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不同产业选择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
——基于南疆S县K乡的调研

2022-11-19 03:15:28米尔夏提买合木提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乳鸽手工艺品减贫

蒲 洁,米尔夏提·买合木提,丁 宇,苏 洋,余 红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减贫工作的重点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持续稳定增加农户收入、促进长期减贫[1,2]。扶贫产业涉及面广、带动人口多,对解决相对贫困作用大,其能否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减贫成效,是实现相对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3,4]。农民合作社不同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等其他市场主体,其具有天然的服务性和减贫性特征,被视为实现减贫的市场主体和载体[5,6],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7];其可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扶贫产业[8,9],在持续减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献表明,贫困地区缺乏产业基础,需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10],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等方式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鲜明的减贫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带动相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是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减贫的重要途径[11-14]。但是这些研究只阐明了产业减贫原则和方向,而南疆地区资源贫乏,产业基础弱,如何根据产业减贫的原则和方向选择因地制宜的特色主导产业,从而达到持续减贫的效果,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对农民合作社参与减贫成效有什么样的影响,合作社如何通过不同产业选择带动农户持续减贫,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新疆S县K乡的调研,探析农民合作社不同产业选择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

1 研究概况

1.1 调查区域

K乡位于新疆南部的S县东南部,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乡镇。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养殖牛羊和家禽为主,2018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066.7 m2,增收渠道单一。近年来,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该乡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制种小麦、复播谷子的种植,同时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该乡合作社类型也从单一的种植业合作社发展到养殖业、手工业、加工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并存。

1.2 调研过程

通过当地扶贫工作队提供的合作社名录与联系方式,选择了农产品产业不同的5家合作社作为调查对象。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电话收集调查区域合作社产业、规模状况等资料。于2021年3月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预调研,并对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半结构性访谈。根据预调研结果,为了突出不同产业的减贫效果,剔除了产业链不完善和业务相似的2家合作社,最终选取了民族手工业、果蔬育苗和乳鸽养殖3家典型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

2021年4月2 次赴该乡正式调研。每家合作社的调研选取理事长1人,技术部门2人,生产部门2人,销售部门2人,社员3人,每家合作社共选10人;调研组利用2周时间完成深度访谈,将访谈结果整理形成3万字左右的文字记录,成为本研究一手数据资料。

2 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减贫的成效

2.1 民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2.1.1 产业选择 S县民族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促进当地建档立卡户更好就业,K乡民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6月成立伊始就选择了包括各类手工刺绣、木制品加工、民族乐器等手工艺品加工销售作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

2.1.2 运营模式 合作社依托扶贫搬迁项目,建立了手工艺街,统一对社员进行管理并分配手工艺品作坊,产品由合作社集中销售。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与当地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拓展网络平台销售模式,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发布信息促成交易,按照客户需求为社员拉来大量订单。

2.1.3 减贫成效 合作社选择民族手工业在增加收入和扩大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销量逐年增加,合作社带动吸收当地建档立卡户入社步伐逐渐加快,目前已吸纳民族手工艺制作农户46户,生产销售民族手工艺品46种,民族手工艺成为社员的增收突破点。手工艺品种繁多,手工艺品原材料不需要合作社提供,合作社为手工艺人提供作坊场地和销售市场,解决了手工艺人场地和客源的问题。拥有自己作坊的社员,生产规模和销路都逐步扩大,同时合作社为其拉来大量订单,促使每个社员收入超15000元/年。

2.2 酷香乳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2.1 产业选择 K乡一直以来都有养殖乳鸽的传统,但养殖规模不大。为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于2015年11月成立了酷香乳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乳鸽养殖、加工与销售产业作为主营业务。

2.2.2 运营模式 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再与养殖户社员签订回收协议,合作社为确保养殖户利益,统一提供种鸽,还为养殖户提供建棚指导与设计,由技术员传授养殖技术,提供养殖乳鸽防疫技术咨询和指导,养殖户社员分散养殖,乳鸽由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主要提供给县内以及周边餐饮企业,带动养殖户致富。

2.2.3 减贫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社员平均销售乳鸽400只/年,鸽蛋1000枚/年,年纯收入在1000~15000元。合作社社员也由2016年的116户增加到2020年的209户;合作社带动村里其他农户参与到乳鸽养殖业,累计带动社员209户;人均增收约2500元;同时合作社建设的乳鸽加工厂吸纳本乡10人就业,每月工资可达2000~2500元。

2.3 果蔬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

2.3.1 产业选择 K乡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制约了农户收入。2018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驻K村“访惠聚”工作队帮助下,K村转换思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果蔬育苗特色种植,统一收购、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培育、生产、销售瓜菜种苗作为主要产业,由农业科学院专家负责技术传授和培训,成立果蔬育苗合作社。

2.3.2 运营模式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工作队+科研+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土豆、西红柿、茄子等反季节蔬菜,利用社员房前屋后的空地搭建温室大棚进行设施果蔬种植,农技专家为社员提供建棚、播种、培育等技术培训指导,依托合作社和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

2.3.3 减贫成效 2020年,合作社社员已建成400个温室大棚,每个温室大棚纯收入达到8000~12000元/年,仅大棚蔬菜就能为每户增收约3000元/年,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农户为扩大种植规模和满足果蔬储存保鲜的要求,建设了果蔬冷藏库和育苗中心,拥有了产业链,并安排42户农户到育苗中心工作,工资2000~2200元/月,同时带动400户农户增收。

3 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减贫成效差异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不同减贫产业的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农户增收,但减贫增收成效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K乡果蔬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酷香乳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民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效果较差(表1)。

选择不同减贫产业的合作社在减贫增收成效方面为什么会存在显著差异,产业减贫相关研究认为,产业减贫要发挥减贫作用,需要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对相对贫困人口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本、技术体系、就业创业、基础设施等提供适度的支持[4]。深入探究产业减贫的内涵可以发现,产业产品属性特征、产业产品附加收益特征以及产业产品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会对减贫效果产生显著影响[15,16]。

3.1 产业产品属性特征的影响

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的产品品质与是否能够获得外部资本、技术等有效支持以及从事产业经营的内部人力、物质资源具有直接的关系。合作社产品品质的高低决定了合作社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直接影响合作社带动减贫的效果。

以民意手工艺品合作社为例,合作社社员制作的手工艺品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能否受到市场的青睐,进而影响社员收益。合作社可以为社员提供工艺品制作原材料、生产技艺以及特色设计方案等来提高制作手工艺品的品质,但这些方面对于社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少数社员可以达到手工艺品生产技艺制作标准以及特色设计方案制作的要求,这就直接影响到合作社手工艺品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质的提升,从而限制了减贫效果的提升。

酷香乳鸽养殖合作社的的产品以肉鸽为主。乳鸽的品种是影响肉鸽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劣质种鸽会使乳鸽繁殖和生产能力大打折扣,从而大幅度降低养殖户收益。与农户自行获得种鸽相比,合作社统一负责提供种鸽,有效降低饲养风险,使鸽子的品质得到有效保障。除品种外,种鸽养殖技术也是影响其品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种鸽饲养对于人工孵化室、消毒室和锅炉房等专业设备以及孵化、消毒和防疫设施等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若社员自建鸽舍进行散养,则肉鸽患疫病的风险较大,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员提供了养殖、防疫技术指导,可以一定程度消除这种风险。与民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相比,乳鸽养殖业合作社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对产品品质提升的支持程度有所提高。

对于果蔬育苗合作社而言,工作队和农业科研院所多方面的外部资源可以从提供品种、技术支撑、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为社员提供支持,使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地膜、营养钵、种子等物资,依托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提供完善的种植技术,保证了设施蔬菜种植所需要的温度和通风等种植条件。与入社之前粗放的种植方式、有限的产品数量、较低的产品质量的情况相比,合作社可以在品种、技术、市场等方面全方位对社员提供支持,这可以大幅度提升果蔬育苗产品品质,因而获得了较好的减贫效果。

上述分析表明,在产业产品属性特征层面,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的减贫效果的差异与产业对社员在资源、技术、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程度有关。这种支持直接影响了合作社产品品质的提升幅度,进而对不同产业合作社的减贫成效产生影响。

3.2 产业产品附加收益特征的影响

提高产品附加收益以及控制成本是农业产业化获得更高收益的重要途径[17]。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带动减贫的效果与不同产业产品附加收益紧密相关。不同产业由于提升产品附加收益所付出的附加成本不同,从而造成对合作社社员减贫成效的显著差异。

以民意手工艺品合作社为例,提升手工艺产品附加收益的附加成本主要包括场地、手工制作技艺、特色设计方案、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于未入合作社的农民而言,这些附加成本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民意手工艺品合作社可以为社员提供场地,而在手工制作技艺、特色设计方案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很少,无法解决附加成本高的问题,缺乏打造合作社完整的手工艺品加工产业链的能力,对于产品附加收益的提升还远远不够,从而带动农户减贫的效果有限。

乳鸽养殖合作社附加成本主要包括肉鸽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于未入合作社的农民而言,附加成本太高;而合作社通过建设肉鸽加工厂,进行统一加工、检疫、运输和销售,为农户承担了大部分的附加成本,初步形成了肉鸽养殖、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条,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产品附加收益,进而有效带动社员减贫。

对于果蔬育苗合作社而言,提升果蔬育苗产品附加收益的附加成本主要包括粗加工、冷藏、运输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成本等方面,其中储藏与加工环节附加成本消耗较大。合作社通过工作队和农业科研院所外部资源的帮助,可以有效解决果蔬品种、冷藏、技术支撑、产品粗加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销售所有环节的附加成本,形成完整的设施果蔬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有效提升产品附加收益,因而减贫效果最好。

上述分析表明,在产业产品附加收益方面,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的减贫效果的差异,与产业帮助合作社有效承担产品附加成本的程度有关,其中民意手工艺品合作社没有解决高昂的附加成本,乳鸽养殖合作社承担了较多的附加成本,果蔬育苗合作社承担了产业链条中所有的附加成本,这3种产业产品附加收益存在的显著差异影响了其减贫成效。

3.3 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特征的影响

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带动的减贫效果与产业的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密切相关,即不同产业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存在的差异会影响产业减贫的成效[18]。

以民意手工艺品合作社为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的技术难度要求较高,但当地有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的传统,多数属于家传技艺,农户习惯分散完成制作,合作社在技术培训方面无需过多的投入;未入合作社前,由于农民手工艺品制作规模分散、品牌意识低、销售渠道缺乏等因素导致农户制作的手工艺品存在着较高的市场销售风险,而合作社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方式,解决了手工艺品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但在提升品牌形象和完善品牌建设方面还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带动社员减贫效果很有限。

对于乳鸽养殖产业而言,合作社可提供标准化鸽舍,实现集中喂养、饲料统一供应,并且还聘请专业防疫技术人员统一处理疫病,进行专业防疫技术培训,可以大幅度降低肉鸽疫病发生率,这种技术水平是农户自己养殖所远不及的;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鸽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合作社通过与周边饭店、企业的合作,实现统一销售,扩宽了销售渠道。合作社通过统一养殖、统一销售有效降低了社员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进而有效带动了社员的减贫。

对于果蔬育苗产业而言,设施果蔬种植技术难度较大,多数农户并不会使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蔬菜育苗。合作社可以通过工作队和农业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对社员在果蔬品种选择、冷藏、种植技术、温室设计、环境调控、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统一技术指导,有效降低了社员果蔬育苗生产的技术难度。在市场风险方面,果蔬市场需求量大,通过合作社进行果蔬粗加工后冷藏、统一销售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市场风险,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带动了就业,因而获得了最大的减贫效果。

上述分析表明,3个合作社在选择的产业减贫方面,有效降低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的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减贫效果的差异。

4 结论

本研究以3家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探讨农民合作社不同产业选择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

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的减贫效果的差异与产业对社员在资源、技术、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与产业帮助合作社有效承担产品附加成本的程度、与有效降低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的程度均密切相关。因此,合作社选择减贫产业时,要重视产品属性、附加收益、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等特征;通过在资源、技术、设施、市场等多环节上的支持提升产品品质,在加工、品牌建设环节上为社员承担和解决产品的附加成本,通过外部资源的技术支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降低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进而使农户减贫效果达到最大化。

不同产业产品属性特征、附加收益特征以及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特征对合作社产业减贫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由于当地根据“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鲜明的减贫主导产业往往会影响合作社选择减贫产业的方向。因此,当地培育减贫主导产业和合作社在选择产业带动减贫方面,要重视选择产业与产品属性、附加收益、产业技术和市场风险的匹配。合作社选择不同产业带动减贫时,要充分考虑到产业对社员资源、技术、设施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程度、帮助合作社有效承担产品附加成本的程度、有效降低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程度,因地制宜选择减贫效率较好的产业,从而取得最大的减贫效果。

猜你喜欢
乳鸽手工艺品减贫
石岐乳鸽,满足你的味蕾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38
理解发展和减贫
科学(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8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9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4:08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48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养好乳鸽五注意
12
养好乳鸽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