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积极性培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2022-11-19 13:24曾宇芳
读与写 2022年3期
关键词:积极性课文小学生

曾宇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储潭中心小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走向深度阅读呢?阅读积极性就成为了推动小学生主动阅读、深度阅读的重要前提,只有真正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使小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才能全身心的融入到阅读理解中,去感知、去品味、去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1.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体会到精神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1.1 阅读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有力工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书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对小学生而言,虽然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但是通过阅读书籍可以看见外面不一样的天地,用他人的经验和目光带领自己跨出地域的局限,了解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人与事,物与景,领略不一样的生活和思想,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常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阅读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领略不一样的风光,扩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见闻,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2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主要途径。我们常说,阅读的过程也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主要通过模仿学习和阅读来完成知识学习,模仿学习通常是行为、习惯方面学习,知识学习主要依靠大量的阅读来完成,因此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被快速代入学习环境中,在朗读、思考、探索中学生对知识内容由陌生到熟悉,最终掌握并消化吸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与进步,沉浸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取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1.3 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任,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模块,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发挥阅读教学优势,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感知、去探究,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因此,阅读是学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同步完成能力培养。

1.4 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初级学习阶段,是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老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带领学生走进文章中感受文章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精美的语言,在品读中与文章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为学生带来审美体验,使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1.5 阅读能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语言文字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健全小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人文习俗等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懂得人生哲理,获得心灵的启迪,学习文章中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和美德,从而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思想熏陶,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仅将阅读视为知识传播的媒介,忽视了阅读对学生习惯、兴趣、思想的影响,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开展阅读教学设计,更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内心需求,而是一股脑的将文章中的知识要点灌输给学生。这种功利化、流程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了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的印象,遏制了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教与学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更无法积极的发散思维对阅读内容主动展开深入探究,导致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文字表面,无法深刻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更无法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感,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虽然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讲的热闹,学生却并没有真正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对阅读内容浅尝辄止,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质量差成为了常态。其次,小学生年龄较小,阅读习惯还未养成,在阅读教学中仍需要老师来进行启发和引导,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调动起阅读积极性,但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主要起到知识讲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组织引导作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较差,依赖老师的督促长期被动的参与阅读活动,缺乏深入了解阅读内容的意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3.培养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必要性

积极性是指主动进取的思想和行动,在小学语文也读教学中,兴趣是阅读需求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带着强烈的内心渴求来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积极性是学生主动求知的不竭内动力,源自于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的主动需要,是促使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助推力,只有充分电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将小学生从“不想读”“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更努力的去寻求阅读机会,快乐的去通过阅读学习语文知识,自在的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从而推动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养成,使学生享受阅读,真正爱上阅读。

4.现阶段小学生阅读积极性差的原因分析

4.1 老师、家长对学生阅读不够重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老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上,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通常仅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即可,导致学生对阅读也不重视,老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完全处于被动。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每天忙碌的工作,没时间看书看报,更多的是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自然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也在空余时间沉溺于看电视、玩手机等活动。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认为阅读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生活中都没有得到关于阅读的积极引导,自然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2 阅读教学中老师疏于指导。很多小学生认为阅读就是浏览,囫囵吞枣的阅读完一篇文章,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食不知味自然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究其原因在老师并没有在阅读教学中给与学会生指导与帮助,学生不会读,慢慢的阅读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就算文章情节丰富、人物生动也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谈不上小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阅读期待了,直接扼杀了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3 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小学生年龄小,非常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阅读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沉浸中文章中,对文章内容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知。但是在小学班级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仅在语文课上参与阅读,不仅阅读量不够,而且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佳自然阅读积极性不高。

5.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5.1 营造轻松氛围,激活想象思维。小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使学生心情放松,同时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引导,对未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无形中被激发起阅读积极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为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可以利用音乐、语言、图片等多种手段来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被吸引,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使学生以自由、放松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文阅读中,为阅读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阅读为例,老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纪录片《动物世界》的前奏音乐,使学生听到音乐旋律脑海中就浮现出各种动物的形象,老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听到歌曲旋律时想到了什么,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使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起来。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动物世界中都有哪些动物善于奔跑,又有什么动物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出本篇课文,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展开课文阅读,并从将个人联想融入到阅读理解中,使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5.2 借助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展开课文阅读。

比如学习《自相矛盾》这课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了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猜出对应的成语吗?接着老师为学生展示了“揠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图片,学生踊跃的进行回答。老师用导入环节“看图说成语”的互动游戏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成语故事上来,并对本课的成语故事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主动展开课文阅读并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中了解主人公的思维过程,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轻松高效的完成了本篇课文学习,构建起高效的阅读课堂。[2]

5.3 开展师生共读,调动阅读热情。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喜欢在模仿中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师生共读,首先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用语调、动作、表情来增强课文朗读的趣味性,使学生很快被吸引,同时对朗读产生兴趣。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对进行模仿,在学生能够对课文富有感情的流利朗读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感知到朗读的乐趣,从而既对课文内容拥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的课文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边体会,获得了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以《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阅读兴趣,老师设计了师生共读环节,传授学生朗读技巧,使学生学会通过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来对这篇民间故事拥有初步的了解,从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对话,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课文理解中,体会到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高效的完成了本篇课文的阅读学习。

5.4 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感官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有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积极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并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在深入阅读中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以《落花生》这课为例,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虽然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围绕花生制作了视频微课,用生动、直观、简短、有趣的动画短视频,来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花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观察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花生的了解,发现花生生长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对课文题目“落花生”中“落”字的用意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从对花生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有效性,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5.5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究欲望。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走进问题情境中去带着问题展开课文阅读,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从而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并在阅读中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构建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以《草船借箭》这课教学为例,老师首先根据课文题目“草船借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谁要借箭?为什么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借箭成功了吗?层层深入的导学问题,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阅读期待,调动起探究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展开课文阅读。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文阅读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发现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探索和解答问题中完成了课文的深度阅读,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5.6 组织课堂活动,增强阅读趣味。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活动充满了浓厚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符合小学生求新、求趣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情景短剧、分角色扮演的活动巧妙地为阅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这样既能够增强课文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

比如学习《自相矛盾》这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引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演绎,老师当导演,学生扮演故事里人物,用活灵活现的语言动作充分展示出成语故事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本篇课文滋生出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趣味课堂活动推动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投入阅读和演绎活动中,同时也将个人感知融入阅读理解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获得思想的熏陶,构建起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5.7 引导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受篇幅限制,选取的文章大多为文字简短、浅显易懂的文章为主,学生常常刚调动起阅读兴趣就很快阅读完了,常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老师可以在自足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引入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这样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课文理解,掌握科学阅读方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逐渐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比如学习《落花生》这课时,老师采用1+X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借物喻人”作为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了袁鹰的《白杨》和贾平凹的《访兰》,老师引导学生将两篇课外阅读资源与教材中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进行对比阅读,探索这三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寻找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在景物描写背后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从文章题目到文章脉络、主要内容、内涵深意等不同方面进行品读,梳理出文章结构,感知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人生哲理。《落花生》一文作者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叙述,借花生的品格来阐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的人,体面的人。《白杨》一文作者要从孩子关于白羊的争论开始引出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由树及人,表达了爸爸要扎根边疆的志向,用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来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访兰》一文作者借兰草的品格揭示出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所敬重的道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借物喻人写作手法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老师的方法指导中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真正领会到文本中的思想内涵,受到心灵的洗礼,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品味到源于阅读的满足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养成了边阅读、边动脑、边品味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和质量,需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阅读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积极性课文小学生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