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炼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小学学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适宜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较为全面,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具有多个方向,以下逐一分析,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对数学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数学阅读代表的并不是表面上的概念解读,其中更包含着许多的数学能力,如判断思维、概括技巧等。因此数学阅读水平的提升需要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之上,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此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其之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师需要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保持高度重视,使其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精准把握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文字和符号等的数学含义,培养自身发散思维,提升注意力和逻辑缜密程度[1]。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考意识,鼓励其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当中,促进自身判断意识和逻辑思维的完善。以下是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的几点途径[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多种实践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新媒体技术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数学知识不再停留在字面内容的理解上,更全方位地完成知识化,使得学生获得新鲜的学习体验,确保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其次,新媒体技术可以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科知识的趣味性。数学知识较为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为严格,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全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最后,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提早接触新媒体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网络信息具备正确的辨别意识,有效筛选学习信息,找到促进自身成绩提升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概念知识、文字符号和答题技巧等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策略只能对数学教学起到单向输出的作用,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深化阅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在新媒体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创建学习情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进行转化,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具象的画面、图形等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借助精准的数据保证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丰富,搭建网络环境,教师能够借助网络的途径学习到更多先进的学习理念,多所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共享也为教师创新课堂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些都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时,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带领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具备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在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初步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述,逐字分析书中介绍两种图形的字面含义,为接下来的阅读能力提升打好基础,然后创建多媒体学习情境,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进行展示和归纳总结,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3]。
小学数学阅读与思考中的数学素材包含的内容十分全面,其中有数学知识概念、运算公式和运算法则等。教师要善于借助小学数学当中现有的素材对学生展开阅读指导,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的用来教学的数学素材,将其融入到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出阅读与思考的作用,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素材进行编辑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关键词时能够推理出素材中涵盖的基本信息内容;同时,能够找出相应的隐藏条件和题目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分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历阅读分析、思考和探究,使其结合素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此有效提升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对学生展开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学,首先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其中的问题信息,并结合自己发现的信息内容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如:“某一个公园的售票处标价,成人票每个人10 元,儿童票每个人5 元,小明共有100 元钱,他购买6 张儿童票,还剩下多少钱?”结合该问题,学生很快阅读分析得出式子:100-6×5=70 元。之后,教师继续出示情境问题引导:“小明有100 元钱,又来到这个公园,购买了8 张成人票和2 张儿童票,还剩多少钱?”学生阅读后列出式子:100-10×8-2×5=10 元。基础问题引导完毕后,教师可以继续结合这道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并要求学生结合式子,对应出已知条件的信息。式子如下:(1)8×10 +5;(2)
100-9×10-5;(3)100-(7×5 +3×10)。其中,第一个式子8×10 +5,学生就可以结合条件解释为,小明购买了成人票8 张和儿童票1 张。通过让学生按照这些式子,结合已知条件和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概念进行解释,不仅能够帮助其掌握这一知识的相关原理,还能有效锻炼其从底层逻辑入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创新,良好的数学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需要掌握解题方法和整体的数学思维。因此,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使得学生具备更多学习途径,加强监督指导,也会对拓展其数学视野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落实监管机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平台凸显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优秀和不足之处,在多个方面感受到教师的赞赏和鼓励,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有效的评价系统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系统能够让学生更方便感受到教师的指导,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思维,对于解题思路的拓展和思维的提升都有针对性的指引。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其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奖励机制,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便于学生及时意识到自身的能力不足和阅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在严明的制度指引下拓展学科视野,感受到更多多边形面积的实用之处,理解推导过程,深化学科思想[4]。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借助公式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意识。
数学教学中,阅读学习与实践练习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在网络上寻找并积极引入经典例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通过将阅读与练习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在阅读与思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具体数学概念和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使其在阅读中能够逐渐将自己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连接与巩固,从而逐渐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并掌握快速解题的技巧,以此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环境、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在进行同一数学内容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阅读能力差异,这样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无法避免,教师要做的不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是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找到适宜其理解能力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含义和数学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意识,能够使用创新的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就是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方式之一,在新媒体技术应用背景下,合作方式也丰富多彩,教师应该将二者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效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倍数与因数》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使其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正确的求取因数或倍数的方式,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该环节涉及的概念内容较为繁琐,需要学生逐步把控,教师可以将其展示在大屏幕上,借助不同的色彩标记,帮助他们找到关键字词,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阅读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合作环节,开展竞争与合作项目,进行小组间的技能比拼,培养学生应用因数与倍数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全面塑造正确的学科素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5]。
教师在授课中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数学阅读的机会,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同时,经常展开数学题目的阅读,还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整理整合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词,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培养其探究思维。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为例,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已经统计好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当中的信息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能够学会统计和梳理表格当中的数据。例如,多媒体出示某一个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之后动态展现出相对应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当中的“合计”是如何计算的,说出条形统计图当中的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个人等等。通过创建这一阅读机会,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使其自行梳理和分析信息,不但能够帮助其进一步掌握有关于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还能引导其更加缜密地进行思考,有效强化数学阅读理解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阅读技巧和思维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教师应该深度把控数学教学思想,积极寻求更多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知识结合的途径,及时解决现有的学习问题,正确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丰富课堂内容,创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