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

2022-11-20 10:01李薇薇
现代英语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大学

李薇薇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思政教育方面,需要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在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外语人才的同时,也为深化立德树人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加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建设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1]。

二、课程思政基本概述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以全员、全程和全课程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更好完成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各门课程当中,使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在育人先育德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思政教育渗透其中,就可以妥善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在坚持以德立身、加强思想价值观念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过程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和实现协同育人,而各大高校能否肩负起自身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主动作为和加强创新,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地位和获得更多话语权;课程思政的结构立体多元,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实际教学要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现实课程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使这三项内容出现了割裂情况,而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养协同培养,并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2]。

三、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大学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能力进行学习,学生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更多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实现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判断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优秀文化传输和渗透,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良好基础;②更好服务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入推进,国家对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专业外语人才十分渴求,而积极推进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就可以将大学外语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有效联系起来,并在教授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有效弥补外语人才空缺的同时,熟练运用外语阐释国家政策和维护国家利益;③构建一支更加优秀外语教师队伍。培养现代外语人才,需要众多外语教师从旁提供支持,并且外语教师综合素质水平高低也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而加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以后,就可以提升外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并在实际开展教学时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外交等元素内容渗透其中,以坚定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并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优秀内容进行传播和弘扬,既能够实现文化深入交流与学习,又能够提高外语教学质量[3]。

四、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①思想认识不足。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以后,在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如果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缺乏重视,即便是开展教学也只是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涉及中国文化内容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并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成长和素养提升带来极大影响;②教学资源较少。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联系起来,还要众多教学资源从旁提供支持,而外语课程体系涵盖思政教育资源非常少,并且更多是偏向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利于课程思政教学更加深入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③采用手段单一。要想取得理想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除了要对课程思政资源内容进行丰富完善以外,还要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真实需求,灵活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的同时,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率与成效,但是结合实际发现,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所采用手段还比较单一,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还严重制约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建设和纵深发展进程;④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往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评价,更多是从学生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鲜少涉及思想政治素养,即便是有也没有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当中,并与学生成绩和就业密切挂钩,使得学生没有重视课程思政,实际开展外语课程和思政教育协同教学,学生参与程度也比较低,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贯彻落实,最终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⑤教师水平偏低。教师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教师综合素质水平高低也会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展开产生极大影响,而现有大学外语教师队伍,无论是思想政治素养,还是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都还存在诸多不足,不仅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产生极大影响,也无法保障最终教育实效[4]。

五、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建设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增强思想认识

在深化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正确认知以后,就能在实际行动中有效体现出来,相关措施主要有: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大高校可以组织全校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宣传教育会议当中,在准确认识何为课程思政基础之上,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有效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甚至还可以借助新旧媒体,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既能够提高全校师生思想认识,又能够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从而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②做好顶层设计,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内容比较多,并且深入推进时也需要众多部门和教职工人员从旁提供广泛支持,这时候就要关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工作,并联系实际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进行明确,然后围绕所确立目标对实施方案计划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涉及的相关保障措施也要考虑在内,以推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更加顺利、高效和高质量开展,相应的立德树人目标也能更好达成[5]。

(二)丰富教学资源

尽管大学外语是一门语言性和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相应课程体系中也包含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是从实际来看,大学外语涵盖思政教育内容比较少,无法支撑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实际需要,并且涉及的许多思政教育内容都是与西方文化有关,不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这时候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进行建设,还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相关措施有:①挖掘教材资源,大学外语课程涵盖教学资源非常多,其中也不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就需要对大学外语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在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内容以后,为后期协同开展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支持;②完善教育内容。大学外语课程涵盖的思政教育内容十分有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课程涵盖的外语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准确把握课程主要知识内容以后,对各项知识内容潜藏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甚至还可以利用网络对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搜寻和融入,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并在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效果;③渗透中国文化。仅靠大学外语课程涵盖的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特别是在中国文化渗透方面,需要联系课程实际,对课程涵盖的西方文化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并将中国相关的文化内容渗透其中,在扩展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6]。

(三)创新教育手段

创新教育手段是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直接关系到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开展成效,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思政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对所采用教育手段进行优化创新,在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具体措施有:①多媒体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展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图文结合、音视频等功能,将相关思政教育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现外语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学外语相关知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高;②线上线下教学,在依托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对学生开展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有效打造,并通过构建线上课程资源和开通学习交流功能,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思政课程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自由灵活,还能进一步提高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效;③专题教学,围绕某一专题,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并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专题报告等方式渗透其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还能确保最终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同培养质量,甚至还可以联系实际,开展各种各样实践体验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够增强学生外语专业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7]。

(四)健全评价机制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还要对学生考评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和考评方面,以往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学生专业学习成绩和相关能力提升上,对学生思政素养有所忽略,并且通过评价结果无法对学生学习成长起到良好导向作用。因此,需要将学生学业考评、能力考评和素质考评融入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当中,并对素质考评内容、标准进行细化,最好可以运用准确数值反映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情况,甚至还可以将最终考评结果与学生评优、学分统计、未来工作等有衔接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思想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同培养,尤其是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时,学生也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助力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8]。

(五)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整体走向和实践效果,因此在进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时,也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及其综合水平的提高。高校可以联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求,对外引进一批政治素养高、专业扎实和教学水平强的优秀人才加入现有教师工作队伍当中,并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对自身工作内容和肩负的主要职责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在学习、培训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实际开展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并促进新时期大学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更好达成[9]。

六、结语

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策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而加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就可以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并在协同育人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效培养,最终大学外语教学实效和人才培养目标也能更好达成。实践中要想取得这一效果,除了要深化课程思政思想认识以外,还要做好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水平的工作,以促进全员、全程和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尽快形成,并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国际化、专业化的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