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珍
(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小学 江苏 泰州 225323)
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也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人一生都在享受其带来的道德思想带来的利息。因此教育教学诞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从《论语》到《三字经》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德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教育首当其冲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良好的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在人的思想、行为塑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培养和纠正一个人的思想比起知识的教育重要得多,且良好的品德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标签,它起着塑造人的性格、正确的三观的重要作用。因为德育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指标,思想品德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知道,好的思想会指引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反之则做出错误的行为。而农村小学在教学资源上本来不足,其德育教学管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品行银行”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以一种更加具体化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教学管理,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对于德育知识的掌握。
“品行银行”是以生为本的德育管理模式。它是借鉴银行储蓄“积少成多”的特点,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维,模仿银行运行机制,对学生进行品德和行为习惯训练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银行储蓄的形式,把学生自己的各种表现,记入学生“品行银行储蓄卡”,根据储蓄的多少评比学生的品行表现,激励学生达到德育目标。“品行银行”储蓄活动,是学生以自我激励,自我践行,自我积累,自我提升为方法的比、学、赶、帮、超活动;是围绕“八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运用启发式、诱导式育人的重要途径。创建“品行银行”,采用品行储蓄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日积一行、月成一习”。并且制定一定的规则,将学生日常的道德表现转化成为道德积分,最终以银行储蓄的形式对学生道德品行进行量化的管理。
品行银行的实施使得教师和学生对道德的评价和认知不再抽象,而变得更加具体。品行银行就是在抽象的思想道德与具体的行为之间搭建起的一座桥梁,它让品德更加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且渗透到了学生们在校学习、卫生、纪律以及劳动等方方面面,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这三者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将学生的表现细化成为分数、通过分数评比的方式,对学生在“品行积分”进行统计,最终以具体的物体作为最终的奖励。教师在每个周的总结中也能够对学生表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们在下一轮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品行积分”。这种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们在班级中的积极参与度,激发学生共同管理班级的热情。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已经激励,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责任心,学生们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以及品行等等。品行银行的设施贯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彻底落到实处,并且渗透到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德育教育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换了学生为主人翁的主动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了学生良好思想以及品行的养成。
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现有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针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城镇地区相比,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与城镇的教学相比,农村学校在教学设施、教学内容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的教学重心仍然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德育教学仍处于空白的状态。由此可见,农村小学在德育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欠缺,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思想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以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1 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传统的德育教学以及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为主。而书中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枯燥且晦涩难懂的。且笼统的知识直接输入给学生,学生们在头脑中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这就是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德育教学的特点——缺乏层次性。除此之外,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基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思想、品德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过后,学生们的理解大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知道具体要怎样将这些思想品德在实践生活中体现。这也这种德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另一个不足的地方——缺乏操作性。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成果不显著。
2.2 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是社会的产物,一切社会活动的产生都离开社会。传统的德育教学加过内容全然搬到了课堂中,和实际深生活产生了脱节,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校园生活中才能够正确地运用道德知识。德育目标最终的实现与教师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离开实际生活的德育教学就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现实意义并不大。因此,德育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德育知识过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派上用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明辨美丑、善恶以及是非等等,以免学生对现实产生错误的认知。
2.3 目标笼统、内容单一。农村小学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给还存在给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导致学习的内容过于单一。德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农村学校在各个方面的不足,再加上学生和教师对于“品行银行”的德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意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就存在教学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的特点。例如:单一的以一套传统的形式来进行授课或者采取固定形式的主题教育。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的,且其教学主要倾向于单向的知识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极少体现出启发以及引导的作用。在给学生制定德育教学目标的时候也是浮于表面,学生们只能能够简单地理解一些肤浅的理念,对于如何将这些理念思想实践到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情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共鸣,也无法全然理解对于道德以及品行的认知。这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学生们德育教学的效果也不明显。
2.4 缺乏人文关怀和实效性。德育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进入社会后学生们所必需的。它指导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在学校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正确的思想和品行养成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德育教育如果仅仅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就缺少了一些人文关怀以及实效性。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是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板的,而德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在社会中实践,即体会社会中的人文关怀。而其时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那么最终就会使得我们的德育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效用。
传统的德育教育在其教学方式方法上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且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它主要是理论为主,实践的机会并不多,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道德思想与具体的行为无法接轨,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在德育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需要在思想道德理论与实际行为习惯于准则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让学生们能够在正确的思想品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在校外或者寒暑假,学生们也能够切实落实德育教育。“品行银行”就是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在积累“品行积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以及思想,学生们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其规范自觉意识。而农村学校在其教育内容、师资情况本就不及城市的学生,因此加强农村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具体的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
3.1 “品行银行”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行银行积累的主要是品德资产,有银行就会有收入和支出,对于品行银行而言,其收入和支出都是以学生的品行、道德行为等等来进行评定。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总行来给学生建立一个总的分值以及为每一个品德行为确定一个评定的标准以及分值。学生完成一项行为就会得到相应的分值,将这些分值存入“品行银行”中。“品行银行”使得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它可以是学校的劳动、学习;是家庭中的家务活;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一些公益行为。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的,这种模式将学生们的道德表现更加具体化。与此同时,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3.2 “品行银行”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品行银行”已经在各大学校进入了实践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且好动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传统的德育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嚒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品行银行”就是将理论课程充分转化为了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品行银行”还能够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财富。例如:学生们将品行分值存入银行后,在达到一定的金额后能够用以换购一些学习用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品行的含义,品行银行的建立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它让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渐走向了形象化、具体化。并且将品行积分用来兑换学生平时所需要的学习用品,这是一种很好的“道德利息”。能够积极动员学生们参与到“品行银行”的建设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在这种日积月累下,学生们对于储存品行积分,用积分换来学习用品等,不在东西的多少,而在于培养学生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品格,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3 “品行银行”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品行银行”的实施使得课堂不再是局限于课堂,将课堂延伸至了除班级以外的校园内、家庭里以及社会中,将家庭、社会转化为隐性的课堂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课堂的教学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农村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教学资源有限,“品行银行”将课堂的范围扩大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增加了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的范围。“品行银行”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场所的多样化,还包括了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在教学内容上以书上的知识为理论基础,以实践为课堂内容的深化以及延伸,这样学生的思维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定的知识,而在实践中又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书本中的知识的理解,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形式上也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采取更多的上课形式,例如:主动打扫卫生、将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等等,将这些小事慢慢积累起来最终就会达到量变的效果。让“品行银行”成为一种全新的评定方式,让德育教育工作转变成一种具体的、有形的价值。
3.4 “品行银行”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传统的德育管理是一种平面化的教学方式,且大多停留在学生与教师方面,缺少与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品行银行”建立了一种多元评价制度,它通过学生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来落实德育教育,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再浮于面,而是有了切实的作用,对于学校的德育管理来说也是一大进步。在德育教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知仅限于理论层面,在思想道德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极易受到撼动,这样就极易滋生种种不道德行为,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增加了许多不便之处。因此,加强农村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管理能够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避免社会上地一些不良思想侵入,给学校的德育管理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一定的潜在威胁。此外,“品行银行”的实行能够对学生们的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在长期的实行中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学生们思想准则的提升能够促进整个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在过去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品行银行”使得其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改进,也加速了文明校园的形成。
3.5 “品行银行”加速文明校园的形成。“品行银行”的实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更加真实、可触摸的实际价值,解决了德育教育上的一大问题。通过“道德银行”产生的“道德利息”是学生个人以及班级道德的具体体现。学生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对于整个班级风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班风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带动整个班级共同前进。而班级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个小团体,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了每个班级的道德建设。才能够进而促进学校的文明形、道德风气的形成。此外,在学校形成一种“道德银行”的风向,带动更多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学生之间的行为也会互相影响,在这样良好的道德氛围下,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只会更上一层楼,外来的不良思想也不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农村小学在这样德育氛围下,学生们的学习和思想建设都能够得到质的提升,与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不受地区限制,只要形成了正确的思想以及行为,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学校育人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因此落实“品行银行”能够在班级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文明校园的建设也是大有裨益。
“品行银行”把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思想细化成为具体的一件件“小事”。把德育工作由原来的“教师说教”形式转变为“量化的管理”。在德育教育中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更多希望以一种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此这种方式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也能够更好吸收德育知识。鉴于我国农村小学在发展中是整体落后于城镇小学的,学校的德育教学或多会少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因此“品行银行”在农村小学的实行是势在必行的。这种德育管理模式下,也加强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构建起了一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学校开展的“品行银行”,还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延伸至社会中,让学生们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品行积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积极参与性,最终使得学生们在这些“品行银行”的实践中明白怎样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也加强了农村小学德育课的效果,推动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是逐渐向国家的教育方针逐渐靠拢,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