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 虎敏芳
(甘肃省和政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甘肃 临夏 731200)
课堂提问所取得的最直接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增加,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以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当中有更加清晰的方向,进而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以及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地配合教师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从而使得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但是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问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深度没有得到挖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才能形成更多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1 农村地区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只学到了形式。农村地区的学校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学校而言,在教学资源以及先进教学理念的接触方面处于天然的劣势,部分农村教师同样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过分执着于形式而没有学习到精髓,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注意提问问题的科学性以及频率之间的掌握,是的,本来用来推进课堂教学进度和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课堂提问环节,反而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教学的疲劳感。
1.2 没有体现课堂提问的深度。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然而有的教师由于在课堂提问方面缺少教学经验,或者是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存在着认知偏差,在设问方面显得稍微直白,诸如这一词出现在哪一段?该句式出现了几次这样的问题,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耗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够轻松找到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固然同样起到了让师生互动频率提高的作用,但是对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提升方面说其他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当学生们再遇到真正的难题,或者是直面一些比较矛盾的教学内容的时候,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感觉,这样相反的困境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自信心。
1.3 教师提问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场”。教师在课堂上要统筹兼顾所有学生的感受,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只会指定某个固定的优秀学生进行回答,忽略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群体性特点。长此以往,中等偏下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存在感会不断的削弱,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了优秀学生的专场,这对于采用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的初衷来说是相违背的,教师应该让课堂提问环节能够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受益,成为促进学生们语文水平能力提高的有效工具。
2.1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小学教育,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课堂中教师主观性偏强的问题,学生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只能够被动的迎合教师的教学,这也导致了在采用课堂提问环节的时候,大多数农村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过于滞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接受速度过于缓慢,再者课堂提问环节除了能够让教师更容易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之外,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环节需要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效果,而在往常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得学生对于教师过于依赖和畏惧,导致了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当中就应该更加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农村教育能够与现代教育相接轨,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学应该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平等地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想要在课堂提问当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需要提高所设置教学问题的上限,即是要提问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能够得出不一样答案的课堂教学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在《小英雄雨来》这节课的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问题可以分为文章分析题和自主探究题,文章分析题即是围绕着课文内容而设置的问题,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的作用等等,而自主探究题则是深入分析文章内涵。提炼中心思想。这两类问题都能够设置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阅读角度以及生活经验来进行回答。
如为了激发学生们对于小英雄雨来的崇敬精神和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的情绪,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影视资料如《小兵张嘎》、《刘胡兰》等等,借助这些教学素材来揭露当时日军侵略者的暴行,在课堂当中渲染抗日英雄的红色主义色彩,然后以共同讨论的形式提出课堂问题:小英雄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前面的情感铺垫之下,这一问题能够让班上学生的情绪变得十分活跃,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理解说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们进行情感朗读,要求学生们能够与小英雄雨来产生情感共鸣,在活动当中,让学生们能够透过人物性格和文章中的情感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2 教师提问要注意由简入难。课堂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抽丝剥茧,让学生们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从而得到慢慢的成长。因此在课堂提问当中,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安排也应该更加的合理,大多数教师喜欢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就抛出一个高难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使得这样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该按照课文的主体思想或者是整体的阅读主题来进行问题的安排,让学生们能够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解答,并且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没能够完全发挥出课堂提问环节,教学效果的原因便在于很多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去调整课堂提问的结构,没能够让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产生内在联系,从把握整体教学节奏和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默契配合的角度来看,想要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最好是能够采取线索式提问,即是类似于解谜游戏一样,必须要解答出上一条问题之后才能够继续解答下一条问题,而且难度会逐渐增加,通过这样的提问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尊严》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愿意平白接受别人的帮助,坚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最终在洛克菲勒自己的奋斗及庄园主人的帮助下,成为石油大王的故事。从文章的体裁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在学习励志故事的时候,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内心中能够树立起洛克菲勒的人物形象,品读洛克菲勒在被施舍和自力更生之间勉力保存下来的人格尊严。
针对这样课文的提问,就需要特别注重语言的技巧,首先必须要让学生能够代入到当时洛克菲勒本人所处的艰难处境当中,所以教师应当先从客观条件帮助学生代入到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当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有饿过肚子吗?饥饿是什么感觉?在得到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则可以根据我国一些红色的革命事迹,来帮助学生理解饥饿的概念,要让学生明白饥饿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然后再回到文章内容当中,让学生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洛克菲勒面对着可怕的饥饿折磨,却仍然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选择与其他人那样坦然的接受别人的施舍,真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够遵守自己的人格尊严,才让他显得如此耀眼。在树立人物形象之后,想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就需要学生能够设身处地代入到主人公的视角,接下来教师就需要询问:如果你们处于当时的情景,你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比城镇地区的学生更加明白食物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更真实的回答。在得到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室里就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影响,并且让学生能够从中领略到一些正能量的人生价值观,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在饥饿与尊严之间应该做何选择?假如你处于那样的处境,是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这样层次分明的提问之下,能够让学生们迅速掌握到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从而借助文中的人物反映了自身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借助这一课堂提问,将文章的中心思想给引导出来,帮助学生们逐渐了解课文的情感主旨。总之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特征,注重满足相应的规律才更有可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研究效率。
提问的结构和层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提问环节的教学效果,通过有层次的提问激发出所提问问题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且能够让学生跟随着问题逐渐地与教师的教学节奏相重合。
2.3 紧扣文章重点提问。课堂提问并非是盲目的,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其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本身,要起到助推的作用;二是学生本身,要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强化自身的深入探究能力。紧扣文章的重点和核心来开展体育活动,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进而提高相关知识学习的效率,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
以《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为例,文章的重点是要引起学生们保护地球家园的精神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抛开了层层的铺垫和一些烘托教学氛围的问题之后,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深读文章,并且要求学生们能够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给出意见之后,还要询问学生们愿意保护地球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们科普一些环保的相关知识,如一些公益环保组织、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等等,让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得整体教学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双方的合作会更加有效,教师紧扣文章重点内容开展重点提问,可以迅速的帮助学生在短期之内提高学习的效率。
2.4 掌握课堂提问的分寸。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并不是为某个学生群体而服务的,而是为了所有学生能够得到能力提升而服务的,在安排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考虑结合分层教学法,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他们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等级划分,并且还要结合精英教学的教学理念,高等级的学生要回答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精简且深入,学习等级中上的学生所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更加全面,借此来让学生们能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会产生对优秀学生群体的不良情绪或者是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卑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提问的方式,决定问题的难度,并且给予相应的引导,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物质激励或者言语鼓励,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也要进行一些鼓励和关怀。只有掌握课堂提问的分寸,才更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以《祝福》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而新冠主题则是周围人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看法或者是态度的变化。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和情感态度,教师可以提问:周围人对于祥林嫂悲剧命运态度变化的原因或者是转折点在哪里?借由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阅读课文,加深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对于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们来说,他们需要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让自己实现突破,因此对于他们的课堂提问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借助祥林嫂这个人物作为突破点来进行提问:祥林嫂认为“我真傻”的原因是什么?享受命运的悲剧,是否全都可以归咎于“阿毛被狼吃了”这件事情?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们借助小明嫂这个人物,去了解到这篇文章背后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人们心理上的病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学习习惯。再者这样细致的课堂提问规划,同样能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不至于在学生们出现困惑或者是一时之间难以理解的时候,打乱了整体的教学规划,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然地接收知识。
另外想要能够进一步激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问环节的作用,教师还要设置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启发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深入到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探索,或者是对生活实际的思考当中,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以《鹿角与鹿腿》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从小鹿对峙于自己美丽的鹿角和丑陋的鹿腿之问态度的转换能够得出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鹿在河边喝水时为什么会觉得鹿角比鹿腿更好看呢?为什么其后小鹿有发现了鹿腿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环境当中,事物的价值是会产生变化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深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是否有随着自己的年龄逐渐增长,而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产生了不同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学生喜欢玩的游戏、玩具的种类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变化,通过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感受来引导学生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过于偏执,从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
2.5 提问时要兼顾评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给予学生们正面的情感反馈,让学生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们的作答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们能够持续保持回答教师课堂提问的高度热情,对于见解独到和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赞扬和支持,并且能够延续着他的思维,将他的回答内容补充完整;对于回答不够全面或者是回答的观点偏离了教学主题的时候,教师要保持充足的耐心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们能够迅速的转变思维,在给予学生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能够让他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设置学生向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环节,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当中平等和谐自然的气氛,让学生们能够从潜意识上意识到他们在学习方面与教师处于相同的地位,在这语文并非是死板的教条学科,随着个人经历和对理解角度的不同,学生们所看到的事物和所理解到的情感同样会产生变化,教师应该支持学生们发扬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够碰撞出火花。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思维风暴,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究活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活动,及时的巩固自己的课堂学习的效果,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2.6 巧妙利用多种载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的利用教学载体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农村教学当中在教学设施上与城镇的学校固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教师能够通过主观条件上的调整和开发,也能够让小学语文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比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篇文章时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下雨之前会出现的各种征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时令和天气的变化观察得非常仔细,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是否有发现过下雨之前会出现哪些变化?有的学生回答会出现黑云和大风,而有的对于周边生活观察较为仔细的学生则回答有蜻蜓会到处乱飞,借助学生的回答,则开启了对文章内容的详细研究,进一步提问学生:小动物们对天气的变化十分敏感,但是小动物没有高科技的天气预报,那他们是怎么来感知天气的呢?哪些小动物会在下雨前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呢?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动物能够预测天气的视频或者图片等,呈现在多媒体上,通过观看或者讨论的形式,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也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自己搜集相关的故事、童话、传说等,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农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公平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点,想要在短时间内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缺失的情况,想要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差距的方法,就是尽量完善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让学生们能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寻找到清晰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得语文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