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探索

2022-11-20 01:37☉赵
小学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开放性题目思维

☉赵 燕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征,但若长期采用“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固化现象,在遇到难题时不懂得对旧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运用与有效变通。通过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数学探索空间,使得题目更加灵活有趣。然而,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运用仍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亟需我们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一、小学数学中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现状

(一)对开放性问题教学认识不足

开放性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考试试题中均占据了一定比例,这越来越显现出开放性问题在新时代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阶段年级跨度较长,是学生思维意识与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1]。然而当下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对于开放性问题带来的积极教学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于新时代新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彻,不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开放性问题教学设计不足

从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设计来看,在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种类与数量方面均有所不足。在设计种类方面,教师多是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来设计或提出开放性问题,缺少了问题条件的开放性设计、问题层次的开放性设计等多种形式的题型;在数量方面,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多局限于书本中列举的零散开放性问题,教师自身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数量较少,不能有效支撑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不能够真正充分发挥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意义[2]。

(三)开放性问题教学投入不足

开放性问题意味着它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需要综合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及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题目类型。但在唯分数论等因素的影响下,教师过多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对于开放性问题多重视对于结果的讲解,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索,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完全打开,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会逐渐失去对开放性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小学数学中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建议

(一)加大重视力度,提高责任意识

为了提高开放性问题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效果,教师作为教学的责任主体,必须从思想层面加大对小学数学中开放性问题的重视力度,不仅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传达,还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答题结果对错,更需要关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存在解题障碍[3]。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指明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

(二)完善题目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良好的题目设计是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开放性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空间。教师要能够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的知识水平来完成问题设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开放性题目并完成解答,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检验方式,也能够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回顾和复习知识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培养其数学学习自信心,为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么一道题目:我今年______岁,我的爸爸今年______岁,我的妈妈今年_____岁,爸爸妈妈的年龄之和是我年龄的______倍还多了_____岁。通过这道题目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又可以增强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举一反三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较为紧密,在开展数学开放性题目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性教学思维,可以通过采用对例题举一反三的教学讲解方式,从学生的思维层次出发,将众多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获。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题是,在一个正方体的6 个面上都标上1 ~6 之间的任一数字(每个数字可用次数不限),且使得正方体抛出后,“3”向上的可能性为二分之一。通过思考,学生会认识到只要使得有3 个数字小于“3”,即可完成条件。教师可以在学生得出问题答案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么标数字,使得向上数字小于3 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呢?学生思考后会认识到符合条件的小于3 的数字有1 和2,可以在两个面分别标上“1”“1”,或是“2”“2”或是“1”“2”。这一教学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组合作交流,发散思维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开展开放性题目教学,可以对自己以往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促进自身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开展教学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围绕开放性问题展开思考之后各抒己见[4]。通过不同的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与探讨,能够对开放性问题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实力。

例如,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一道题目内容:某文具店各种笔的数量共计400 支,其中铅笔共占了总数的十分之一,钢笔占了总数的八分之一,圆珠笔共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三,剩下的都是彩笔。在题目内容设置完毕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互相讨论,围绕此题目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彩笔有多少支?”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铅笔比钢笔少了多少支?”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圆珠笔与彩笔共计多少支?”小组之间通过对这样一道发散性题目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总而言之,时代发展不断向前,教学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教师需要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放性问题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教师要重视当下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重视力度、完善题目设计、举一反三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真正推动开放性问题教学的良性开展,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开放性题目思维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