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卫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预测是在大多数人身上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在一二年级会认字后可能已经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个策略,如他们会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可见预测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策略。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这一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地阅读策略,并能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不断积极地进行预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有意识地预测会让阅读变得有趣生动,始终有继续往下读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显而易见,预测是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在接触到文章后,文章的题目、某一幅插图、某一个句话、某一个情节……都有可能激活学生大脑中现有的某些相关知识或生活经验等,作为依据,对下文进行一些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预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依据不同。成功的预测往往和作者描写的内容相接近;反之,学生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测,更加仔细地阅读文章,寻找新的依据,验证之前的预测,并不断产生新的预测。
我们之所以说预测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学生在阅读前文的基础上对下文进行了猜想。带着这种猜想继续读下面的文章,会使学生强烈地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于相关的文章内容上。当然,预测也是要有依据的,必须根据前文的内容线索或者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在反复的预测验证中,学生的预测能力逐渐得到培养。
因此,统编本教材在小学阶段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在三上语文第四单元中安排了以单元形式组织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基本的“预测”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并能逐步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学习,第四单元安排了“单元导读页”,三篇童话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精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是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一个“续编故事”的习作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单元学习要素落实在各个板块,安排呈现层次性和梯度性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学习。整个单元教材设计意图如下:
1.单元导读页,提出预测要求。通过读导语句,明确学习重点,知道要学什么;通过读语文要素,知道有三个学习任务。
2.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预测方法,通过旁批提示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根据课后习题提示,认识到预测的角度和依据不同,预测的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一用预测方法,根据课前的导读提示,了解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故事,进而预测故事结局;当发现预测与实际不一致时,学着修正自己的想法,寻找更合理的依据,接着猜测;课后习题根据书名猜内容,听老师读结局或听同学交流,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拓展练习,自选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边读边让同学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4.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二用预测方法,指向于说,预测同学、家人、老师名字里的含义、来历以及寓意。
5.习作《续写故事》,三用预测方法,指向于写,通过观察人物姿势、表情等,预测故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比较插图中的变化,读读泡泡提示语,预测故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6.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总结预测方法知道边读边预测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读书要仔细,多关注细节,预测会更准确,看标题预测内容,能帮我们挑选到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讲述了一天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不断变长,被小男孩剪了一段放风筝,还可能会被鸟太太当作晾尿布的绳子……入选课文时用省略号代替了文章原来的结尾,给学生大大拓展了预测的空间。这篇略读课文,在第四单元中起到让学生第一次运用习得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实践的作用。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还安排了课前导语:“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用前面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到的预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题目、插图、课文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等开展预测实践,和同学一起交流“接下来故事会怎样”,说出“为什么这么预测”的依据,在猜想证实中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下面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预测的几点做法:
1.1 鼓励学生想象,发展预测能力。打算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激起他们的预测兴趣,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去猜想预测。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质疑,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思考,提高观察力,不断确认或修正预测,更加仔细地去阅读文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每读一段,就立即提出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这么预测?在不断的询问质疑中,学生通过不断地猜测、想象,对下文的阅读进行了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2 改变阅读方式,进行预测训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选编成课文时省略了结尾,其他内容课文中已经出示,给学生留下的预测空间只有结尾。于是想到了借助“魔法纸”进行预测:用一张纸先将课文盖住,读一行往下移一行。读到你感兴趣的地方,不要着急往下看,先猜一猜故事会怎么发展,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旁批。注意预测要有依据。
这样让学生借助“魔法纸”来预测,不会使文章所有的内容都呈现在学生面前,保留了神秘感,同时又预留了预测的空间。值得提醒的是运用“魔法纸”前,学生不要去读课文,对课文要保持新鲜感,这样更能真实推进对学生的预测实践,让预测真实发生。
借助“魔法纸”预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上拿了一张,你猜猜看老师用它来干什么?
生:画画、写字、折飞机、剪纸……
师:你是凭什么猜的?
生:我是根据平时我们的用法猜的……
师:哈哈!大家都猜错了。这是一张“魔法纸”,它可以这样用:用魔法纸先将课文盖住,读一行往下移一行。读到你感兴趣的地方,不要着急往下看,先猜一猜故事会怎么发展,并在旁边写下你的预测。想想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魔法纸每个人只能使用一次哦。
利用“魔法纸”来读课文改变了原来学生熟悉的阅读方式,学生感到新奇的同时进行了预测实践,创设了学生预测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趣味。规定是每人只能使用一次,实际上学生因为形式的新颖会多处多次进行预测,大大增加了预测的练习。
学生对阅读的预测贯穿着阅读文章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在读之前还是在读的过程中,甚至在读完以后,学生都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里的线索为依据进行预测。在实践中,让学生的预测能力得到提升。
2.1 读前预测。读前预测,就是指学生在仔细阅读文章之前,通过阅读标题和导读,看插图等,利用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阅读的积累和生活经验来预测文章接下来所写的内容。
2.1.1 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时学生首先看到的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让学生抓住标题去预测,就能初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或主旨。所以在阅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琢磨,从标题当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或者主题做出合理的预测,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在阅读文章之前,让学生看着题目猜猜看,故事有可能写什么内容?
在课后拓展延伸的时候,课后习题第二题列出了六本书,让学生根据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一些书的名字,请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预测一下书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内容。看着这六本书的书名:《躲猫猫大王》、《柔软的阳光》、《夏洛的网》、《团圆》、《帽子的秘密》、《小灵通漫游未来》,让学生对这些书名大胆进行预测内容,学生预测的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与自己预测的内容差别大的会很有兴趣,产生了迫切想要阅读这些书的兴趣。
2.1.2 插图。插图往往与文章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能透露出一些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内容,尤其要注意前后图中的变化,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抓住插图中隐藏的一些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提高阅读效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中的插图是一个啃着果酱面包的胡萝卜先生,下巴长着一根很长很长的胡子。鸟太太的手上拿着尿布正准备晾尿布,转头眼睛正盯着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学生看到这样一幅插图预测:从鸟太太的拿着尿布的动作和转头盯着胡子的神情来预测鸟太太可能会想到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当晾小鸟尿布的绳子。
观察插图预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你看了哪些东西?
生:胡萝卜先生、鸟太太、一根长胡子、尿布……
师:再仔细看看鸟太太的动作和神情,你猜猜看鸟太太在想什么?
生:鸟太太想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当晾衣绳。
在课后拓展延伸的时候,课本中推荐了六本书,让学生根据书名猜过主要内容之后,再提供了每本书的封面让学生继续猜一猜主要内容,比较一下前后预测有什么不一样?两次预测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三本,再次按要求预测,练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预测的习惯。
2.1.3 导读提示。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文章的前面安排了导读提示,在学课文之前出示导读提示:“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问题,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书,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猜测、验证,对文章内容进行了主动的探究。
2.2 读中预测。读中预测,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前文出现的一些信息依据,对接下来文章会发生什么事情来作出预测。文章的首段、关键句或联系已有经验可作为依据进行预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一直都在进行着预测,只不过马上接下去阅读下面的内容了,没有停下来思考,交流,预测的环节很容易被人忽略。为了培养学生读中预测的习惯,教师需经常借助一些方法,创设各种预测机会,使读中预测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借助“魔法纸”预测,读到感兴趣的地方,不要着急往下看,先猜一猜故事会怎么发展,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接着,更加仔细阅读,进一步预测。读完后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的预测,和原文相比哪些地方预测到了,哪些地方是出乎意料的,哪些地方又是截然相反的,都是依据什么来预测的,进行深入思考,适当放慢阅读速度,给预测留出充足的时间才能培养读中预测的习惯。
2.2.1 首段。文章的首段很多时候有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首段写到:“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首段就直接点出胡萝卜先生常常发愁的原因,如果一天没刮会怎么样呢?学生进行预测后,引出下文胡萝卜先生这根长胡子开始了一系列的奇妙经历。
2.2.2 关键句。很多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样的中心句,就能对整个段落有个直观地了解,使预测更加有效,更加接近原文。这也是预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2.3 联系已有经验。阅读是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生活经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预测能寻找到相应的依据会更合理,学生阅读文本或故事的兴趣会更强烈。
比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长得很长有一个原因是沾到了很有营养的果酱,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小朋友要长高可以吃肉喝牛奶等一些有营养的东西。那么对于胡子来说果酱也是很好的营养品,也能使胡子变长。学生以生活经验为依据,预测就会接近原文,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3 读后预测。除了读前预测和读中预测外,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后预测,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故意隐去了故事后面部分的内容,以省略号结尾,行文戛然而止,学生在读完课本中的内容之后,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时可以让学生来预测,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故事最后会怎样结尾呢?故事就会有不同的走向,内容也会五花八门,学生阅读兴趣大增,预测就会变得更积极。
学生知识经验各不相同,预测的依据就不同,大多数学生预测到的不一定和原文一样,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预测予以不断地肯定、鼓励或修正。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如果所预测的与原文内容一致,则证明预测是正确的,及时肯定,鼓励继续阅读下去;如果预测与原文不一致,说明有可能对已经读过的信息理解有误,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再回过去读读上面的内容,发现刚才遗漏的线索修正预测,促使学生更加仔细地阅读下文。
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编者故意用省略号代替结尾,为学生预测留出了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大胆预测,因预测的范围较宽泛,难免出现学生的预测与原文差别很大或截然相反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预测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遗漏的线索,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思路,然后继续预测。切不可直接否定,让学生对预测产生畏惧心理。
第一步:梳理预测。
从头到尾看一下自己的旁批,如果你的预测和故事一样,请在旁边打上“☆”,如果不一样请画个小“○”,每猜对一处得一分,比一比谁的得分高,激励学生主动预测。然后说说和故事一样的预测,你的依据是什么;和故事不一样的预测,你的依据又是什么。本课最后以省略号结束,说明故事没有结尾,试着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交流过之后,出示一段作者的原文,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预测是否一致,验证依据的合理性:
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
第二步:继续预测。
当鸟太太遇到胡萝卜先生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预测很丰富,继续验证预测,修正预测,而老师往下读故事:
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上了很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和学生交流预测的一样吗?学生都没有想到,学生按惯性思维继续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会继续帮助更多的人。那么我们不能再按刚才的想法预测下去了,我们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测。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继续预测,继续交流,大家选出一两个最合理的预测后出示原文:
白菜小姐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看着这个故事结尾,有没有明白作者为什么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继续写胡子帮助其他人?这时就需要赶快转变自己的思路,修正预测,进一步预测,更加仔细地阅读下文。
只有当学生在阅读中,对预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学生对于阅读文章就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了,而是体验到如做游戏般有趣,低年级学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在课堂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加强预测能力的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预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预测的兴趣,可以采用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形式,如游戏,猜谜语等儿童喜欢的形式培养对于他们的预测能力,使他们渐渐将在阅读中预测当成一种习惯,边读边预测。在训练的刚开始,可以由教师扶着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而后可以慢慢地放手,让学生自行预测,使学生养成猜想的习惯,从而在阅读中常常预测,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证实。
让学生主动预测课文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比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强很多。整个过程学生通过不断的猜测,进行了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当在平时的阅读中,创设各种学习机会,注重预测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预测。在预测中不断地推理证实,不断调整修正预测。形成预测习惯,强化预测能力,开拓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作为长期从事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我,可能理论学习不够,新的课例接触得少,思考还不够成熟,但研究之心是热忱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思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