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2022-11-19 10:46黄小红
读与写 2022年13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中华

黄小红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 福建 宁德 355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之根本,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久经不衰,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创新,我们也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和时代相符。

1.从正确的角度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的《品德与法治》教材中,我们发现,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主题教育。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多方面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选取适合学生的,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1.1 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低年段在其他主题教学中,充分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引用《三字经》《弟子规》等。在小学的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志者事竟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文名句,还可以学到《静夜思》《望月怀远》等古诗。这些古诗词含有很深刻的传统文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这些古诗词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德育熏陶。

1.2 在传统节日中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时机。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向学生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可以鼓励学生们介绍他们家乡在传统节日中独特的风俗习惯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汲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主题教学的课目,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在教材中也有涉及。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中“大家一起过春节”,对汉族过春节时穿新衣、包饺子、贴春联等一些习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对各个民族的特色进行了介绍,“多样的传统新年”这一部分介绍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习俗: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藏族人会在藏历新年时跳锅庄舞,庆祝新年的到来;蒙古族的小姑娘会给长辈献哈达,来表达他们的爱;苗族的姑娘挑着稻花鱼回家看望父母,欢度苗族新年,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育他们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表达对家人、长辈的爱。

1.3 在传统建筑中寻找。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文化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其中还包含了科技文化,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各个民族的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些建筑文化传承千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500岁的楼阁”,绘本故事《傣家竹楼的传说》中介绍的“傣家竹楼”,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在对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以及多种多样的设计元素进行介绍时,也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些中华民族典型建筑的历史文化等。这些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典型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设计方面独具一格,可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建筑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1.4 在民间文化中寻找。各个地区的民间文化反映出了每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生动表现。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介绍了马头琴、竹编、藏袍、千人糕、竹筒饭等,第16课《家乡新变化》对糖画、剪纸、说快板、演地方戏等不同的手艺进行了介绍,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它们产自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把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结合,它们的产生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5 在民风民俗中寻找。在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时,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独特风俗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开展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奇妙的节日风俗”让学生对中国的节日风俗有了深刻的认识,更能了解不同风俗体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2.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源动力

2.1 立德树人的实现要依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立德树人应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沃土之上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要求,则要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帮助,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历史中沉淀,其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让它有了无穷的智慧,实现了精神文化与人的信仰的融合。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参考。首先,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学生的内容,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仁”在我国的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立德树人的实现也离不开“仁”,所以立德树人的实现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第三,要想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还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内涵,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体现,精神追求包括了为民族发展提供力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教师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其作为智慧宝库的价值。

2.3 立德树人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动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立德树人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符,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所以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培养正确的观念,实现对文化素质的提高。

3.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教学方式

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其作为联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纽带。把经典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补充手段,在教育中推动学生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 在经典教育中增添对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注重对经典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和其他学科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典的教学之中,把经典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让经典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学生在经典学习中得到教育。

3.1.1 开设经典导读课程。老师选择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文学作品,开设经典文学导读课程,教师在经典文学导读课程当中,将会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对学生讲述这些经典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得到文化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精神。在经典导读课程当中,除了教师对于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来设置不同的话题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针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当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来加深学生们对于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3.1.2 邀请名人解读经典。开展“名人讲坛“等活动,邀请专家来开设经典文学讲座,从关于当代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等方面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对经典的文学的介绍以及深入讲解,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能得到文化的熏陶。

3.1.3 开展师生讨论会。开展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习经典,把学生按照研究内容和特长分组,进行小组学习,组织专题讨论、主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实现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

3.1.4 组织经典传唱活动。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班级以歌唱小队的形式,举办“传唱经典”等活动,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对经典进行传播,通过演唱、舞蹈、器乐等方式来打造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有更高程度认知。

3.2 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学生的价值观处于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大对学生价值观的指导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而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强大的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在课堂教学之外,需要举办多种多样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同时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3.2.1 开展内化认同的师生对话。教师要对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开展学生的对话,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讨论。教师要结合社会上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来与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可以在讨论中辨别对错,培养学生善良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自觉的道德认同,让学生在心中根植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激之情。

3.2.2 开展激发情感的师生对话。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可以举办激发学生情感的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对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焦虑、压力、浮躁、盲目等情感问题进行排解,与学生展开对话,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的提高,让学生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能健康地成长。

3.3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社会实践对道德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道德的培养重点放在实践上,要做到知行合一,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从内在上规划人的精神需求,在外在上规定人的自觉行动,体现实践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有很多的实地教育场所,可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来进行道德实践,培养学生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人格素养,鼓励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对他人和善友爱;积极组织爱心公益活动,例如敬老爱老、关爱残疾儿童等,营造一种热心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校园气氛;积极开展学生诚信讲座,鼓励学生讲诚信,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校园氛围。

4.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

大力发扬核心思想理念,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仁爱、诚信、正义、责任等。在四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中,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家中多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关心家庭的情况,可以增强责任意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弘扬传统美德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在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传递者》一课中,教育学生要关心、帮助他人,通过阅读相关链接《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阅读角《特殊的岗位》,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是一门学问,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感受到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让中华人文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心存感恩,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二年级上册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中,“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把遵规守纪与互助、不吵闹、认真做操这些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让学生把实践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养成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在四年级上册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教育学生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中让孩子把勤俭节约作为一项自我要求。

5.用新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呈现

5.1 实现德育一体化。用不同的方式,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社会活动实践、学习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从教师到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堂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多方面多角度来实现“四个一体化”:要达到课上课下一体化,不断地完善德育学科课程、实践课程、文化课程的一体化体系。要实现知情意行一体化,加大实践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要积极打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体化平台,加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利用地域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发展“红色文化“,让地区的红色文化与学校文化联系起来,创建红色校园,使文化得到继承并充分发扬,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发展。

5.2 寻找文化传承新路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持其发展永远具有活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让课本上的知识更加生活化,更全面地认识、了解社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5.3 构建全新的发展体系。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要对优秀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淘汰一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中,介绍了风俗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风俗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春节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是现在放鞭炮成为了许多地方明令禁止的事情。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如重阳节的敬老风俗等,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继承文化要懂得取舍,继承和发扬的文化既要与当今时代潮流相符合,也要保留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流传。

5.4 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首先,提倡让学生多读经典,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经典名著上,让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二是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热心帮助、知恩图报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对家长和老师心存感恩,知道要回报社会。三是通过网络媒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目前网络媒体发展迅速,老师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还可以借助媒体、广播、社交软件等方式来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在校外建立的传统文化传播基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

6.小结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我们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代人非常重要的责任,小学生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关系到他们人格的形成。教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品格,将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精神进行结合与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传承,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中华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