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林海#,符大天,莫文纹,韩锐(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药学部,.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000)
铅是有毒重金属之一,并以它独特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也不断发现,铅对人体不存在益处,还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它以粉尘、蒸汽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之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日常接触进入人体,并且具有很强的蓄积性,能对人体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相比成年人来说,儿童身心健康发育未完全成熟、机体各项机能并未完善,因此更易受到铅的毒害。铅作为一种高蓄积型的神经毒素,能对儿童大脑发育、肝肾功能、内分泌、造血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1],使儿童出现智力发育水平低、记忆力减退、运动读写等功能出现障碍等[2-3]。因此,关注铅对儿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血铅水平是目前判断儿童铅中毒的首选指标,根据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就能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过量的铅吸收情况,也为临床是否进行医学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以海南省某三甲医院0~6岁就诊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血铅含量,探讨目前儿童血铅暴露水平,为进一步预防儿童铅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0~6岁就诊儿童。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及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儿童信息进行收集。纳入标准:在海南省长期居住且未服用驱铅药物;排除标准:患先天性、急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不适于检查的疾病。最终随机选取843例儿童,且均取得儿童家长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统一空腹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2~3 ml,采用专用离心器对血样进行血清分离,借助专用稀释液对分离出的300 μl血清进行稀释,充分摇匀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血铅浓度,检测仪器型号为博晖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博晖BH2100型铅分析仪。在实施取血前,需选择0.5%硝酸对儿童手指皮肤进行清洗,并利用干棉球擦干,再采用酒精棉球消毒,放弃第一滴血。所有采样的器材及容器均检查合格,采血均为专业的固定人员。
1.2.2 判定诊断标准1991年美国疾控预防中心(CDC)制定的儿童血铅诊断标准中规定血铅含量≥100 μg/L为铅中毒[4]。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儿童血铅的关注水平降低至50 μg/L[5],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采用了此标准。因此,本文的血铅诊断标准以≥50 μg/L为血铅含量超标。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6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非参数检;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在843例研究对象中,血铅含量1.21~73.73(16.34±23.04)μg/L;血铅水平超标检出11人,检出率为1.3%。其中血铅水平<10 μg/L的178人,占21.1%;血铅水平<30 μg/L的794人,占94.2%;血铅水平≥30 μg/L的49人,占5.8%。见表1。
表1 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
2.2 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在843例研究对象中,男童485人、女童358人,女童血铅水平略高于男童。经检验血铅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两组计量资料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儿童血铅水平无明显差异(Z=-0.286,P=0.775)。男女童血铅超标率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显著差异(χ2=0.041,P=0.840)。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比较(±s)
性别男女合计n 485 358 843血铅水平(μg/L)16.33±0.41 16.35±0.47 16.34±23.04超标人数6 5 11比率(%)1.24 1.40 1.31 Z-0.2860.041 χ2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比较按每1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结果显示:4岁年龄组血铅水平最高,达(18.17±0.77)μg/L,其次为3岁组为(16.45±0.74)μg/L、5~6岁组为(16.37±0.69)μg/L、2岁组为(16.32±0.69)μg/L、1岁组为(15.50±0.71)μg/L和<1岁组为(15.26±0.88)μg/L。经检验不同年龄组血铅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多组计量资料的非参数检(Kruskal-Wallis),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血铅水平差异显著(Z=1.948,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1岁组分别与4岁组(P=0.001)和5~6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4岁组和5~6岁组血铅含量均高于<1岁组;1岁与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岁组血铅含量高于1岁组;不同年龄组血铅超标率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儿童血铅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P=0.661)。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血铅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年龄段血铅水平比较(±s)
年龄(岁)<1 1~2~3~4~5~6合计人数137 168 136 138 151 113 843中位数(P50)12.47 14.00 14.11 14.73 15.57 16.31 14.42血铅平均水平(μg/L)15.26±0.88 15.50±0.71 16.32±0.69 16.45±0.74 18.17±0.77 16.37±0.69 16.34±23.04超标人数3 2 1 2 3 0 11比率(%)2.19 1.19 0.74 1.45 1.99 0 1.31 Z 1.948 χ2 3.25
2.4 不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情况按每1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结果显示,1岁以内儿童出现铅中毒的较少,而1、2、3、4、5岁儿童中,其铅中毒的比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分别和1岁以内儿童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情况
铅在地球的分布较为广泛,其主要存在土壤、水及尘埃中。而铅的应用主要为工业、交通行业等,而在这些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中铅污染的情况也不断加重,特别是儿童中,其铅中毒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儿童铅中毒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铅在儿童体内会对其血液及各个器官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临床有效的诊断方式,了解患儿体内铅负荷的水平。儿童铅中毒现已受到世界各界的重视,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其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我国。由于铅是影响环境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儿童血铅进行科学检测。对于我国而言,儿童铅中毒较为普遍,根据不完全统计,血铅超标的儿童大概在30%左右,并且城市和乡镇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在本研究中,儿童血铅含量1.21~73.73(16.34±23.04)μg/L;血铅超标检出11人,检出率为1.3%;血铅水平随儿童年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4岁年龄组中血铅水平最高(18.17±0.77)μg/L;不同年龄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显著差异;在1岁以内儿童出现铅中毒的较少,而1、2、3、4、5岁儿童中,其铅中毒的比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分别和1岁以内儿童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刘爱华等[6]对 我 国18个 城 市0~6岁 儿 童 血 铅 水 平 为(35.35±1.87)μg/L;宋志娇等[7]研究发现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为31 μg/L;刘颖等[8]对2015~2018年海口市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平均水平为22.45 μg/L,均高于本研究结果,并且对比多地儿童血铅水平的研究结果可知,国内各地儿童血铅水平均有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政府也不断重视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此铅被限制应用于汽油等化工产品中,使环境中铅暴露的可能性逐渐下降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逐渐重视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所致,降低儿童接触食品中的铅、玩具中的铅的机会。海南地区儿童血铅水平较其他省份略低,可能是由于海南省气候条件优越,人口密度低,加之海南省以旅游业为主,工矿企业较少,更加降低了环境中铅的含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童血铅水平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6,P=0.77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不同性别儿童的血铅水平差异上,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1],且男童的血铅水平较女童高;可能是由于男童更喜欢户外活动,性格较女童更加外向活泼,并且卫生意识稍差所致。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的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的研究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血铅水平随儿童年龄的增长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在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12]。这可能是由于在4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好奇心和户外活动增加,接触环境铅、玩具铅的机会增多所致;4岁后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4岁后的儿童大多受到来自幼儿园和家长的双重教育,过长时间的玩玩具、爱吃零食、户外玩耍的机会逐渐改善和降低所致[13]。
笔者认为,虽然在我省并未发现重度铅中毒情况,但血铅超标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并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及管理各个行业的铅排放情况,并重点对儿童玩具进行排查,减少玩具中铅的含量,尽量选择无铅材质,同时相关媒体也应做好宣教工作,加大对家长铅中毒知识的教育,以此降低儿童血铅的水平。
综上所述,海南省儿童血铅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铅暴露依旧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儿童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因此,仍要注意加强对家长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干预,降低铅暴露于环境和各类产品中的机会;此外,社区、学校也应为儿童提供定期血铅筛查服务项目,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真正做到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