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2-11-20 04:08易永华
读与写 2022年31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初中语文

易永华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甘肃 民乐 73450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水平均被提升到了较高水平,为了使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新的体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

1.群文阅读基本内涵概述

1.1 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群文阅读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原则的引导下,教师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选择多篇文章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对其展开阅读并完成阅读任务,不对文章做主次划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广阔的阅读资料[1]。同时教师在学生阅读选定内容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及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相关课文蕴含的知识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1.2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更为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育的重难点内容,普通学生由于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下普遍接受的是被动式阅读教育,其自主阅读能力亟待提高。且在传统模式下受教育时间越久,其对需要自主阅读的文本内容产生的抗拒感越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群文阅读教育方法,能够使师生共同共同对同一主题下的关联性文本内容展开共同探究,并进行思考与总结,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共同深究文本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1.3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在群文阅读的具体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其展现出了一定的特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强交互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同一主题之下的文章群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2]。为确保群文阅读开展的有效性乃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与阅读内容、学生与阅读内容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有机融合,形成教师——学生——文本内容动态统一整体。为保证该系统有序运转,教师除提升自身的备课水准,精心选择阅读材料之外,还要做好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及时引导工作。

第二,学生主体性。群文阅读模式的教学实践是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展开的教学活动,应当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语文教师是群文阅读教学互动中的主导者,但学生才是教学以及交流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把握主导的“度”,确保学生在合理地引导范围内自主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

2.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于这一教育方法认识不足,无法清晰定位教学目标。容易出现盲目布置阅读材料的情况,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而忽略了原本的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育,仅只单纯堆叠主题相关的阅读文本。此外,还常常出现过度挖掘阅读文本材料的深层思想内涵而忽略了对于文本中的生字生词、长难句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将阅读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违背了最初的教学目标。

2.2 阅读主题不明确,选材缺乏科学性。在当前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当中,另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材料时,过度使用课本文章,甚至于主题思想相偏离的文章也被选在阅读文本当中,选材不具备科学性,容易导致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出现迷茫等问题[3]。此外,受到“唯成绩论”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教师在主题敲定、阅读文本选材过程中以考试的重难点、考点为主要参考依据,忽视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惰于认真思考主题、选择文本材料。

2.3 课堂环节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由于初步接触群文教育这一相对较为新颖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在课堂环节设置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引导问题的数量设置不合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牵着鼻子走”,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连贯一致,促使学生逐层推进进行学习,教师会设置相关的问题作为引导,相当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把控问题的数量,对于少量问题讲得过细,使学生又回到了被动式填鸭教育的传统模式之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以及互相交流。亦或者粗犷抛出大量质量低下的问题,非但起不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还会扰乱学生的思维,徒增学生的负担。

第二,教师过于自我中心化,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群文阅读时,选用的文本数量少则二三篇,多则四五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对每一篇文本都做详尽的解读,掰开揉碎喂到学生嘴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自主探究需求,无法激起学生足够的积极性去感受文章思想,影响最终阅读效果。

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法论

3.1 主题的选择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对不同主题有自己的参悟与思考,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阅读主题。文章主题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最为抽象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在提炼出文章内涵的前提下对不同的阅读文本进行分类划分。以人教版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为例,可以按照诗词的题材进行分类,例如《春夜洛城闻笛》和《次北固山下》都可以划分到思念故乡的主题分类中;也可以按照诗词中涉及到的意向进行分类,例如《夜雨寄北》以及《滁州西涧》均以“雨”作为意向。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诗人等对主题进行灵活划分。教师在具体的主题选定过程中,需要依照教材以及课标需求,有所侧重地对主题进行划分。

3.2 阅读文本材料的敲定。在群文阅读体系中,若把主题比作根,那么阅读文本材料就是茂密的植株。完整且完善的群文阅读体系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确定了群文阅读的主题之后,还应当投入精力,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筛选。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材料应当突出“群”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与主题关联性较强的文本进行搜集整合,为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使课程主题更加明确[4]。在选材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第一、以教材为主选择阅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传统语文教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课标的理念也并未弱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仍旧是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基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以教材为载体。第二、选定的阅读内容之间需要具备充足的关联性。教师在选材使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寻找文章之间的关联部分将其串联起来。第三、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课标需求来合理选定课内外阅读文本,确保文本内容在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范围之内。

3.3 课堂引导问题的设置。引导问题是教师构架在不同文本与主题之间、不同文本互相之间的桥梁,以期完成预定的阅读教学任务,群文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完成大量文本的阅读,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的感悟。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合理设置课堂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反复的思考过程中理解文章内涵。引导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第一、结合实际。语文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基础以及阅读能力强弱之后,结合学生的知识量储备情况,对课堂引导问题进行设计,其实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注意问题设置的整体性。由于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各不相同,因此问题设置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能够保持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保持思考。可以采取让学生先行自我设置问题的形式展开阅读,再由教师在此基础山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提炼加工或修改;第三、把握好设计的“度”。课堂引导问题的设置应当具有分明的层次,既不能太过艰深,也不能过于简单,应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此外,问题的数量也不宜过多或是过少,应当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精简设置。

4.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应用策略

4.1 打造翻转课堂,活跃气氛维持学生注意力。在语文群文阅读的实际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其他问题中,还存在文本数量较多,或是教师留给学生单独阅读文本的时间过长,学生在阅读文本期间注意力就已涣散,大大影响后续教育效果。为此可以将翻转课堂这一教育工具引入群文阅读教育活动当中来改善这一情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群文阅读过程中来。例如在学习《诫子书》、《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维持学生注意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对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精神进行深刻体会,并更深一层的感悟作者在撰写文章时所流露的情感。如在对白求恩同志的性格特点进行探究时,可以让学生高度扮演白求恩同志的形象,要求学生展现出坚毅的目光、稳重的步伐、对伤员的无私奉献的医疗精神等,吸引其他同学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扮演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其他语文学科素养,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文章内容展开探究,概括文章大意,总结各类人物刻画手法,让他们在交流当中更好地感悟群文阅读主题精神,加深对各文本的理解认知。

4.2 拓展课堂范围,利用学生碎片时间。阅读是学生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学习时必备的能力,也是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群文阅读不仅应该在语文课堂展开,还可以拓展其范围,认识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可并不局限于课本,还可以阅读一些和群文阅读主题相关联的课外刊物。拓展课堂范围的工作可以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制定相应的取用阅读规范,定期进行刊物的更新整理。让学生在课间、午休时间、值日空闲时间以及其他碎片化闲暇时间可以随时取用阅读,扩展主题相关阅读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阅读角周边还可以设立留言交流版等,教师定期设定主题让学生们通过粘贴便利贴等形式自行交流[5]。同时交流版还可以用于课前预习以及氛围准备,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在交流版提问:“你怎样看待战地医生”、“梦想与物质,哪个更重要?”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要学习的主题有潜在的思考,等具体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状态,提高阅读以及提炼文章思想的效率。

4.3 打造多维度主题体系,提升学生串联思维。群文阅读能够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范围性阅读,但选定主题的过程一般是由教师自己设计决定,在某些缺少教研时间或是惰于认真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在选定主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可以通过打造多维度体系,针对某一主题展开发散性主题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推荐相关课外书目,让学生展开体系化群文阅读,对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书目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可以围绕师生情谊这一主题展开群文阅读,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课外书目,重新设立围绕鲁迅童年旧事的主题,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某一点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更多可能的主题,提升主题设定的灵活度,避免由于某一主题存在局限,导致学生的思维随之受限的情况发生,但教师同时也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学生由于思维过度活泛而扰乱课堂秩序。

4.4 注重核心素养,引入实践,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初中语文作为与生活社会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核心素养被推广的背景下,其生活性特征正在不断增强。语文来源于生活,其教学活动若要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应当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以学生在生活中对人情世故的体悟为切入点,对课文进行灵活解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速度,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渐渐对社会和自我形成认知,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健康形成。在新课标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主题内涵丰富,涵盖了社会理想、家庭生活、社会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能够为学生的人生思考提供充足的借鉴模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

总结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开展语文学科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理解阅读内容的精神。为此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合理选定主题、确定关联性文本、科学设置课堂引导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针对某一主题的阅读量,加深其对于该主题下各篇课文的理解程度。此外,还可以采取打造翻转课堂、拓展课堂范围、打造多维度主题体系以及引入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完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初中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