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娟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10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合适的英语绘本引入课堂教学,作为英语课程的课外资源已深受各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笔者认为还是偏“功利”了。大多数一线教师将绘本阅读教学当成课内的阅读课文来教学,词汇,语法,句型操练一样不拉。当合适的英语绘本被当做“任务”一样来展开教学,训练语言时,“阅读”怎能真实发生?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1]英语绘本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但其本质还是“阅读”,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失去其“阅读”本质,纯粹追求其语用功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徘徊在低阶思维阶段。
小学高年级学生,母语阅读能力已经不弱,思维能力也逐渐深入,在英语阅读方面,说到底是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如果精挑细选的好绘本没有让阅读真实发生,那样的绘本阅读课该是多么遗憾!在经历过市级绘本教学展示课的磨课之后,笔者对小学高年级的绘本阅读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让阅读真实发生!
绘本最早是来自于欧洲的17世纪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后来又流传于西方被称之为图画书。曾经一位著名的儿童作家解释绘本为:绘本就是利用图画与文字二者结合起来组成的故事,学习绘本就算是不识字通过图画也可以了解绘本内容当中的大半意义,让儿童学习没有障碍,而绘本其中的内容材料多是取决于孩子所熟悉的场景,让孩子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绘本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儿童绘本本就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的,以图画为主,让文字做辅,将二者合二为一,呈现出文字简洁、画面精美、富有童趣的书本。英语绘本利用图片以及文字将英语知识深深的映入学生的脑海当中,又因为英语绘本的韵律性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1 英语绘本的选择不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绘本教学也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当中,但是我国小学英语虽然也运用了绘本教学,但运用的地区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在挑选英语绘本的时候可能挑选不出恰当的、适合小学生所使用的英语绘本读物。小学阶段,学生是在最开始接触英语知识,学到的英语知识也都是一些最基础的,所以小学生的英语知识还很薄弱,词汇量也比较小,无法清晰、透彻的理解英语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在挑选英语绘本的时候,忘记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挑选的英语绘本难度较大,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阅读。还有的教师挑选了一些没有版权的英语绘本,是一些网络读物,这类英语绘本往往内容不太严谨,总会存在一些单词或者语法的小错误,或者是文化误差,这样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照成记忆混乱,形成错误记忆,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后很难改变。[1]
3.2 绘本教学缺乏递进性。在我国,英语绘本还不是很流行,只有少部分地区引入了绘本教育,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初次接触英语绘本教育,所以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对英语绘本教学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足,教师只能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探索绘本的最好的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教师若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当中犯了错误,就不能层层递进的完成教学目标,将英语知识全部迅速的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没有递进层的知识。
3.3 不能合理利用英语绘本。因为英语绘本还没有在我国大部分流行,所以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就认识不到英语绘本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也很少引入绘本教学,只是偶尔的引用,这样是无法让小学生发散英语思维,提高英语兴趣,更不能很好的发挥绘本特点。还有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并依赖英语绘本教学,不将绘本教学和小学英文课本内容知识相结合,没有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绘本忽略了英语课本的重要性,这样也是非常不对的,若教师过于重视英语绘本,那孩子们就无法更好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还有的教师觉得绘本当中的图画没用,只让学生阅读绘本文本,不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看绘本当中的图画,这样就无法让英语绘本的故事性、生动性显示出来,那么英语绘本阅读也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2]
通过分析的现状可想而知,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拓展自己在英语绘本方面的知识面,反复阅读,仔细体会,精心挑选,从而能选择适合学生们阅读的英语绘本。其次,在绘本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一点点寻找绘本真实的教育意义,通过小学英语课堂合理运用绘本,在教育过程当中发挥出英语绘本的独特性。
我们的英语教材而言,受板块限制,很多知识比较单一,语法气息浓厚,小学高年级的语言仍然比较集中,大多是为了语法教学而创编的对话和文本,哪怕是故事也是缩减版,就像某些学生所言:“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当今社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开阔,知识面光,看待人事物已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教材的语言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真实心理。所以,挑选合适的绘本给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真实的人间百态、世间真情,在绘本阅读中领悟美术的精妙,品味语言文字与美术艺术的和谐统一,在绘本课堂阅读训练中满足他们的学习心理,加强他们的思维深度。可以说,绘本阅读课实际上是弥补了教材的单一性,作为教材的补充,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养料。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合适的绘本阅读对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心智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一堂精彩的绘本课,或许将是他们一生的明灯,指引他们前进;或许将会激励他们改变现状,积极向上;或许将会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段,绘本阅读课有必要,很重要,也是学生的需要。作为小学高年级英语老师,面对繁杂的教学任务,仍然要有这样强烈的意识,英语绘本课要上,而且要上出意趣,上出性情,上出真实!
我在选绘本时选了黑布林英语阅读小学D级的《Moony goes on holiday》。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月球上平凡生活中过腻了的月球人,看到了看起来美丽的地球,就去了地球,在地球上过了糟糕的一天,又回到了月球过自己的平静生活。这种回归本我的情感打动了我。绘本由一般现在时完成讲述,对六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故事结局出乎意料,让学生有读完全文的兴趣;绘本寓意深刻,让学生有读后品味其寓意的空间。
结合磨课经历,在高年级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我提出以下观点:
5.1 品“绘”,“绘”先于“本”,以“疑”促读。绘本,绘本,“绘”先于“本”。拥有唯美精致的图画,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是绘本的鲜明特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挖掘绘本图片的价值可以成为故事推进的有效手段。利用图片巧设“疑”,以“疑”促读,预测故事发展,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比如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了绘本的第一幅图,计划是详读第一幅图:第一次上课采用了“Where does Moony live?”来设疑直击平静生活的“无聊”主题,但少了学生“品绘”的过程,导致在后期体会Moony的心情时出现了理解缺失;第二次上课采用了“What can you see?”来设疑,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思维顿时活跃和开阔,图片边边角角的细节都被他们找到并解说出来,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后加上了恰当的引导,为后期的体会主人公Moony的心情奠定了信息理解基础。学生在关注图片的同时也尝试深入理解图片背后的内涵——颜色灰暗,每日事情单一,心情“无聊”。这个故事怎么一开始是“无聊”呢?后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在细细品味过图片之后,这些疑问都会在学生的脑中冒出来,促使他们想要读下去。
再比如在主人公Moony愿望实现终于来到地球时,那个画面上Moony是非常excited的,接下来是他糟糕的地球一日游。第一次上课,我直接呈现了他最后难过孤独的画面,然后设疑“What happens to him on Earth?”,让学生直接阅读,看图片和文本来回答问题。但因为是图文共同呈现,学生大多不看图片,直接从文字里找信息,没有图片的品察,没有信息差存在,纯粹成了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起来兴致缺缺;第二次上课,我没有将他在地球上的遭遇文本马上呈现,而是将他在地球上的那些遭遇的图片随机分配给了各个小组,每张图片会有两个不同的小组观察品味,每个小组独立“品绘”,讨论图片,然后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思考,每一张图片由两个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组内“品绘”所得。Moony糟糕的地球一日游被孩子们猜得八九不离十。因为是依据图片预测故事,学生们的猜测语言也非常丰富:
I want to make friends, but nobody understands me.
I want to buy some food, but I don't have any money.
I want to go in, but people drive me away.
I want to get on the bus, but the driver doesn't let me get on. …
在语言框架的帮助下,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主人公身处他乡无人理解的孤寂。这个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jigsaw reading的引入为学生获取每张图片的全部信息节约时间,实现团队合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互助中共同品察精巧的绘本图片;在经历了众多猜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了语言能力的锻炼后,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故事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呢?这些猜测到底是不是对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想要读下去的兴趣更浓了。这就是品“绘”,“绘”先于“本”,以“疑”促读!
5.2 品“本”,“本”串联“绘”,以读释“疑”。“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互为关联,图片补白文本,文本串联图片,同时也诠释图片未尽之意。
比如在Moony去地球之前,他邀请来自地球的宇航员Alex在家做客时,两人的不同观点其实已经为后文Moony糟糕的地球之旅埋下了伏笔,Alex认为他的家nice and quiet,但Moony认为too quiet,他想要听到声音,看见人。Alex提前告诉Moony “Earth is big and noisy. I think the moon is nicer”。到故事最后,Moony经历了吵闹孤独的地球一日游之后再次回到月球,他躺在野餐垫上说 “Home sweet home. It's nice and quiet”“No more noise and people for me. I want to stay on the moon”。这两段文字其实是呼应的,而这两幅图片是整本书在月球上唯一有色彩的三幅图(还有一幅图是Moony在自己家中换衣服)中的两幅,其他Moony在月球上的图片色彩都是灰暗的。为何在月球上这三幅图片是彩色的?因为Home sweet home. It's nice and quiet.
在第一次试上课时,针对去地球之前的文字,我采用的是看图听文本,补全文本内容,还随文识字了“noise-noisy”“nice-nicer”;对于回到月球后的文字,采用了听音跟读的方式,没有深入品味。去地球之前的随文识字环节,影响了故事文本的连贯性,词汇语法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读下去的兴趣;而对于回到月球后的文字处理太简单,学生没有和前面的文字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呼应环,部分学生无法从朗读中体会到之前文字的呼应。我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只能叫“文本处理”,而不是“阅读”!
所以我将这两个环节改进如下:在去地球之前的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先看图引导学生思考How is Moony's home?然后同时出示文本和音频,提问What do they think? Do they have the same opinion?边听边“阅读”并完成填空Alex thinks “Your home is ____ and _____.” But Moony thinks “My home is ____ _____.” 两人的意见不同以及不同之处是什么才是这些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是为后文买下伏笔。而到故事结尾前,也就是回到月球前让学生再次翻到前文,回顾Moony的月球生活Moony is missing his home. How is his home? What can he do on the moon? Let's read back. On the moon: It's nice and_____. He can______. He can_______. He can______. I want to go_____.这样的文字填空,让学生自然想到了和故事开头相呼应,原来一开始就是Moony想要的生活。其中哲理也呼之欲出。
品“文”,才能将三张彩色的月球图体会得更深;品“文”,才能串联起不具备全部信息的图片;品“文”,才能引领图片留给学生的空白,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点一盏明灯!
5.3 品“情”,未尽之“情”,享受“悦”读。优秀的绘本,具备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Moony goes on holiday》这个绘本虽然故事以“Home sweet home.”结尾,但它要讲的不止于此。在磨课过程中,我每研读一次,总有不同的感触:“吾心归处是我乡”,“看起来美好的不一定真的好”,“最好的地方是适合自己的地方”,“第一印象不代表全部”,“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不能将自己的这些感悟灌输给学生,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也应该有自己的“品情”过程。经过多次品悟,也经过多次试上,我最终选择了“The best place is the place that suits you.”作为绘本的情感升华授出。授出之后,我追问:Does Moony stay on Earth forever?(No, he doesn't.)
How long does he stay on Earth? (One day.)
During the one-day holiday, people laugh at him. No one helps him. There is too much noise on Earth. But, are there any nice and quiet places on Earth?(PPT图组地球上的好心人) (Yes.) Are there any nice people on Eath? (PPT图组地球上的美景)(Yes.) So if Moony stayed on Earth for a longer time, maybe he would find these. Boys and girls, if you were Moony, how would you choose?
A. I would(会) stay on Earth forever.
B. I would still go back to the Moon.
C. …
引发学生开展选择大讨论,没有对错,言之有理即可。课堂上学生热火朝天地进行了自己的选择,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大多数学生选A或选B,也都能说出恰当的理由。值得我高兴的是有一名女孩选择了C“Go back to the Moon and go travelling on Earth.” 这样思辨的观点,难道不是“让阅读真实发生”了吗?
品绘本中的“情”,可以是老师引领,但100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100个哈姆雷特,同样的100个人看同一个绘本就有100种情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已颇丰,但仍然与我们成人不同,让学生自己品味出绘本故事中别样的情感,比老师授予他们的更具象,更贴近自身,也能让学生从阅读真正走向“悦”读!
5.4 品“奇”,以“奇”为依托,激读后自主拓展。一本绘本,读中的事情,都发生在课堂上,但有意义的、能对学生生活有指导价值的事情都发生在课后。所以在绘本都读完,情感也品味完后,读后的自主拓展很重要,不能让阅读只发生在课堂上,真实的阅读是能真正影响学生生活、习惯、思维甚至一生的。
在教授《Moony goes on holiday》这个绘本的最后,笔者设置了“品奇”——请孩子们再次翻看整个绘本,找一找绘本中觉得奇怪的地方。我举了个例子:Moony在月球上是不用呼吸头罩的,Alex是要用呼吸头罩的,到了地球上,Alex不用头罩了,但Moony还是没有用头罩,好奇怪,怎么Moony在哪里的不需要头罩?为什么生活在地球的Alex却需要在月球上戴头盔?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大气状况。抛出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一下地球与月球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能体会到绘本故事是故事,有夸张,有虚构,不是真实的,但故事来源于生活,Alex还是戴了头盔,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的故事,最吸引人。
课堂上,学生们给出了更精彩的“好奇点”:
有的学生问:封面上Moony的旅行箱里到底装了哪些东西?借助这个好奇点,我让这名学生所在的小组课后用英语为Moony列举一下旅行物品清单,巩固学生对旅行物品的词汇,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于外出旅行生活常识的能力。
有的学生问:为什么Moony的脸是灰白色的?借助这个好奇点,我让这组学生去查证:月球生物的颜色是不是灰白色?灰白色在心理学上代表什么意思?科普月球知识的同时也将颜色和心理学的关联科普了。
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地球上的那些动物不愿意帮助Moony?借助这个好奇点,我布置这组学生再次深度阅读绘本,再读文本和图片,找出自己觉得地球生物不欢迎Moony的理由。依托这个好奇点所设置的这个课后拓展,是引导学生再读绘本,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给出自己的理由,没有对错,有道理就行。
还有的学生问:Moony为什么最喜欢那身小丑衣服?借助这个好奇点,我布置这组学生课后查阅小丑衣服的来历和意义。通过了解服装的意义,来再次感受Moony这个主角的心理,体会不同文化意识容易导致误解和隔阂,只有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才会让自己不被误解,人与人之间才没有隔阂。
学生还有很多好奇的地方,课堂上没有一一呈现,据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还是有很多好奇点的,说明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对这个绘本真正开始阅读了。课后依托好奇点的作业设置是一种读后的深度拓展,从一个绘本的细节阅读拓展开来,激发学生在读后展开自主的深度阅读,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课后状态了。
经历过这次绘本阅读教学磨课,笔者感触颇深,在课堂上学生们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远超老师预期,孩子们亮晶晶的目光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阅读课。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课堂上,图片要先于文字,让学生能在展开充分的想象之后,引发学生产生更多疑问来促读;文本要品味,绘本凝炼的文本要结合图片来更全面的诠释故事;要让学生经历品味情感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让阅读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