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贝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不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的固定学科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所以,我国应当要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努力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科发展的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以及国际化,达到服务大众的社会化目标。从高校外语教学层面来看,新文科建设不单单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教师是现代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人物,受到现代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影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慢慢成为当下教育领域认可并倡导的主流形式。19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d Tönnies)在书籍《共同体与社会:社会学的核心思想》中第一次提出了“共同体”一词,并指出人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相互沟通的有机整体。随着学习共同体思想的逐步扩散,研究者们慢慢拓展出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等。学习共同体和这些相关共同体思维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均倡导共同体拥有一致的群体发展目标,在共同体内部依托相互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推动各个不同个体的协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专业发展的支撑,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不只重视单独的学习个体,更加关注教师发展的环境及相关文化,创设教师学习情境与交流方式,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行业通常将共同体称为“学习共同体”。著名学者杜威在进行学校概念研究中,将学校定性为社会,指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以通过简单的、固定的方式进行强行灌输,这样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平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早在1991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就曾在教育事业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共同体”一词,认为学习共同体应当要以愿景为载体,共同学习者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同时基于平等公平环境共同恪守一定的规则与约束。学者佐藤学在共同体学校创新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是实践教学的积极践行者,其针对学习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进行了细致的比较,指出学习共同体普遍出现在现代社会中,是院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关键性基础。此外,佐藤学还强调,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将院校环境转化为社会环境,以该社会环境为载体实现协作学习、共同成长,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一起加入教育活动中,这种相互学习、同步成长实际上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现阶段,一些高校在开展任务绩效管理过程中,将教师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能力的关键性指标,显然这种做法存在较大的争议。一定的绩效管理能够挖掘教师内在的竞争动力与潜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成果产出,然而如果过于注重绩效管理,高校英语老师不得不肩负着巨大的绩效管理考核压力,便可能没有较高的意愿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进而产生院校内部的不正当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化,工作环境氛围不健康。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之间的信息流通不顺畅,对创设稳定、和谐的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产生不利影响。
从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现状来看,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相互之间也没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且共享学习经验与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层面也有客观层面。首先,从客观层面来看,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地点不集中,同时教学对象多元化,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以及交互媒介。其次,从主观层面来看,一些高校英语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与方法较为单一、死板,没有坚定的决心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此外,老师与老师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任,不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感受到归属感,从而造成一部分教师对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兴趣不高,不利于老师之间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从当下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实施情况来看,其组成成员大部分是热爱学习、希望获得良好发展的青年教师群体,但是教学与科研经验较为丰富、职称层次比较高的专家型老师相对较少。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专家型教师自身已经拥有了较为健全的知识体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个体发展目标与青年教师不处于同一个层次,而且参与学习共同体需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因而专家型教师加入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当下一些高校的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没有构建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这就造成不同学校教师之间无法快速、便捷地开展信息交流,学习共同体成员构成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人员架构与层次十分单一,不利于构建高水平的学习共同体。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立足新时代,响应新需求,推动文科融合化、中国化以及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更好服务于大众的现代化新目标”。新文科建设一方面要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彰显人文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传统文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归纳与整理。高校英语教师在创设学习共同体时,也应当要紧密围绕“新文科”建设核心思想,推动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健康发展。
在“新文科”建设思想影响下,为了确保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高效进行,构建有效的教师学习激励体制十分有必要。激励体制的构建一方面要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促进其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依托于外在支持与引导,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构建拥有良好发展动力的“良性共同体教师关系”。从高校英语教师层面来看,院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时,不应当以教师所带学生考研高分人数、学生就业率等任务指标作为关键性衡量标准。考核评估是激励体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绩效考核要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人文关怀,认真倾听并充分尊重各个英语教师的发展意愿,防止出现严重的任务化考核评估问题,避免英语教师产生不良的功利心理,使得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乐于分享知识与经验,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进行高校英语老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时,应当要围绕“新文科”建设思想,结合英语教师实际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氛围。院校要树立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在院际、校际构建有效的沟通途径,为不同学科教师创设良好的共同交流平台,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限制,依托于院校对英语课程的准确定位,构建短期的、阶段性发展计划,倡导英语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共同体创设,构建教师与教师之间紧密合作与交流的共同体关系。“有价值的合作”是高校英语教师创设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从高校英语教师自身层面来看,由于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发展历程、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等有着较大差别,可以说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色,使得英语教师形成交流、学习的信息差,进而激发交流动力。
在创设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应当要重视多元主体的协同,有效跨越地域、学科以及思维等的屏障,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思想。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创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各个教师的差异化特征,进而确保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结构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当下高校英语教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为主,这部分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新型教育思维以及教学方式,而中老年教师则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技能。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各个主体在教学时间、职称、研究方向等方面的相互补充,特别要引入一些高职称、高教学时长、拥有多个研究方向的专家级教师,更好地促进学习共同体稳定健康发展。当下网络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院校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优势,创设“网络型学习共同体”,聘请国外语言专家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开拓国际视野,突破传统学习共同体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
依托情感激发与交流协商,充分调动高校英语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调整与完善职业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当高校英语教师队伍拥有了相同的目标,教师队伍中各个独立个体才有较高的积极性去分享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优质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增强个体对学习共同体的依赖感与认同感,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会得到极大改善。从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层面来看,一方面要能够很好地展现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教师自身追求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这样才可以充分挖掘出教师个体的内在潜力,跳出教师个体知识以及思维的限制,更好地推动教师个体的不断进步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教师个体和团队在进行互动过程中,往往联系了外界支持、内在思索以及互动发展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推动英语教师的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在现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要充分领悟新文科建设内涵,使自身发展目标与学习共同体趋同,主动融入学习共同体中,同时与其他成员之间开展信息交流、学习以及资源共享等。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改革的时代,依托于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固有的学习方式与认知习性。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创设过程中,要结合新文科建设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其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