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11-20 10:56侯飞亚
现代英语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侯飞亚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着各国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而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伴随着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人们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认,却被部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忽视,导致外语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用目的语言表达母语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外语人才在深入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大学英语教学在百花齐放的语言教学领域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相对其他语种教学具有更深厚的教学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要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弘扬,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借助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中段落翻译的教学,为师生灵活运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教师也可以利用翻译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实现大学英语翻译的课程思政。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并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尽管这能够有效地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引入和表达,造成了英美文化的强势输入,导致不少外语学习者在过去十几年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频现。

一直以来,英语语言学习者想要学好英语,大多采用由母语向目的语语言知识体系转化的手段。大学英语的学习就是基于已有的母语知识体系吸收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作用,而弱化汉语的积极影响,甚至采用摆脱母语影响的方式来学习和吸收英语语言文化,必将导致外语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漠和忽视。所以,充分利用母语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正向影响,可以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文化自信,同时对比英语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学习的话,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另外,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本民族的传统与风土人情也需要深入了解,以提升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沟通能力,不仅要对目的语使用者的语言知识有扎实功底,更需要对对方的民族文化有深入理解,才能保证顺利的交际。但同时,跨文化交际者还应对本民族的文化知识与传统了然于胸,这样在双方进行文化交流时才能锦上添花,大放异彩。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融入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对比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性的逐步认识,进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交际思想,在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接受并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大学英语教师以及当代大学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民族瑰宝的精髓,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分析,系统地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同时,真正地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现状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中国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实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做好全民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意味着高等教育要更深层次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自信,进而有助于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受到许多高校的关注,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切实掌握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及时提出有效策略,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

调研发现,近年来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已经开始了大胆创新,不断尝试,在外语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其自身并没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或现有翻译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外语教师习惯于对外语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而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且,如何挑选合适的素材在课堂上呈现,对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绝非易事。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讲授过程还停留在机械照搬原文的方式上,学生对书本上已存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了然于胸,无法将学习热情投入在课堂之中。教师缺乏结合时代特点的传统文化研究,使得课堂吸引力不足,学生接受情况不理想。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时间是以灌输为主的讲授,这种授课形式直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缺乏对实际教学成果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关注,学生被动的接受状态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参悟和领会,从而得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同时,外语教学中涉及措辞比较严谨的国家、民族等话题时,如果教师一言堂,不能感同身受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也不易于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如果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没有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必将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呈现。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实力日益雄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紧密,对英语相关的人才尤其是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学英语的教学愈加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重新回到人们关注的视野中。但是目前侧重于分析课文或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授课现象还普遍存在,大学英语课堂缺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翻译教学。对语法、固定搭配及常用万能句型的强调,必将造成许多大学生重视解题技巧,套用固定句型,而忽略语言能力和文化熏陶,进而逐渐丧失文化自信。

我们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致力于解决前文阐述的种种现象和现实问题。首先,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英语翻译课时占比过小。这是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学习,使课堂讲授更加高效。这就导致英语词汇句型的累积和语法知识的巩固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心,紧张的课时使师生更注重阅读、听力、写作等的学习,极大地占用了翻译教与学所需要的时间。这就导致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基本技能的缺失,翻译基本功不扎实,必然不能拥有优秀翻译者应具备的翻译能力。

其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视度不够,个别同学走进了翻译学习的误区,认为掌握了双语能力,翻译技能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翻译专业的学者都知道,只有具备系统的知识和反复进行大量规范的实践练习,学习者才能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和策略,以期最终实现“信、达、雅”的高水准翻译效果。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形式和内容的不断改革,翻译的题型和分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成为翻译题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学生不仅需要熟悉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运用较好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精准翻译。所以,必须重视英汉、汉英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五、中国传统文化与翻译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了解了一定的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礼仪,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风俗习惯只知皮毛,忽略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未充分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不用说用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底气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核心。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辅之以英语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能量,展示中国力量。所以,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无论课堂内外,都有必要让学生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将其正确地翻译成英语,进而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

(一)发掘使用内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教学内容,使翻译教学形式多样化

想要培养出具有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才,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以往主要靠语文学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这种方式局限了当前针对传统文化层面的教学。在英语翻译教材方面的扩充和甄选,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从一些报纸、刊物上面挑选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各地风土人情相关的选段,学生先知晓其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然后再深层次高屋建瓴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翻译做到恰如其分。例如,与“春节”“端午节”之类的节日相关的文章,应先把这些节日的历史起源、人物传记或神话传说,深刻的纪念意义及各地大同小异的习俗讲给学生,再结合翻译西方节日时常用的短语和句型,相信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提升翻译的意境和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经据典,借鉴名家翻译,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找到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文或选段,用于补充英语翻译教材,这样必将大大丰富课堂内容,学生的眼界也一并得以开阔。同时,学生们通过向前辈们学习,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运用更加灵活贴切的翻译方法

学生若想准确地翻译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掌握不同的翻译方法。所以,在翻译中华文化特有词汇时,学生在充分体会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巧妙地应用翻译技巧,比如增词法、删词法等翻译方法,结合音译、意译等手段,顺利呈现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核。例如,直译法在翻译“春节”一词时的运用,译为“Spring Festival”,“端午节”译为“Duan Wu Festival”;在翻译“元宵节”之类带有中国特色美食的词语时,由于这类食物在西方国家接触甚少,无法恰当地使用凝练的词汇与之对应,这时意译法就发挥了作用,可根据庆祝方式译为“the Lantern Festival”,让外国人一目了然。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词语,学生们无论使用上述哪种翻译方法,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它们的意思,这时可采用音译法,比如“功夫”一词可译为“Kungfu”,孔子可译为“Confucius”等;甚至可以采用加注释的方法解释所翻译的部分词语。

(三)当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亟待提升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个人素养正成为影响翻译教学成果的关键部分,这也使得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翻译教师特别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如何灵活地教授翻译技巧,正是需要教师深耕的领域。同时,深厚的文字功底,基于个人阅历而形成的文学修养更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加持。

六、结语

大学生英汉、汉英翻译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比重,使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传承,每一位新时代中国大学生都有将中华文化向外推广宣传、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责任和义务。大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也与日俱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出卓尔不群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