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美川
柏拉图说:“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所以,音乐教学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述,会让音乐这门艺术失去塑造人格、树立理想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向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角度倾斜,运用情感烘托,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学习中,体会音乐的情感,旋律的需求,在欣赏中找到自己与音乐的共鸣。[1]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课程安排,静静地听完一首歌,就算是完成了音乐的欣赏,这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结束音乐课程之后,学生的艺术素养毫无改变。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师都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曲目时,找到自己的课堂定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烘托的方式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要正视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情感手段,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情感诉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情感教学的理想效果。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田野》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该音乐时,就可以适时地将情感烘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田野?是否知道田野里面都有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没有见过田野长什么样子。”有的学生回答“田野里面种满了稻子,还有可爱的小鸭子。”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指引,说:“田野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是广阔大自然的缩影,没有见过田野的同学可以在这节课的歌曲欣赏之后看到美丽的田野,已经接触过且非常了解的同学,可以试试自己在欣赏歌曲时,能不能发现更多的田野景色。”再例如在《美丽的村庄》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的家乡中有没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说出“家乡有大山”“有小河”等话语时,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不仅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力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是理论与精神的双重收获。教师的讲述在这个环节只是作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找到歌曲的主题所在,这样一来,学生对课程欣赏的欲望更加强烈,对歌曲的欣赏也会更加仔细。
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音乐课堂连接在一起,让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与生活的共通之处,知道音乐还能从生活的角度欣赏,改变对音乐固有的“高大上”的观念,从而对音乐有了更实际的感受,对音乐中传递的情感也能更加明确。[2]在选择生活中实际例子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选择小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最好是非常熟悉的例子,以免降低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产生与音乐欣赏之间的距离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失去兴趣,以致与预期的效果背道而驰。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热爱地球妈妈》一课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领会到歌曲中传达的环保意识,教师就可以将歌曲融入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说:“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热爱地球妈妈吗?如果没有地球妈妈会怎么样呢?”有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要在地球上生活”等等。在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开始将具体的歌词融入具体的生活,教师可以说:“歌曲中提到了‘请不要把草地毁坏’,知道是为什么吗?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回答“不知道”,也可以回答“会伤害到小草,要绕开小草走路。”歌词中的“请不要向天空吐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向天空‘吐烟’的现象啊?”学生大多数的回答是:“在工厂的烟囱里。”学生在歌曲的欣赏中,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不仅仅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环保意识,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动作,监督和指正他人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生活的积极变化,也会将更多的音乐知识践行到实际生活中,让音乐改变自己的生活,用生活经验去欣赏音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多角度的成长。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点,抓住节日活动的机遇,设定多样化的情感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竞赛、音乐晚会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以丰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础,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节日主题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民族自豪感,增强小学生的家国意识,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促进自身多维度的发展,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看到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姿多彩,还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情感。
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借助中秋节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中秋赏月”的音乐主题活动,欣赏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月亮的故事》《月亮钩钩》《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望月节》等曲目,营造出中秋佳节的气氛。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情感引导的工作。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中秋赏月吗?”有的学生回答“因为月亮好看”,有的学生说“月亮是圆的,代表着团圆”……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总结。教师可以说:“中秋节赏月,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也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思考之后,学生会对中秋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在主题环境的包围下,对歌曲的欣赏更加细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大家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想象自己正处于中秋节,体会一下月亮对于中秋节的意义。”在合唱中揣摩音乐的创作环境和情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赏析中培养自己的音乐情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等网络技术已经走进各阶段各学科的课堂,小学音乐教学也应抓住科技带来的机遇,实现情感烘托教学的更多可能,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帮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实现生理和心理与音乐的结合。
为了实现学生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除了用多媒体设备重现音乐形象和场景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资讯,查阅与音乐起源、音乐发展史等相关的资料。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要做到了解其创作背景、创作特点等基本的要素,了解作品中复杂或简单的情感表达。[3]学生在借助多媒体设备,对作品的背景、节奏、乐器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能够以更清晰的思路进行音乐的欣赏。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巷风韵》一课的欣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江南风景相关的视频,教师可以以“接下来观看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展开教学,在视频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说:“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发现江南水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有的学生说:“江南水乡都是水,还有好多小船。”有的学生说:“江南水乡的房子好像也很特别,都是白墙黑瓦。”在对歌曲中小桥流水、河湖畔的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等等。教师可以说:“江南是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天堂的地方,也是无数名人作家向往的田园,这首歌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中创作出来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或者听得不太清楚的片段,可以暂停回放一下,或者提取歌曲中的伴奏,在更加简单的音乐环境下,深入体会歌曲的环境和情感,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在欣赏表达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的课程,教师不能硬性地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进行课程的学习,因为只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演唱,不能称为具有教学意义的音乐课堂。教师应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主进行歌曲的感受,提升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词者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可以根据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主题,为学生介绍相类似的音乐歌曲,让学生在进行歌曲鉴赏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过于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课堂的知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喜好,发现更多喜欢音乐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例如,在进行苏少版小学音乐《春天的小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歌曲播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谈谈感受,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打开课本,进行《春天的小河》这首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中的季节进行询问,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可以结合春天的图片给学生播放今天教学的歌曲,让学生先感受这首歌的整体风格,掌握一下歌曲的节奏,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为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相类似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好。
综上所述,音乐是传递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方式,情感烘托是教师教授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式。当然,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还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连接在一起,设置舒适的音乐情感环境,借助多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为学生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