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忠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周庄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6)
现如今,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方向,应当沿着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同时也要结合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要求,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构建出全新的教学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丰富学科课程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树立教师育人初心的观念,成为了推动教与学方式深度变革的主体群体,也将是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引导者。所以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形成育人网络,明确养成目标,真正突显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的教学优势,才会将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以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明确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主要是突显德育教学的价值与魅力,并侧重于学生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为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领悟到知识学习并利用的精髓,才能真正寻找出道德与法治的关键点,促使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也进一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确保德育知识内容的多层面教学,以及提升学生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教师将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搭建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给予学生真实、丰富的学习感悟和理解,不仅能保证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提升,还能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引导,促使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才是学生今后深度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案和体系[1]。
突出“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主要内容,是教育归于功利的纠正方式,也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此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正本清源的主要导向,“双减”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点,从这个层面来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教育改革的原则,并在围绕“双减”政策和育人初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才是学生自身思想品质、行为举止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也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因此,针对“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作用,可以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意识出发。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中的家国情怀培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以此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确保小学生民族意识、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其次,学生良好品德思想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轻松学习和深度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一来,拓展“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学载体,实现教育教学作用的协同推进,有助于牢固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念,将其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2]。
3.1 减纸上谈兵,增实践操练。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其中针对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而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避免过多的纸上谈兵,只会重视教学理念的提出,忽视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效果。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提升,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以此使教师获得丰富多彩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理论实践中,既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更具挑战的教学方案,还能实现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双减政策下五育并举的教学要求,应当侧重于课前教师们的理论探究,并在课间进行教学实践时,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奠定基础,最后在课后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获取更具高效益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安全护我成长》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当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充分讲解,以及实践操练的增加。比如,教师对“生命最宝贵”有关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当确定生命来之不易、体会生命的可贵,以及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突显出这一节课的重点理论知识,也正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才会将理论知识赋予实践性的特点,促使学生既能理解生命最可贵的道理,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通过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具有实践操作性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再比如,教师结合课本的知识内容,构建实践操练的活动时,就可以从爱护身体,珍惜生命角度出发、如教师引出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爱护,以及自身爱惜身体意识提升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爱护身体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并进行积极深入的反思。为此学生相互交流的方面不断地提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交流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3.2 减被动灌输,增主动探究。由于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夯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既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需要聚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教师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内容,才能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正也是在双减政策下,开展轻松性、快乐性教学的要求,所以“双减”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呈现,需要围绕教师被动灌输讲解减少,增加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导方向,才会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形成当堂讲、当堂练、当堂会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这种高效的课堂体系构建,有助于实现课后减负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并依据全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比如,教师以“万里一线牵”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讲解时,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以此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将了解现代通信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了解现代通信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在具有探究性的资料中,寻找出现代通信技术运用的优势,以及通信技术带给生活层面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主学习收获知识的乐趣,以及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针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思维,提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看法,才是学生个人学习经验与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关键。
3.3 减单一形式,增弹性分层。在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制定,应当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避免单一形式无法推进学科融合,造成学生学习难度提升,无法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此也就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引导功能失去真正的价值。因此,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需要侧重教学形式和作业布置的分层,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规划教学计划,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减量提质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高效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也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呈现出减去累赘,留下精髓的教学形式。
3.4 减校外依赖,增校内主导。针对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方面的探究,学校教育教学层面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成为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教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体现出校内教学模块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学生在校内学习获得充足的知识内容,不必在校外再一次进行知识的学习。为此校内主导作用的价值发挥出来,可以就自主学习模块、独立思考模块、探索发现模块、实践操作模块等进行重点利用,既能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还需要侧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发挥出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场所的优势。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本身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有助于在学校内部保障“双减”落地。
3.5 减象牙塔效应,增家校社协同。由于“双减”的最大的目标是合力育人,为此如何保障“双减”落地,成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关键。在学校内部的学科课程设置与实施,就是将课内和课外进行统筹,实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协作发展,既保证学生稳步向前,又能提升育人实效。因此,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合作的教育体系,学校在其中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功能,将其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结构,有助于各个教育阶段效果的提升。比如,学校方面通过家长会、班级群进行沟通交流时,就能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出现家长对双减政策产生盲目焦虑。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之后,整体育人实效将会持续性地提升。
4.1 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完善教学指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度讲解,需要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并在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中,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帮助,才是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途径。所以小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洗礼,不仅是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方法,也是学生自身思考和认识升华的体现。因此,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并在整合德育教育素材的情况下,进行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导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精髓,同时也将充分掌握更加丰富的重点知识,以此为基础拓展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保证[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同伴》时,为了寻找出真实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促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不一样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举止,比如,教师实际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师可以依据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并在挖掘德育素材的同时,针对性延伸道德与法治知识,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延伸的德育素材中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和自我认同。如教师教学“我是独特的”这一节课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立,需要教师通过挖掘德育素材,利用“不倒翁先生”故事会这种教学形式,促使学生能接纳缺点,发扬优点,逐渐形成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才会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正。通过故事内容的德育素材拓展,以及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故事内容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正确对待自己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从而相信自己变得更好。
4.2 制定合理德育情境,落实立德树人。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的优质,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制定合理的德育情境,以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支撑。所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构建轻松学习的氛围和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放松学习压力,还可以沉浸在优质的学习情境中,这样一来,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实现学生德育知识深度的学习。因此,针对制定合理德育情境,不断诠释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基础得到充分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针对这一单元中“父母多爱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从家庭中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帮助学生对家庭概念形成深刻的认知,以此带领学生全面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促使学生也能站在另外一种角度,形成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所以课堂教学中制定合理德育情境,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歌曲和视频,通过这种有感情渲染的歌曲播放,学生聆听感受也会更加深刻。为此教师已经全面渗透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可以依次引领学生就父母默默的爱、深沉的爱进行理解,也可以将问题带入到良好的氛围中,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与观点。比如: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对于父母的爱你有一种什么感受?通过这种问题的引入,加上良好德育情境的制定,对于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而言,形成了全面调动学生的教育情况,才是从整体上得到进步与发展。
4.3 整合多样教学活动,加强德育升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整合与打造,是给予学生德育知识学习空间的方式,也是感悟立德树人理念价值与育人初心精髓的途径,所以教师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此形成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贴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整合下,既能满足新课程教育的内在要求,还能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双减”政策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对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这种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做减法的教学活动整合,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愉快性、趣味性、实践性、启发性的特征,才能逐步增添真挚感悟[4]。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公共生活》时,针对“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能够树立规则意识,并在严格遵守规则的时,对于规则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时,能够从中感悟到更加深刻的知识内涵。比如,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可以从游戏活动开始,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规则的重要作用,以及规则存在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意义。如将“猫抓老鼠”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音乐节奏做动作,一旦音乐停止,就需要“老鼠”进入固定的位置进行躲避,“猫”则需要拦截“老鼠”并追捕“老鼠”,当“猫”捕捉到规定数量的“老鼠”就会获胜。通过游戏规则的明确提出,可以延伸到生活中各个规则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就了解到生活规则存在的意义十分重要,只有当不同的规则出现时,才能形成有序的生活。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立德树人教育发挥促进作用的渠道,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成为了落实“双减”坚守育人初心的依据,也将为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开辟道路。因此,通过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不断给予学生正确地学习认知,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自身也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并在以道德与法治为教学出发点,可以更加全面地实现学生学习发展。同时教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落实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