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敏芳 刘文娟
(甘肃省和政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甘肃 临夏 731200)
课堂提问并非是给学生额外增加的负担,或者是无关紧要的环节,而是营造教学气氛,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课堂提问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之间不愿意配合,以解决学生应对课堂提问积极性这一问题为主要核心进行深入研究,是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主要思路。但是现阶段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气氛的烘托,教学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配合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引导的有效性,不断的优化提问技巧,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1.1 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在一贯的认知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用来调整课堂节奏的工具,所以课堂提问环节主要的功能与作用都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实际上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共同受益。首先是教师层面,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直接呈现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同层次,要是能够准确的根据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对于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然后是学生层面,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的主要手段,通过回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学生能够知道在这堂课当中所要关注的重难点在哪里,而且教师所设置的课堂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课堂提问软件能够让学生有参与感,而不单单只是接受教师灌输而来的知识,在回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1.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2.1 提问范围广,缺乏针对性。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考虑提问对象的特点、学情状况等因素,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笼统的就问题而问,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问题过于简单,导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兴趣思考问题,学生得不到知识增长和思维发展。教师的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没有充分考虑面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层次和不明显的问题梯度,在整体中不能把握提问的针对性,既没有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忽视不同学生的个别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其实也相对的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1.2.2 依赖传统的教学习惯,缺乏创新。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答案标准化的现象。学生由于长期被动学习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教师教学以“教参”为依据,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答案,教师采取的办法通常是灌输形式,学生回答问题只是形式上的思维冲突,并不是通过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产生。课堂上教师将提问向着既定答案引导的现象反映出教师依靠传统教学习惯,缺乏在提问方法上的创新,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趋于形式,学生没有个人见解,单纯跟着教师、“教参”走,没有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思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1.2.3 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于课堂提问,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当中都会默认为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说在传统的教育的官当中,是习惯性的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课堂提问环节变成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考察,学生会因为害怕回答出错或者是被周围的学生嘲笑,而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课堂机会严重不均衡,教师即使有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但也因自身能力和课堂的动态性等条件制约,未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提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人们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预设和生成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行为,掌握教学进度,然而这样的观点严重影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求课堂气氛而不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2.4 缺少灵活变通。教学备课能够让教室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按照原定计划安排来进行教学,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已经将哪些问题有哪位同学进行回答,都已经进行了详细规划,而一旦出现了突发情况,与原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后,这部分教师就缺少有效的调节手段,上课只是按部就班完成预设好的内容,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完全忽视,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中,针对问题而问问题,这样的课堂不能把学生带入思考状态,不能引起认知冲突,更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太重预设,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进一步追问,缺少的灵活变通,反而会让教学走入死胡同。
2.1 提升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配合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会忽略教学语言应用的技巧,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过于一板一眼,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并没有对课堂教学起到推进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时宜的,再有就是所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并不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审美,让学生们觉得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是无趣的。教师应该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指导他们学习的关注点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形式,提出符合学生年龄段审美的问题形式,借此来提高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让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有更强的趣味性。
以《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们是在农村地区生活的,对于一些植物或者是农作物都比较了解,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学,提高自己在同年龄群体当中的地位或者是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使用引导性语言与鼓励性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问。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问:老师想知道爬山虎在哪里有?长什么样子?有没有学生能够告诉老师?以向学生求知的态度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回答,在学生们介绍完爬山虎的基本特点之后,教师可以乘胜追击,询问学生们是否注意过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平时的活动形式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事物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但是却缺少了仔细观察事物的充足耐心,对于这些细节,他们大概率是不会注意到的,借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来当堂搜索爬山虎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们去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并结合课文来让学生们了解爬山虎的脚平时的运动形式,最好是能够结合一些爬山虎的观察视频,结合课文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让学生们结合视频来印证课文语言描写的正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笔划出文章中与视频的内容相符合的段落,用三维视角来强化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他们想要在群体当中提高个人地位的心理,利用引导性的语言和鼓励性的语言,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且结合图片或者是视频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2.2 在课堂提问环节当中融入生活气息。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到现代教育当中,当前国家对于教育的实用性相当看重。而语文则是我国融入生活或者是脱胎于生活的一门学问,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不应该脱离生活实际,再加上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每到农忙时节或者是从小的生活经历都会跟随父母在农田里劳作,他们对于生活的经验,甚至比大部分教师还要丰富,若是课堂提问环节脱离了生活实际,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热情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更多的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频率,养成良好的实践探究的习惯,师生共同完善课堂提问的环节,提高生活气息融合的效率,这样才能不断的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活动奠定基础。
以《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为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傣族泼水节的习俗,让学生能够从文章当中了解到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在农村生活当中,节日文化的气息要相较于城镇地区更加厚重,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农村生活当中一些节日的习俗,如重阳节、春节等等,在学生们回答了这些在农村生活当中非常熟悉的节日习俗之后,教师可以从泼水节的节日背景和神话故事着手,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没有那种对于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产生好奇心,而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完成课堂导入的目的。
另外课堂提问还有助于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课文当中的一些有关精神品质或者是人生哲理人类富有内涵的内容,通过层层剖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难忘的一课》这部分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文章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来设计所提问的问题,课文中主要讲述了台湾人民对于祖国的强烈感情,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或者是历史事件来进行提问,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不断的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对于祖国如此热爱的原因。注意当前时事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矛盾和一些政策冲突为教学素材,务必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结合往日的抗日事迹来让学生们回答:为什么课文中的主人公如此热爱祖国。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们准确掌握课文当中的情感,并且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得课堂提问环节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升。这样的生活气息浓厚的提问方式,让同学们的意识得到了,调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的高效。
2.3 注重把控提问环节的频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环节的作用。课堂提问并非是无的放矢,课堂提问应该要与课堂教学的节奏相互重合,要对教学的进度起到推进作用,或者是能够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提问环节的时候,必须要注重提问的频率,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或者是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对于提问的频率和周期进行适当的把控,一方面要提高提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更多的问题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习惯,充分的发挥课堂提问环节的中心作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密切,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保障学生学习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学习当中,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就得要激发起学生对于壁虎这种生物的讨论情绪,再加上学生们在农村地区生活,对壁虎这种生物并不少见,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壁虎长什么样子?学生们平时有见过吗?借此来让学生们回答出壁虎的具体形象,再结合题目来询问学生们:你们有见过壁虎断尾巴的样子吗?你们知道壁虎断尾巴有什么作用吗?这次来引起学生们对于课文学习的好奇心,让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壁虎的尾巴可以借或者是需要借。让课堂教学的节奏能够与课堂提问环节相互结合,随着课文教学的不断深入,来使得课堂提问环节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有效掌控课堂提问环节的频率,让课堂提问能够与实际课堂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生物学知识来让学生们了解壁虎断尾求生背后的科学知识,在开阔学生们学习视角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对于这篇文章的好奇心变得更加旺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2.4 以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虽然在生活阅历上有些浅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他们眼中的世界,往往是绚丽多彩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要远远丰富于城市地区的学生们,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就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甚至值得一些教师去借鉴。课堂提问不仅是能够推动学生们对与课堂教学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应该要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生活感悟的平台。一方面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素养和水平。
以《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作者以他的视角描写了气势恢宏的钱塘江大潮,通过各种细致的描写,让学生们仿佛能够通过文字去欣赏这一天地奇观。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完全的将写作的视角凝聚于钱塘江发潮的这一时间段,还细致的描写了前来观潮的人群的状态,借此来作为情感烘托,显现出作者在观看钱塘江潮信之时的激动心情。考虑到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没有靠近大海,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不将视角凝聚于海潮,而是让学生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平常生活当中所见到的一些美丽的景象,如黄昏、晚霞、火烧云或者是雨后的彩虹,可能是早有准备,也可能是偶然得之,让学生们将他们见过的奇丽景象,用他们的语言或者是可以借鉴《观潮》这篇课文的描述方法,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学生们听。这样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人中掌握这篇课文的写作技巧或者是描述手法,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2.5 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在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环节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除了学生们的配合积极性低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将所提出来的课堂问题整理成合理有效、结构清晰的教学板块的这一教学意识,导致大多数教师所规划的课堂提问都显得过于散乱,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来的课堂问题缺少中心思想,只有让所提出来的问题能够有明确的中心,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它的作用。
以《比金钱更重要》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大致讲述了主人公在意外撞碎了绿色小车车主的反光镜后,给小车车主留下道歉信,并获取了校车车主的谅解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更加侧重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所以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安排,以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信任为中心思想,从两个角度出发,主人公的视角和绿色小车车主的视角,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们是主人公,会怎么处理?再结合小车车主的视角:假设你们没有发现这张小纸条,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在获得学生们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再结合一些社会实事,重点向学生们讲述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素质这方面的理论,让学生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知道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是一些社会实事,在课下写一篇读后感,围绕着社会责任感这一观点来进行描述,支持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视角来评判主人公的行为,或者是从绿色小车车主的视角来进行续写,借助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鞭策学生们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6 转换提问对象,提升学生的自主空间。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是让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改变节点,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自然也要打破以往只能由教师提问学生的固定形式,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当中增设答疑环节,课堂答疑环节可以设置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能够迅速梳理自己在这堂课当中的收获和疑难问题,向教师进行及时询问,在这一局的新阶段,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思路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增设课堂答疑环节也能够让学生改变思维,培养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的学术研究精神。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取决于两点,一是教师对于课文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只有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才能够准确的掌握课堂推进的节奏点,合理科学安排课堂提问的时机和频率;二是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们愿意配合教师的提问,才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和谐自然,课堂提问也才更有意义。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