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茵
(福建省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 福建 云霄 363305)
长期以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都是国家教育系统重点关怀的一个关键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其教育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养成都直接关系到这个学生在以后人生走向。尤其是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从而在帮助他们提升数学学习的同时,为他们以后的实际生活发展奠基。
1.1 缺乏对于逻辑思维的专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学生在学科学习进行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基础能力,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展开深层面的合理化正确思考,所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于逻辑思维这一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优秀的逻辑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从而帮助他们通过对于逻辑清晰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来化解这些重难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但要想对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就要发挥好重要的作用。
就现状来看,虽然围绕着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而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来看仍缺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概念的理解,从心理上没有认识到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上也将关注点集中于学生的成绩提升及学生在日常课后的作业完成上,所以数学老师顺着这一思想也不会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关键的地位上,这就导致学生的逻辑思以及个人思想的养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则会导致数学课堂质量下降效率低下的情况。
1.2 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主体独立思考环节[2]。一个学生如果缺乏了对于自我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那么他们在解决问题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上就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要保证学生的个人主体地位,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思考和独立探讨的时间,充分让他们能够参与到日常的学习中来,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但部分老师对于数学课堂的开展中过度的注重对于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进度的追赶,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扮演的角色为课堂的倾听者,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讲述人,这种“填鸭式”的硬灌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不利于他们在逻辑思维上面的良好培养。
1.3 缺乏对于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兴趣是学习的指路人,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名师”,对于任何事物的学习多了兴趣的加持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去思考和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思考和探讨这一过程逐步的摸清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个人罗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但这这一点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些数学老师对于课堂精力和重心,多会投入到基础理论的讲述上面,缺乏了对于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尤其是对于整个课堂节奏的把握,使得本该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沉闷,导致处于课堂中的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这种缺乏创新和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一方面极大的打消了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尊重他们这一阶段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心理,从另一方面来说还会降低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1.4 缺乏对于学生阶段特点的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个人心理发育和思维发育正处于初步萌芽阶段,所以在心理和身体上会产生对于老师和家长的依赖,这种依赖会使得他们缺乏对于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会一切以老师和家长的视线安排为主,长期下去缺乏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而对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来说,这一种心理还会导致他们缺乏对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不愿意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当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发挥自身的能力主动的解决困难,而是简单的告知父母和老师。体现在数学学习上对于一些难题和数学问题的出现,不能够通过自身思维的引导来解决,相反都会选择漠视或者寻求别人的答案,长期下去对于这种缺乏逻辑思维和个人自主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学生在未来的人生发展。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原则[3],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对于培养手段的科学性,而科学性则是体现于不同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2.1 逻辑分类法。逻辑分类法能够快速的对于基础的信息做到高效的整合以及给出相应的对比表现不同的优势,其具体操作是借助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某一参数的变化,达到引起整个信息的改变,而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紧密的逻辑,提升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分类水平。
2.2 综合探究法。综合探究法指的是将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综合整理,进而将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客观规律做到准确分析,最终以完整的形式明确他们之间具体的关联,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知识面广以及不同知识分散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最终达到综合探究的目的。
2.3 抽象总结法。总结是将某一事物基于其本质展开的综合分析,因此这是以整体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而抽象则是忽略对于次要因素对于整体的影响,以主要因素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围绕本质特点展开的分析,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其整体观念和个人抽象能力做到树立和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能够区别于传统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观探究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4 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是围绕着基础教学应用广泛的一种实践方法,它是针对于发散性的知识以演绎的方式展开的,围绕着客观规律的正确推理,从而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中所隐含着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在演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而小学阶段运用这个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对一些定律,法则做到准确无误的学习。
3.1 结合实际借助合适的逻辑教学法。做好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是要选择好正确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发挥好作用充分的了解学生特点,从而借助科学的方法将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去,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拥抱新的知识,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关于长方形以及其它图形的相关知识,结合这些图形的特点引申到本节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上,鼓励他们进行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自己去发掘这一节课要讲的新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但可以为他们之前的知识做到一个再次记忆的过程,同时还能够让他们通过对于这些相关知识之间的规律和关系的总结,最终明白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以及梯形之间的一些关联,将这种关联运用到本一节课的学习中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而这也体现了综合探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学生也不能允许他们过分的发扬自身的个性,对于数学课堂要做到基本的尊重,最终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的发挥自身优势,科学高效的去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3.2 依托兴趣指引开展逻辑教学。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这一点是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贪玩活泼的年龄在行为上十分好动,因此相较数学教学来说其自身比较枯燥,要做好学生在这一课堂的安静教学更需要的是对于课堂氛围的把握,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以及学生兴趣引导[4],才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培养提供一个较为愉悦的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下也能够让学生以一种踏实轻松的心情去面对知识的洗礼。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有效情境的设置,也能够为逻辑的激发提供良好的保障,而对于良好氛围的创造,也可以使得老师的课堂更加和谐,方便老师对于知识的讲解。
例如对于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章《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内容的讲解,是对于这一章老师首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教室内的实际布置,举例来为学生做课前的导入,通过长方体讲台的几个面,以及他摸得到的楞来为学生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其具体的定义,同时结合形状规则的粉笔盒举例来为学生讲解长方体的具体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深了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最后再结合课本中的习题和练习来让学生进一步的加强他们在这一课内容的理解,这也为之后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触觉摸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也感受到了她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自己在脑海中也会进行相应的联想,达到了这一课知识学习的目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课堂的开展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状态,使得他们在合理控制自己的同时又能够去将活力正确宣泄出来,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3.3 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认识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树立正确的教育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一定关联性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整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美性。当然,学生在思维、理解和认知过程中更具包容性,但一般的认知水平并不是通过知识点的学习而发展起来的。为了进一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分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知识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认知水平。例如,在6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联系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它们。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学习中使得学生获得更加整体、全面的认知,进一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4 鼓励学生知识讲解,提高语言的逻辑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和分析知识,借助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可以理解简单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推理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并在发展特定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勇于思考、勤于思考,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学习更加专业的数学名词,体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此外,学生对语言组织和提炼过程感兴趣,能在谈话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习能力,而且加快了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
3.5 合理安排数学课程,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课程设计,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对数学课程进行评价,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课程设计,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展现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能够自主思考和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积极参与思维发展的机会,确保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先联系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敏感,因此以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进行难度更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为确保计算准确,教师可以添加练习环节来改进学生的计算并在过程中使得学生的逻辑更加清晰。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的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培养,要充分的认识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结合学生的差异以及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实际需求,通正确的方式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对于老师来说还要能够充分的结合当下的新思维,融入先进的思想到教学中去,摆脱传统教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限制,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