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2-11-19 13:24李黎恒
读与写 2022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教学资源文明

李黎恒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民族实验小学 广西 西林 533500)

引言

在农村的小学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由于新课程的要求,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配比也越来越丰富化,平均化,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成长经历以及教育资源也越来越接近城镇区域的学生。那么对于农村教育的侧重点应该要放在农村学生的文明习惯当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让学生去提升自身的文明习惯。

1.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言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以此来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作为农村地区小学生,受其年龄影响往往会存在从众心理,并且还极易受到其他学生的行为感染,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长特征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在班级中制定《班级公约》《课堂常规要求》等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舆论制约的作用,便于学生良好文明行为在鼓励的作用下不断的发扬,而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制度的约束下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小学教师还可以制定“班级日志”,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对当日的课堂纪律、好人好事等进行记录,即可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参与性,又能够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1]。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可能并没有那么丰富,相对于教师来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事情。因此教师要对于学生有耐心,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让学生对于养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认知更加清楚。教师在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良好文明习惯的加持下,再去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的发展水平提高,让学生对于学习更有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也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有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去进行学习,使学生变成一个合格的,有纪律的公民,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让学生在教师的管理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在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日常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让学生在日常的言语交流当中,使用文明用语,在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语言习惯。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当中,也要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奖惩机制,让学生在学习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当中,去了解自身的问题以及自身的优势。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对于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奖励,而在学生有犯错误或有不文明的行为出现的时候,教师可利用惩罚机制去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在此规章制度下去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开发教学资源,强化督促引导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通过督促与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从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具体需要落到实处的良好文明习惯主要有:早晚刷牙、洗净脸、勤剪指甲、服装整洁、鞋子干净;礼貌待人、尊重老师、团结友爱;爱护花草、爱护校园环境;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与父母主动交流;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罪状制度;等等[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以便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训练,如,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可以相互拥挤,要彼此谦让,课件追逐要注意安全,教室与楼道间不可以大声喧哗,等,在开发教学资源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起到很好的督促与引导作用,要向学生讲明为何要遵守这些规则,便于学生对文明习惯养成的理解,以此来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学资源的发掘,教师也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去强化督促学生,引导学生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去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学习到文明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乐于助人,文明待人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加强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实践活动当中去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当中去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的成长资源主要来源于学校,而对于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在学校的课堂,班主任去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尊师重道,教师要进行礼仪教育,思想教育,让学生理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每周的班会以及例会等,让学生去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展开相关思想教育,让学生不仅在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思想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深刻的认知,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注意学校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利用微量的教学资源去展开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仅有的教学资源之中去学习到更多的文明习惯,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强化学生文明行为。

3.营造环境教育,潜移默化行为

环境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起到约束与矫正的作用。环境教育分为两种,一种为物质文化环境,另一种为精神环境,通过两种环境的相互结合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其一,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对校园中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资源,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进而为学生营造养成教育的物质文化环境,并逐渐形成独特新颖的门厅文化、教师文化、操场文化以及走廊文化等,如,在教室、走廊中粘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靠右行”“在教室无喧哗”等,并将其作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编的方式创造别具一格的提示语,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与此同时,在走廊、门厅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好习惯评比栏,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无声的语言成为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其二,创建文明习惯养成精神环境。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可以组织各班级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并通过在该活动中演讲关于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方法等来增强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意识;各班级可以在开学之后结合课程安排选定一周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周”,设置文明礼仪示范岗,在每周的星期一都安排两名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示范展示,而文明礼仪示范岗对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激励与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班级开展关于“好文明习惯积累卡”“我的良好文明习惯”等记事主题活动,并评选出文明行为习惯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时对每次养成教育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与汇集,便于学生体验成功,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精神方面的教育水平,让学生在精神环境的熏陶下自我反思与改进,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物质文化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创建与营造蕴藏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同时还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准,有助于学校特色的凸显以及先进办学理念的凝练,进而为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保障。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当中有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教育环境当中,学生对于文明习惯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作为农村教师应该有的基本素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让学生去加强自身的管理,提升自我,让学生正视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

4.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教师观念

由于农村地区学校针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其在教学理论上相较于城镇而言还是较为落后的,这也进一步导致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观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农村学校领导则需要通过加强理论教育的方式来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进而使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关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座谈会等,还可以让教师参与相关的讲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带领教师参观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城市学校,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水平与认知能力,进而意识到对于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紧迫性。而对于农村家长的理论教育,各班级主任可以采用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来为学生家长讲解关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以及对今后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此外,定期开展家长会,鼓励家长在会议中谈一谈关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认识,让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同时在家长会中教师还可以宣传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优势以及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家长的理论认知,以便为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3]。在教育环境当中,教师可利用实际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张贴一些文字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视频当中去学习文明习惯,使学生对于文明习惯的养成更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对于养成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喜爱。同时,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学会利用好教育方法,教师要在深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之后去设置相应的教育方法,让教学方法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增加学生对于教育的接受度。对于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仅只是让学生在行为习惯、语言举止上有文明表现,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论教育也要加强。在理论教育当中,让学生去了解到相关文明习惯养成的策略以及方法,让学生在文明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下去发展学生的文明行为,学生在理论教育以及行为教育的双面加持下去养成文明习惯,使文明习惯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课堂教育教学当中,让文明习惯深入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在日常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融合理论教育,让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了解到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加强理论教育基础,对于文明习惯养成的认知变得明确。同时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小组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讨,互相学习身上的优点,进行自我提升。学生可在于其他人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去发掘别人的闪光点与优点,同时进行自我反省,了解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而进行改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家校联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施与开展,并且还可以确保其实施效果,便于形成教育合力,而家校合作中家庭的教育态度、行为准则等都会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中进行家校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学校要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会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来向农村小学生家长宣传关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意义与作用,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所在,在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中还需要教授家长文明习惯养成的方法,使小学生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还需要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从言谈举止、思想等多方面为孩子提供示范,以此来为小学生提供榜样示范,有助于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在落实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家长,学校可以以“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的方式,将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取得有效成果的家长讲授养成教育方法,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校外都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进而实现小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内化。对于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仅只是在学校内进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也要在家庭中让学生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使用礼貌用语,也是提升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良好方法。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要家长努力教育,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不能让学生学习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将自己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学习到家长自身的优良品质,从而提升自我,让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养成小学生文明习惯的过程当中,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健康,让学生在心态良好、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家长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中去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从而与学生之间进行情绪探讨,了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而可以更顺利的开展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6.多种评价手段,促进习惯养成

农村小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并且在小学生形成良好文明习惯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反复现象,此刻则需要小学生依靠自身的意志以及身边学生、家长、教师的一同鼓励与监督,以此来巩固农村小学生的良好文明习惯,所以,在此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多样化评价手段,让小学生在自评、互评等评价中实现学生文明习惯的自主养成。评价是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反馈,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行为上的激励,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5]其一,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单项评价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而开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如,礼貌之星、守纪之星、卫生之星等星级评价来激励小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促成。而综合评价则是从小学生整体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校组织的“文明习惯小明星”评选活动等;其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所以,实施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进而使小学生在文明习惯养成中的不断进步。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对一个阶段内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为下一阶段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其三,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校内评价需要学校组织各班级教师、学生进行内部评价,校外评价则是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进而对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学校养成教育的实施进行评价;其四,外部评价与自主评价。外部评价是学校、教师、家长对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督促与强化评价,自主评价则是小学生对自身文明习惯养成过程中各种表现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农村学校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改进,同时还可以对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过程进行督促与引导[4]。同时,教师对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评价,也要认真了解,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机制中去了解自身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否合格。教师要在多种评价手段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评价行为当中,去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

7.总结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大成人之后形成好的文明习惯,由此得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阶段,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内在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等奠定基础。农村地区的小学在教育观念上较为落后,所以,针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会存在一定的短板,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教育人员不断的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深入研究。[6]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教学资源文明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