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初探

2022-11-19 18:53王富津
读与写 2022年2期
关键词:儿童幼儿园游戏

王富津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广西 玉林 537000)

本文是根据幼儿园的工作岗位需求,在到幼儿园一线以及一些中职学校进行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在于提升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中职的游戏组织与设计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下面我将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思路以及对本门课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下就是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的一些拙见。

1.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游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能力,能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组织游戏方法。通过游戏项目化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初步学会编写幼儿游戏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设计及组织幼儿园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围绕三学,即《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在自然的情境下,根据既定的研究目的,对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幼儿做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观察,并依观察的记录,对现象或个体的行为做客观性的解释,为调整活动材料、活动方案提供参考性的价值。课程围绕了理论学习、开展方法、实施技能三个方面来进行,最后结合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婴儿游戏、规则游戏等典型的游戏案例,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课程学习的有趣性、课程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能真正的了解学前儿童游戏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再将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只有熟练掌握了学前儿童游戏过程的指导的方法和设计技能才能在以后进入幼儿园工作岗位时更加的游刃有余,为将来进入幼儿园从事相关的游戏活动组织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缩短学生们的岗位适应期,增强学生岗位适应力。

2.课程设计理念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也是最适合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学前儿童游戏》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一体,以用理论指导实践,理实相结合。以幼儿园教师职业职责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素质优良和具备良好的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能力为关键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为幼儿园培养优秀的幼儿保教人员,所以课程理念也应基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更好的组织幼儿的一日游戏活动。课程内容的选取紧密围绕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选择与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减少原来游戏课程中理论的比重,在游戏课程中加大游戏指导策略的比重。将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策略的实践及教学的重心切实落实到角色游戏、婴儿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游戏治疗的项目中。本课程培养目标应该遵循科学保教与实践能力的理念。学生通过不断的游戏实践与游戏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指导要点和组织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能力。

3.课程内容

3.1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幼儿园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课题组每两周召开一次科研活动,每学期安排专家来园指导,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旦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思路依据课程的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游戏过程的指导与观察、婴儿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游戏治疗等八大项目的内容,课程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强化其对于学学前儿童游戏的实际应用性。根据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特点,以及项目教学法特点,将课程设计思路设计为导入任务——分析任务——预备知识——实施任务——完成任务五大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前,导入本节课的任务,通过分析任务明确本节课的重要的任务点,从而让任务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预备知识是推进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这部分则涉及到了游戏理论部分的学习,当理论知识部分储备完成,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点进行实战演练,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再创新。最后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作业,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来评判学生完成的知识任务点以及掌握程度。《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的内容,增设学前儿童游戏案例引导以及游戏案例点评,把握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的每一个环节及任务,努力提高学生自身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实践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教学进行游戏项目的训练。将理论和实践贯穿课程学习中,把学生的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纳入过程考核中,重点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2 课程内容选取。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从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从幼儿教师培养的要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实际出发,考虑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可操作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考量和整合。通过调研和实践,将课程内容从原来的十一个章节进行重新整合,最终课程内容选取上确定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游戏过程的指导与观察、婴儿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游戏治疗八大模块。教学中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和课堂模拟的实施方案。从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点、游戏过程的观察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要点与案例引导、学前儿童游戏操作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实践模拟教学四个角度出发,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其进行了诠释,每一个项目根据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岗位特点和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4.教学设计

4.1 教学模式。为更好的构建学前儿童游戏的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本课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旨在进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注重老师教、学生学和学生做一体化,坚持做到教学做合为一。同时理论教学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幼儿园游戏组织的工作流程及游戏的技巧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渗透到学前儿童游戏的实践和平时的课程实训当中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游戏设计和游戏教育能力,在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将与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三个实训技能:游戏的技能、游戏组织的技能、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技能。

4.2 教学手段与方法。

4.2.1 角色扮演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情境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加大对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的比例,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上课方式。最后,教师需要对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前儿童游戏游戏组织环节做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评价与小结。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进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更精准的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把学校的幼儿仿真实训室、幼儿感统实训室等实训室充分的利用起来。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游戏情境,选用学前儿童的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婴儿游戏、规则游戏等内容为载体,加大学生对实际游戏组织及应用能力的练习,促进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游戏组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在幼儿园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在幼儿园岗位适应时间。

4.2.2 任务驱动法。在进行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学习中,利用任务驱动法更容易使得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更好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巩固。首先,创设良好的情境。如讲解语言游戏法概念和特点前,出示一张四宫格图画故事,接着询问学生,假如你是一名幼儿老师,你要怎么引导幼儿看图讲故事,怎么让孩子从中这幅图中学习到句型的构成呢?你们还可以怎么带孩子玩这个语言游戏?其次,布置任务:①请同学们按8人一组全班分6组;②组内讨论根据语言游戏的概念和特点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语言游戏进行角色扮演;③小组展示。再次,组内进行互评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角色扮演的任务贴在黑板上的任务书,从实操中举例分析,使得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游戏的概念和特点,并且能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学生真正体会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4.3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幼儿园教师应当全面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身为开展户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应当将户外活动与游戏进行结合,并且还应当与地域特色进行相互整合,积极开展具有特色、能够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各类体育游戏以及幼儿集体的形式。依照物尽其才、以及一物多玩的发展原则,更好的发挥幼儿园自制运动器,例如球、绳、包等的作用,保证运动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全面提升运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尽可能的投放小型户外游戏器材,全面彰显出户外沙地、戏水池以及器械游戏区域的作用,满足幼儿自身的整体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亲子趣味运动会,使得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举例来说,多数教师在制作竹筒高跷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创意性,并且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以及装饰,只是直接将竹筒固定在可以提的绳子上,并且让幼儿一眼就指导高跷就是竹筒,但是这样的方式难以让幼儿提升自身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小动物,因此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把竹筒加工成为小动物耳朵的形状,直接提绳就可以固定耳朵,并且在竹筒上画出小动物的图案,例如小狗、老虎以及熊猫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赢得幼儿的喜爱。不仅如此,还可以充分结合幼儿的特征,运用稻草来制作马鞭以及尾巴,并且在尾部系上几条红布,增加鲜明的色彩,又或者挂几个小铃铛,在幼儿玩耍的时候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从而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4.4 项目引领模式下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当前幼儿园应当格外注重课程创建的问题,从而创建良好的幼儿课程发展体系。在创建幼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更加全面细化的考量,从而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保证幼儿的身心符合根本的发展需求。在幼儿体育课程内容创建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良好的方式,从而使幼儿可以养成良好健康的身心发展活动,并且教师还应当注意,所构建的内容满足幼儿自身的运动量,在安排幼儿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应当适当的增加趣味性,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智勇大冲关”的形式展开教学,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跑步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整堂课教师始终引领同学们在“大家一起到森林公园春游,遇到了种种难关,小动物们勇敢顽强,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后获得胜利”的情境中,逐关提高难度,逐步深入教学,层层递进,达到跑步的锻炼目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语言激趣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公园里游玩的情景展开教学,带领幼儿“模仿动物走”和大家一起来跳“健康操”来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幼儿控制身体及动作姿态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人体匀称和谐的发展;复习队形队列,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进入课题内容。闯关游戏(1):在障碍跑游戏中,展开“过独木桥”的第一关,幼儿以小组为团体的“过独木桥”的游戏中学会身体平衡能力,掌握好身体的重心,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闯关游戏(2):教师适时加大练习强度,设计下一关的内容“跳火圈”,此环节让幼儿采用单双脚交换跳的跳跃练习,利用打节拍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单双脚跳跃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心、肺机能的目的。闯关游戏(3):随着幼儿热情的高涨,闯关难度不断提升,第三关是冲过“封锁线”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思考通过封锁线的方式方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从而教会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比较低的障碍物时,弯腰跨过,有效避免运动中的伤害,提高障碍跑技巧。

5.课程特色与创新

5.1 完善授课模式。课程围绕三学,即《学前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围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相关教学内容,以前面学期学习的课程为基础,不断深入拓展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的工作中的游戏的运用能力。此外,该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确立以“角色扮演,课堂模拟”为中心,在授课过程中以幼儿园的真实游戏情境和典型案例为载体,以熟练掌握学前儿童的婴儿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以及游戏治疗指导要点及组织游戏活动为重点的授课模式。

5.2 完善课程教学。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遵循学前教育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项目采用相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实训、实操和实战的动手能力培养系统。

5.3 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一个完善的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资源库非常有必要。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生学习工作页(或学习指南)、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相关资源进行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在进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时,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是成功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及基础,因为开展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撑。

5.4 明确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

5.4.1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标准遵循四点要求。

(1)分析当前幼儿园组织游戏的现状,找准突破口和衔接点。

(2)关注学生内心和职业需求,进一步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要点。

(3)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探索如何更好的在幼儿园开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4)课程实施注重让每一个学生想学、能学、乐学。

5.4.2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教学设计遵循四点要求。

(1)教学设计需包括七个部分: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教学重点、难点;③学情分析;④教法学法设计;⑤教学过程设计;⑥教学反思。

(2)教学设计应基于教学理念,灵活的、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等各方面的资源。

(3)在课程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4)促进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5.4.3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训实习项目遵循两点要求。

(1)结合岗位技能要求来设计实训项目。

(2)实训实习项目设计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

猜你喜欢
儿童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