目的,形成了多方面共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是思维发展的平台,问题是思维可视化的途径。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可从问题探究入手,根据群文线索设计出有导向性的问题,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启发,再驱动他们根据问题深入探索,使得阅读过程伴随着思维作用,从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问题设计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群文文本之间的联系展开比较,设计具有比较性质的问题,让学生基于问题从文本的内容、情感、空间、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明确几篇文本的异同点;二是根据群文文本的冲突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产生认知冲突,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基于问题质疑、探究,从而加深思维作用。
例如,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猫》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周而复的《猫》、丰子恺的《阿咪》组织群文阅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三篇文章的理解,基于这组文章设计对比性问题,如“这三篇文章同样都是写猫的文章,不同的作家有个人不同的写作风格。请同学们默读三篇文章,思考:三位作者笔下的猫给你的印象如何?你如何理解作者笔下的猫儿们?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基于问题,学生先对三篇文章进行综合阅读,再结合问题去原文中找出对应的语言,从对猫儿特点的描写、语言运用和具体事例等方面综合对比,将原文内容与个人想法结合起来,对照问题一一形成答案,并进行讨论交流。整个探究过程与交流过程都体现了学生的思维作用,也完成了群文理解目标。
群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筛选、分析、质疑和运用等素质。基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要求,教师可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群文阅读理解,对文本之间的规律进行逻辑化梳理,基于思维导图结果交流讨论,搭建理解与记忆文本的平台。教师可在群文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要求他们按照个人理解将多篇文本的异同点体现出来,每个人可从不同角度做出设计,最后由教师根据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统一进行语文知识梳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
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包括《人物描写一组》(三个独立的片段)、《刷子李》等内容,其主题围绕的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基于本单元主题组织学生完成群文阅读,先分别阅读各篇文本,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再整合拓展,将四篇文本综合起来比较阅读,分析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最后由学生根据个人阅读理解情况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体现出内容、人物特征、写作手法、个人感悟等信息,而教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则将重心放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上,让学生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与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将以往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接受的模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群文阅读的优点,给学生营造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氛围,为其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