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智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小学 甘肃 张掖 734000)
在小学授课中,美术课的对孩子想象力的启蒙非常重要,学生在绘画和观看好的作品时不光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融入到教师的德育教育中,来提高学生学习艺术文学的能力,优化学生内在的学习质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1.1 重要性。小学美术是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理解和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真正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美术行为,为孩子成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成为社会的栋梁,要让学生努力成为“美术家”,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而不会成为人类的破坏者。随着“德育第一”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重视。教师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口头说教,而是可以贯穿于各个方面,各门学科,各个时间段,各类不同学生的终身教育。如果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只能教学生学画画,那么课堂是不完整的,除了教授基本技能外,老师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学生艺术创作的道路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使学生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学生由于年龄限制,需要教师长期的培育。教师是小学生教育的指导者,教师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把正确的价值观纳入课堂。
1.2 重要意义。在艺术教育领域,德育的整合可以为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教师应该分析德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一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为小学生美术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丰富其知识理论课程,促进了学生成长。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进行,小学教师艺术教育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教师应不断更新德育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充分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展示其艺术知识的良好效果和质量。第二,小学德育教育在学生参与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模式。老师在引导孩子们感受知识和学习价值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保证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接受美育,第三,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道德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德育不断释放小学艺术教育的价值,强化课堂的亮丽色彩。在不断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遵循正确的艺术教育措施,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取得进步。
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性、创新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中,一定要体现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质,即“阅读”、“美术印刷”、“审美评价”、“创作实践”和“文化理解”,为实现这五项核心素质,教师应强调学生应逐步体验对艺术的审美和文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练习艺术表达和创作方法,积极将学生融入艺术教育,为了实现美术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和增强孩子的道德观和思想素质是核心和保障。
美术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美术活动来实现。学生能否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小公民,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调节其个人的行为、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学会做人的根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要纠正一味拔高德育标准而不顾孩子品德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的做法,更要纠正那种迎合社会潮流、顺应学生中的守旧思想的做法,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德育工作的前提。美术教学活动还要纠正那种重满堂灌,轻内化反思,重教学形式,轻学习效果的做法。
审美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素质包括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术教学和活动,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素质,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增进健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少年儿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克服对审美教育的偏见,不仅要加强以美术教育为主导,其它学科教育也要渗透美育的思想,而且整个学校教育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布局,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教育教学理论,都应该使学生处在美的教育中,审美素质得到不断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的文学艺术;但也应考虑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力度,实现更广泛的教育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儿童少年的讲课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小学美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一是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二是没有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德育目标,目前小学德育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原本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渗透,这是因为在实践教学中,部分美术老师往往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导,也不注重价值观的培养,艺术教育中现有的德育无法充分挖掘。二是小学艺术教师缺乏深入的研究,自身德育水平相对较差,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叙事为主,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能紧密结合;第三单一情境下的教师德育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失去希望和成长。这些问题使得小学生很难释放他们的魅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教育这个大体系中,美术体系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1 挖掘教材深意,渗透德育知识。对于良好的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感受:如果德育内容与小学艺术课堂完美结合,那么老师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教育充分结合;因此,在小学艺术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学习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优秀品质,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重要性和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们想,“怎么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并带领学生探索绘画创作的背景。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了解作者本人为作品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可以学习作者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容忽视,当教师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时,也会有进行道德教育的机会。教师更新教育内容,培养学术拥有独立自主的想象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良好德育知识的环境中,使得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广泛和有效的艺术知识。孩子自己的作品都是孩子内心的表达,仔细分析和欣赏就可以发现闪光点。
4.2 鼓励学生创作,提升德育素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之后,老师们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而目前,教师会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创作者的一种心理表现,艺术作品也可以宣泄作者的情感,表达美好的愿望。小学阶段,孩子们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艺术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指引孩子把自己的想法与作品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他们不仅应该从事绘画,同时也要学习相应的艺术理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绘画中。最后,它还将通过作品展示个性和自信,学生还应该在绘画中反复练习。学生享受失败,通过自己的固执获得成功,通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德育,使学生接受到强烈的德育教育,老师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德育的洗礼。教师这样做,使学生有可能合理地将美术教育引入到德育课堂中,真正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德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艺术知识的实用价值。
一年级美术《小人国》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属于造型表现,在小学一年级孩子认识了大小、高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童话世界呈现在眼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美景,表达自己提情感,渗透思想教育和理想教育,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和生活的多彩。接着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素材,加以联想和构思,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和阅读过的故事等,对要表现的图画进行大胆设计,最后完成作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心灵得到了净化和熏陶,内心得到提升。
4.3 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关注多样化评价形式。在小学艺术教育领域,如果教师真的想渗透德育,他们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微视频和多媒体学习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娱乐活动中创造艺术,如自然和其他环境。当学生认识到自然的“魔力”和力量时,他们也会随之创造。在“小学艺术”寻求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室放在校园里,学生可以提供足够的材料,以草图的形式进行自己的创作。学生们亲身体会生活的艺术,最终将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评价的多样性,让学生肯定学生的综合成绩,让学生在艺术过程中有足够的自信,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学生要有道德和正义。在建立高质量教学环境的背景下,应合理设计教育评价,在广泛促进学生进步的过程中,学生还应创造对艺术知识的合理理解。艺术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的综合方法。
四年级美术《剪纸艺术》一课,让孩子们欣赏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剪纸作品,以及一些作品的完成过程,感受到伟大艺术家的创作艰辛和不懈追求。接着老师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剪纸小技巧,训练提高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在展示了孩子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后,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涨,都想把自己喜欢的动作用剪纸表现出来,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孩子们进行了分组,要求集体完成我们班的课间活动“剪影”,把自己剪好的作品粘贴在展板上。当一幅完整的作品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都想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借此开展了相互评价,集体评价,师生评价等,学生更加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爱国教育。
4.4 在美术作品鉴赏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当前的小学艺术教育中,优秀的艺术鉴赏力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鉴赏教学渗透德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引导;在小学教科书中,教师可以融入德育理念,学生可以在艺术和德育的影响下学习艺术。《小小园艺师》不仅要用图片展示中国园林的美,还要讲解园林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了解前人作品中的闪光点。增加学生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崇拜和认同,使得爱国主义自发产生。学生在了解园丁的工作、经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后,认真和其他美丽的品质。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园艺的印象,而且实际上也加强了道德教育。
在教学欣赏《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时,为总深入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我广泛搜集了有关作者的生平和故事。“他是500年前的穿越者”说的正是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传奇一生,他身上有着无数未解之迷。“画家”通常是跳入我们对达芬奇的第一印象。他在艺术史留下的光芒,没有人可以代替,更无人可以超越。然而“这位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画家之一达芬奇的身份只是艺术家那么简单吗?”这是我留给学生的问题。此时,我给学生开始介绍,弗洛伊德曾评价达芬奇是“人世间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爱因斯坦也说,如果达芬奇的科学成果当时就发表,世界科技可以提前发展30到50年。实际上,这也仅是达芬奇才华的冰山一角,作为一名活体的百科全书,他是画家、哲学家、天文学家、雕塑家、发明家、数学家、科学家、气象学家、解剖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工程师、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是世界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全才,甚至当今科技如潜水装备、降落伞、现代飞机、汽车、滑翔翼……也都和达·芬奇有关。学生通过讨论达芬奇为什么会有这么惊人的成就,跟他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对达芬奇的绘画更加喜欢,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是一次审美教育,又是一次德育教育。
4.5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国美术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这对美术教育的未来非常有利,大家都知道学校经常要求学生共同完成美术任务。它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塑造个人和集体的意识,让学生有集体精神,在艺术学习中,激发学生的集体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艺术创造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质量。
我在教学《春天来啦》一课时,上课前让学生准备了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教师准备了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的气息,回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有些学生说春天的天蓝蓝的,水凉凉的、轻轻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有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接着让为学生想一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参与合作讨论,教师还让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最后,让学生继续分组讨论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加深对春天色彩的印象,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6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不一样,个体之间往往有着各种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师评价的背景下渗透德育,教师在小学应该给予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自觉形成积极的态度。教师关注实践能力差的学生,确认他们的创造性表现,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指导;艺术课学生更有自信和欣赏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态度,阳光,创造和谐的氛围和艺术课的氛围。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孩子作品的评价,通过语言的描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爱的表述,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是一些我评价孩子作品的事例:
“在家上网课,估计孩子也比较忙,能抽空完成绘画作品,已经很难得了,从构思,外形,涂色,到最后的命名完成,不仅要动脑思考,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双减”的政策下,要实行“双增”,即增加劳动教育和音体美的教育培训。孩子这幅画整体颜色搭配不错,小兔子也画得很可爱。希望继续坚持。”
“孩子,你画画越来越有灵感!色彩很协调,而且不同的色块形成的线条特别美观,富有动感。构图巧妙,将观者的目光吸引到画面中的小兔子,给人一种好奇和神秘感,和小作者一起“找蚂蚁”,趣味十足,童话味十足。”
“孩子,你的这幅画费了很大的心血,颜色选得很好,大面积的暖色调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既有图案的装饰美感,又有卡通画的情趣,主题和背景浑然天成,点线面结合的很完美。”
“这幅画的装饰效果特别好,色彩对比鲜明,过度自然,线和面结合的非常好。如果在黑色背景上加一些大小不同的点,画面会更加丰富。越来越棒了!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向何晟君小朋友一样,每天坚持完成一幅作品。”
“孩子选用剪贴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而且形象简洁,色彩浓烈,构图也很讲究。色彩上如果能有些渐变就更好了。”
“小狗神态自然安详,仿佛能看到它快乐的内心,温暖的被窝,柔和的音乐,安静的环境,温馨的色调都让它乐在其中,享受当下。”
“冬日雪景的话,用色应该以冷色调为主,尽量表现素雅些,色彩不要太多。每幅作品画完后,能给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这也是一种能力。”
“孩子作品灵动,寥寥几笔表现出了瓶子的透明质感,色彩搭配协调,构图比较合理!非常棒!”
“晟君同学这幅画整体效果很棒,线条的把控很到位,粗细关系表现很清楚,尤其是黑白形象的疏密关系处理很有主见,造型能力还是蛮不错的,画面构图也很舒服,最后的装饰效果特别有创意。”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师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是小学教师成长的关键,实现德育教学与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小学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德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