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兴泰中心小学 福建 漳州 363900)
整本书阅读区别于篇章阅读,具有全面性、长期性等特点。整本书阅读能够保证阅读中文本内部篇章的联系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思想,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范围[1]。一般认为,整本书阅读,指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中外经典。整本书阅读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实际情况,教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书籍,并且在指导中让学生仔细阅读,对整本书的脉络情况与文章细节有全面的阅读理解,再经过交流分享,讨论思考,最终达到发展语言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能力的作用。
要想开展好整本书阅读,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关键时期,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开展整本书阅读,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2]。
1.1 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语文教材中课文等的单独篇幅的文章形式呈现的教学,而如果阅读教学中仅仅只是以这种单独文章的教学为主,那么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就会出现盲区,是了解不到长篇文章内容的架构以及上下文的联系的。学生的阅读视野就会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之中,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培养。而充分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文本,长篇文本,能够让学生阅读到不同主题与内容的文章,逐步理解长篇文章的结构构建,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1.2 帮助培养阅读习惯。我们知道,整本书阅读主要提倡的就是阅读的连续性与长期性,而习惯的养成,最需要的就是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行为养成。于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坚持进行查阅字词、读书笔记等的行为,通过时间的锻炼养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通过整本书阅读,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改变以往阅读时的消极情绪,在长期的阅读中不断获得阅读的乐趣以及写作的技巧,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练习提升阅读技巧。我们知道,文体有多种,在传统的课内阅读中,学生则更多接触到的是记叙文,而通过整本书阅读,在一本书中就可能穿插着各种不同的文体、表达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接触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在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长期阅读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技巧,从语文整体上对文本进行感知、掌握和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也能让学生得到具有个人主观的阅读观点。
1.4 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言潜能,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带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此外,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
2.1 学生缺乏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不够,自主进行阅读的兴趣不高,相反,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整本书阅读是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从而更加没有兴趣,导致根本没有自觉自主阅读的行为习惯。
2.2 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态度。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是需要教师的指导,要将课内的阅读方式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避免学生敷衍阅读或者半途而废等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重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当然,还有部分教师认为不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教师过分的参与,会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不应该让课外阅读变成作业。但是部分学生在没有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下,即使是在进行阅读,也会因为没有读书方法与技巧而读书效率低下,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整本书阅读的预期效果。
2.3 缺乏书籍资源。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自然是需要书籍作为支持与前提。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并不支持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导致学生家中并没有足够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家长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也有部分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倡难以展开。
2.4 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评价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评价手段的重要性。大部分小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当学生认真阅读了整本书却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评价,会严重打击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目前,整本书阅读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师只能结合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动态的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能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开展中的现状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对于相应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究。
3.1 推荐书目,激趣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小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可能不高,相对应的,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推荐引导的活动。首先是书籍的选择,读书推荐目录主要坚持经典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经典性,是书籍经受时间与人们的考验的保证,保证了书籍内容的积极性,能够对学生精神的塑造起到正面的积极影响;适用性,则是所选书籍与小学生学龄相适应,书籍内容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能够理解的。当然教师也可以参考新课标中相关的读书推荐。接着,在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书目的亮眼之处,认识到这本书籍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介绍时,可以全方位进行介绍,如书籍作者、书籍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还可以进行导读引领,也就是教师通过对书籍的内容进行精彩部分节选,或者书籍作者的奇闻轶事,精彩书评,从一个角度切入,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又留下了充分的悬念,让学生有更高的兴趣去了解阅读书籍。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学生时,开展整本书阅读策略,首先考虑学生情况,学生作为高年级小学生,其理解能力已经到达一定水平,于是笔者选择了《朝花夕拾》《城南旧事》《柳林风声》几本文学性比较强的书籍。接着,笔者对这几本书向学生进行了引导导读,节选了《五猖会》作为《朝花夕拾》的节选导读,用多媒体播放了《城南旧事》的电影节选,激发学生对其的阅读兴趣。播放了《柳林风声》的声音版节选让学生们感受童话的纯真。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导读,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以主观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3.2 及时指导,提升效率。学生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密指导,很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读书效率低下。而教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原则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精准性的阅读指导。在集体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更要加以关注,可以与其单独谈话,解决问题,这也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种体现。[3]接着,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够在篇幅较长的、长期性、连续性的阅读中有充足的收获,能够从阅读中领会到写作表达的方法。再者,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引导。阅读本身是一个非常自我主观的过程,其注重阅读者的精神体验,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时间等做出太过严格的规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状态进行阅读时间的调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二单元内容时,根据单元内容开展了学生的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四大名著的原著进行整本书阅读显然是不易的,于是笔者指导学生,可以选择新课标推荐的中小学生精编版的四大名著版本,进行整本书阅读,既满足了学生能够开展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又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准能够接受。同时,在学生进行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笔者持续关注学生们的阅读动态,对于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内容问题或者是阅读问题,笔者都会尽可能予以解答。保证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
3.3 读书笔记,提升效果。读写不分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想让阅读产生真正的效果,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倡导开展整本书阅读中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可以记录书籍中精彩的语言运用以及表达,将精炼优美的字、词、句进行标注记录,在自身写作表达练习中能够想起并借鉴、模仿着去运用,既能够对于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又能够逐步让自己能够感受对文字推敲、精炼的过程,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感想形式的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对于书籍中的人物命运或是故事情节有丰富的想法与情感体验,此时运用读书笔记,让学生及时抓住这种情感,努力运用自身语言尝试对其进行表达,让学生抒发自身情感,体会丰富的美好情感,并且训练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班级时,对学生们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们开展读书笔记的活动。笔者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自身选择的阅读书籍时,用笔记本记录读书笔记,包括阅读中遇到的精美字词句,以及亮眼的表达,还有学生在阅读中所有的精神感悟,以及情感表达,也可以记录在笔记上,也可以作为以后写作的优秀素材。为了帮助学生坚持进行读书笔记习惯的养成,笔者定期对学生们的读书笔记进行查看,同时会对读书笔记记录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结果在两个月后,学生们的读书笔记都会定期增添新的优秀内容,大部分学生成功培养了读书笔记习惯,知识积累与阅读能力都有提升。
3.4 读书分享,增添动力。整本书阅读提倡学生的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但是也只是限于阅读过程本身的独立,教师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交流会,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读书分享,有利于掌握书中内容。因为需要进行分享,就更需要学生对整本书的精读,让学生对于书籍内容进行再一次的梳理与掌握。其次,读书分享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肯定需要准备一篇分享稿来对其他人进行分享表达,在撰稿时对于书籍内容与自身感悟的整理,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再者,读书分享会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分享会进行分享时,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口语的表达与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从生疏到熟练,体会不同的语言交流内容,提升了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读书分享会还能够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和价值感。分享本身就是一种表达自身的过程,学生在进行了单独自主地整本书阅读之后,对深看这本书的理解与感动进行分享,其中的成就感与价值感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班级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了读书交流分享会的活动。本期阅读中,学生们主要阅读了《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几本书,学生们可以选择这几本书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学生们需要提前进行分享稿的准备,在分享会上,学生们首先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准备的书籍,而后学生们可以选择走上讲台,向全部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书籍读后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教师对读书分享会进行总结,对有信心展现自身,推荐书籍的学生进行表扬。读书分享会上,学生们有了表达自己,分享书籍的机会,能够提升自身表达能力,收获阅读书籍后的成就与喜悦。
3.5 多元评价,提高效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评价的重要性。
3.5.1 评价的原则。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原则。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评价。第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价。毫不吝啬的夸张和称赞阅读表现良好的学生,若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这样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遵循激励性原则,科学的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整本书的好习惯。第二,采取模糊性的评价原则。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课外阅读形式和地点等,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时间,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是在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也可以在家上网阅读,等等,对学生的评价采用模糊性评价,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三,多元化评价原则。一成不变的评价体系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评价的手段,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学生自评、家长点评、小组内成员互评等等,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正式自己,并在和同学互相评价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共同进步。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保证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第四,过程评价原则。阅读是帮助学生累积知识素材的过程,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课外阅读的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过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过程性评价,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
3.5.2 评价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首先,要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数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根据不同年级的必读书本和选读书本,对学生的阅读数量进行评价,确保嘘声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标制定的阅读量。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为了确保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出题测试评价和日常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出题测试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质量。比如,出一些填空题或者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某本书的作者、类别以及书中文物特点的掌握程度,和对整本书内容的熟悉程度等等,然后结合测试结果,选择出成绩最好的学生,做出表扬。对优秀的学生颁发阅读之星等优秀的称号,激励其他学生的进步。日常量化评价就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阅读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效果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有: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并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阅读。若没有教师的鞭策,能够自主、有效的进行阅读等等。
3.6 科学指导,制定计划。在小学语文整本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范围,然后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比如说,让学生一周时间阅读多少章节,阅读多少字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周计划升级到日计划,将阅读任务安排到每天。有了计划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除了阅读的数量可以制定计划,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目的。比如说,每次阅读要掌握哪些问题、要摘抄十句优美的句子等等。其次,就是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书本的改变,随意转换适合阅读方式,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探究,学习到文章的精髓。在完成阅读计划之后,教师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将主场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言交流,去和同伴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趣事等等,分享阅读的收获等等,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找到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差距,有效激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保证将交流的时间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进而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是新课标指导下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和意义,积极指导,并开展优秀策略,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探究策略效果,不断完善策略理论,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