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佩琴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是由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W.M.Thackeray)所著。《名利场》语言生动活泼、泼辣讽刺,完美展现了十九世纪英语的地道表达,是本研究的完美语料。它将人世间的名利场刻画得淋漓尽致,幽默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同时引发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学的深刻探讨。1957年,杨必先生将《名利场》翻译并引进国内,该译本自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可以称为中国翻译史上一部著名的译作,一直以来为后世译者视同至宝。40年后,著名翻译学家荣如德先生于1999年重新翻译该著作,给人们带来全然不同的视觉享受。杨必先生与荣如德先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进而创作出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两种译本。文章基于多元系统理论,将1986年出版的杨必汉译本与2011年出版的荣如德汉译本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两种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学界的翻译理论研究逐步从语言学转向朝着文化研究转向过渡,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在这个过渡阶段发挥着重大作用。翻译学家根茨勒(2004)曾表明,多元系统理论对西方翻译研究的影响深远,该理论不再对翻译文本进行单独研究,转而将翻译放于文化背景和文学系统中来探讨。多元系统理论自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赫曼斯(1985)曾经指出多元系统论过于二元化,并且带有决定论的痕迹。在多元系统论的发展方面,勒菲弗尔(2004)联合翻译研究、权力以及思想意识等,将多元系统内的制约、多元系统里的关系张力总结成“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个要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多元系统理论仍没有得到国内翻译学者的重视。我国学者率先引进并将多元系统理论融入翻译研究中。其中,翻译学家张南峰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走出死胡同 建立翻译学》的文章,最先开始向中国介绍多元系统理论。翻译学家谢天振于2003年发表了《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一文,进一步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与概念进行了推介。此外,也有学者指出了多元系统论的局限与不足。于德英(2004)将多元系统理论追本溯源进行梳理,并列举了多元系统论译者主体性缺场、心理主观主义和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够等三点局限性。近年来,将多元系统论应用于文本分析方面的著述同样颇丰,从多元系统论的观点看《红楼梦》《瓦尔登湖》乃至中国武侠小说译介等。
多元系统理论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指社会中各种相关的系统,即经济、政治、语言、文学、意识形态等相关系统的集合。多元系统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有时候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使得一些系统从边缘移动到中心,抑或是从中心移动到边缘。埃文·佐哈尔提出将翻译放在历史文化环境中来探讨,并且将其和原创传统文学放于同等位置。在多元系统理论里,一个民族的文学文化地位能够决定翻译文学在该国多元系统中是“边缘”还是“中心”地位。若民族文化位于该国文化多元系统的主要地位,翻译文学则位于次要地位。此时译者较多运用“归化式”的翻译策略,那么译文就侧重在本国语言里找寻已经存在的表达方式。若民族文化位于该国文化多元系统的次要地位,翻译文学就位于“中心”地位,翻译行为就倾向于引进或开创新的方式来充实自己国家的行文以及交流,因此译者大多使用“异化式”的翻译策略。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里,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翻译文学需要服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此时翻译文学强调政治导向,通过引进外国文化来推动本国文学的进步。因而,此时翻译文学位于文化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杨必先生的译本于1957年出版,他倾向于运用贴近汉语语境的话语进行文本翻译,其译本较倾向运用古典白话文的行文。荣如德先生的《名利场》汉译本首次出版于二十世纪末,此时英语逐步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国内的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英文行文表达方式。在这种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翻译文学位于文化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因而荣如德先生的汉译本大部分都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 1:The Major's visit left old John Sedley in a great state of agitation and excitement.
杨译:少佐来过之后,约翰·塞特笠老头儿兴奋得不得了。
容译:少校来访之后,老约翰·塞德立一直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
在此句的翻译中,杨译文与容译文在词汇表达上有较大差异,首先,对于“old John Sedley”的翻译,杨译文结合汉语的灵活性,译为“约翰·塞特笠老头儿”,显得语言生动活泼,运用的是归化策略;而容译文顺从英语的表达习惯,直译为“老约翰·塞德立”,运用的是异化策略。其次,对于原文中后半句中的状语短语的翻译,杨译本运用生动且地道的汉语表达,翻译为“兴奋得不得了”,运用的是归化策略,而荣译本则维持原文的语序,直译为“一直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采用的是异化策略。
例 2:...and were astonished to find their daughter in the little passage in the embrace of a great tall man in a blue frock-coat and white duck trousers.
杨译:他们看见一个大高个儿的男人,穿着钉长方扣子的蓝色外套,底下是白色细布裤子,站在门口抱着女孩儿,心上老大诧异。
容译:随后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女儿在小小的过道里竟被穿蓝色外套和白帆布裤子的瘦高个儿紧紧搂着。
由于受汉语重人称表达习惯的影响,同时迎合当时白话文的表述方式,杨必在译本中使用较多主动语态意义的表达。而随着中西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汉语潜移默化地被英语重物称表达习惯所影响,在对话交流及书面写作中运用较多被动语态的表达,荣如德译本便是如此。因此,在该例句中,对于后半句状语的翻译,杨必运用主动语态,将该处译为“一个大高个儿的男人……抱着女孩儿”,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而荣如德运用被动语态,将该处翻译为“他们的女儿……竟被……瘦高个儿紧紧搂着”,其运用的是异化策略。
例 3:“Didn't you see how he shook all over when you asked if he was married,and he said,‘Who told you those lies?’ O Ma'am,” Polly said,“he never kept his eyes off you;and I'm sure he's grown grey athinking of you.”
杨译:玛丽说:“他问您说:‘谁在造谣言?’一边说一边发抖,您难道没看见吗?嗳唷,太太啊,他的两个眼睛一直瞧着您。我想他准是因为生相思病所以把头发都想白了。”
容译:“您问他是不是已经有了铎炳太太,他说‘你听了什么人的胡说八道?’当时他气得全身发抖,您难道没瞧见?哦,我的好太太,”玛丽道,“他始终一眼不眨地瞧着您;我敢肯定,他的头发是因为想您才变白的。”
该例句中对于语气词“O Ma'am”的汉译,杨必译为“嗳唷,太太啊”,彰显出汉语中语气词的独特韵味,表达丰富情感,运用了归化策略;而荣如德译为“哦,我的好太太”,相对而言语气显得更加平缓,运用的是异化策略。因为译者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在译本中能够体现出杨必受到古典白话文学的熏陶,如在翻译后半句“I'm sure he's grown grey athinking of you”时,她使用“准是”“生相思病”等词语,其都属于传统白话文,体现出归化策略的使用;而荣如德译本则采用“是”“想您”等词语,比较符合现代文学的语言风格。
例 4:Shortly after Jos's first appearance at Brompton,a dismal scene indeed took place at that humble cottage,at which the Sedleys had passed the past ten years of their life.
杨译:乔斯到柏朗普敦去过不久之后,住在塞特笠小屋的人都伤心了一场。塞特笠一家在这所简陋的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年。
容译:在焦斯到布朗普顿与家人第一次团聚后不久,塞德立老夫妇度过一生中最后十几年的那栋简陋的小楼里出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
两位译者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可以看出,杨译文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翻译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无灵主语“dismal scene”转换为人称主语,将该句翻译为“住在塞特笠小屋的人都伤心了一场”,并且用两个短句表达原文中的长句。而容译文采用的是异化翻译法,保留原文的长句形式,把定语从句整体前移作为该句的定语成分,把源语言中充当谓语成分的物称表达作为人称主语,其语言表达习惯与原文大体一致。
例 5: Jos,although provided with some of the most splendid vests that Calcultta could furnish,thought he could not go to town until he was supplied with one or two of these garments.
杨译:乔斯已经在加尔各答买了几件背心,在当地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漂亮,可是他觉得走进伦敦之前,非得再买一两件橱窗里摆着的新背心。
荣译:焦斯虽然已有好几件在加尔各答所能买到的最华美的背心,但他认为近伦敦前非得再添置几件不可。
该句原文是由一个主句加上让步状语从句构成,在翻译该句时,保留原文的让步意义,用“虽然……但是……”关联词将该句联系起来,整句翻译为:“焦斯虽然已有好几件在加尔各答所能买到的最华美的背心,但他认为近伦敦前非得再添置几件不可。”采用的是异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文跳出原文的框架,将原文的让步状语从句翻译为两个小句,为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将主句也拆分成两个小句,用逗号连接,采用的是归化翻译策略。
例 6:The fact was,as he had bought it himself,though he never said anything about it,it never entered into his head to suppose that Emmy should think anybody else was the purchaser.
杨译:都宾虽然并没有把买钢琴的事跟别人说起,可是也没有想到爱米会以为钢琴是别人买的。
容译:事实是这样的:他自己买下了这架钢琴,虽然他从未提过此事,却也从未想到过爱米会以为是别人买的。
在该例句中,对比杨译文与容译文的句式表达可以看出,容译文保留了原文的表述顺序,运用了直译的方法,保留英文的写作思路与句式表达,将源语言对应译出,采用的是异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文考虑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调整原文的语序,将两个让步状语从句结合成一个小句,再将主语“都宾”提前,精简原文表述,使语言更加地道流畅,运用了归化翻译策略。
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杨必与荣如德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对《名利场》进行详尽翻译。总体来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中国传统文化位于主要地位,而翻译文学在国内的多元系统内相对位于较“边缘”地位,杨必先生的译本偏向于运用归化策略。而二十一世纪前后,本国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位于较次要地位,而翻译文学在本国多元系统里相对位于“中心”地位,荣如德先生的译本更倾向于采用异化策略。如今,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与汇合,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正在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