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2022-11-19 03:15傅晓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红色

傅晓芳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1100)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老区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是实现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始终要明确文化振兴的基础性作用,从源头整顿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化的质量。要秉持“记得住的乡愁,留得住的乡味”的家国情怀持之以恒发扬乡村文化。只有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川陕革命老区目前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依旧相对落后,红色文化是迎合乡村振兴战略、使其跟上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的良策,但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对其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以期更好地紧随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主题。

1 相关概念

1.1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主要分为物质形态文化与非物质形态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内生出的先进文化,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中国特色[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寻红色文化出路成为必然。革命老区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使革命精神永续,满足乡民精神层面需求的同时鼓励乡村民众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之中。

1.2 川陕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革命老区通常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众建立的红色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民众坚实的后盾。川陕革命老区有着光荣悠久的革命斗争史,红色文化资源大体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刻有153名城固籍革命烈士姓名,2001年被确定为爱国教育基地;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拥有规模巨大的红军石刻;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被称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汉中市迄今现存遗址遗迹160余处,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不计其数的革命历史物件。此外还有红军血战剑门关、苍溪红军渡等著名遗址遗迹,物态性红色资源不计其数。其二为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川陕苏区精神,川陕苏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川陕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与良好品质,共产党执政的坚定信念就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3]。川陕苏区精神在革命老区红色精神的共性之上,受巴山文化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精神,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等。川陕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是先辈们用生命凝聚的精神财富,而今与新时代特征结合,依托红色基因孕育出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国家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国家陆续推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协调城乡经济共荣。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振兴是关乎其现代化进程的必要环节。红色文化为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在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迈入现代化进程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精神,敢为人先、不折不挠、无私奉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风范,带领乡村人民不断脱贫向富。而今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新冠疫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川陕革命老区更要凝聚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促进乡村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2 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困境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乡村在真正落实政策时会有所偏向,川陕革命老区亦是如此,重心主要是振兴经济。产业兴旺能解决物质匮乏问题、带动地方富裕,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文化振兴在其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红色文化是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依托的经济产业才能长盛不衰[4]。川陕革命老区在开发实践中会面临各种的问题,例如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产业特色未凸显、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造成产业链断裂等,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2.1 绿色资源未能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曾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山绿水既是大自然馈赠的物质财富,也是宝贵的经济财富[5]。川陕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具备天然优越的种植条件;拥有天然气储量1.9万亿m3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目前,在南充、巴中、广元3市已发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达200余种;野生动物300多种,珍稀植物有数十种。此外,川陕革命老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宜人,在陕南境内的大巴山素有“千里秦岭、千里汉江”的美称[6]。

虽然川陕革命老区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绿色资源目前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呈现绿色产业与红色文化割裂的局面。其遗址遗迹分散于各个景区的角落,相关旧址过于偏远,革命战争年代天然优越的地形条件如今成为红色资源开发的一大障碍;红色文化遗址依旧是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枯燥无味的文化呈现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风格,自然就导致鲜有人问津。如何将绿色产业与红色文化结合,挖掘出具有川陕革命老区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显得至关重要。

2.2 红色文化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川陕革命老区缺乏特色文化产业,没有立足于当地实情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期并没有完善的整体规划。因为红色文化产业振兴缺乏系统的制度体系支撑,加之政府引导力度薄弱与当地文化教育的缺位,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开发后劲明显不足。当前,川陕革命老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面一度混乱,民众对文化的内涵价值缺乏清晰认知、传播意识薄弱,个别乡村现代化程度不高与相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使得地方有心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也面临着找不到出路、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

与此同时,由于革命老区开发者的创新意识缺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开发现状呈现碎片化、开发项目千篇一律及产品内容雷同等问题层出不穷,红色文化对外输出乏力;现有已被开发的文化资源逐渐被忽视,难以实现深度推广;部分地区盲目创新开发,缺乏有内涵价值的设计理念,与红色文化的传承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川陕革命老区目前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根基并不牢固。

2.3 品牌混乱导致红色文化产业链断裂

川陕革命老区虽已紧随时代的步伐,但目前实践时间较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例如,虽然汉中市曾经推出“两汉三国,最美汉中”的城市主题,试图推动历史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但是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配套的宣传推广后续事宜未能及时到位,游客到此或许只能知晓某处遗址遗迹,却无法深入了解背后的相关人物事迹;某些博物馆也只是简单地对相关历史文化进行文字性描述、陈列相关物品物件;个别区域还存在乡风文明建设缺位,红色文化并未带动地区形成品牌特色,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

川陕地区与同样作为全国终端的革命老区井冈山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相比,其红色文化品牌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尽管川陕革命老区具备自然优势,物产资源丰富,但是绿色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未被合理开发、有效整合。农林产业、手工副业及以红色文化为基底的旅游产业分割独立,文化宣传力度不到位、宣传手段老旧,浅层次的各种产业品牌泛滥,导致川陕革命老区在资源整合上整体性缺失的同时地区独特性也未能凸显。由此可见,川陕革命老区尚缺系统有效的整体规划,红色资源的内涵价值未被充分开发、红色文化产业链无法延伸,民众对川陕革命老区认知的碎片化一直对外缺乏吸引力。

3 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川陕革命老区文化振兴道阻且长,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要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支撑下抓住机遇,改善基建等基础性条件的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以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带动绿色生态资源的发展,二者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品牌、旅游产业。在对红色资源开发时也需警惕同质化复制,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多维创新。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特色品牌产业

乡村经济振兴迫在眉睫,然而偏重乡村经济产业忽视红色文化的价值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必须要抓住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矛盾,探索绿色经济与红色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才能指日可待。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应担起宏观引导之责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民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政府与地区的配合之下大力弘扬新时代乡村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推动乡村精英回流的同时,以政策红利吸纳多种类型的外来人才,共同助力川陕革命老区乡村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是与其他类资源相区别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将具有相同特点或属性的事物聚合在一起的根本依据[7]。在国家政策红利的辐射之下,川陕革命老区应实施精准开发,做好顶层规划设计[8]。很多川陕地区乡村具有独特的乡风乡俗、丰富的物质资产、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并依托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建设相融合打造特色小镇、农业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园等,促进红色文化产业与生态种植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各个乡村都应挖掘自己的特色、实施精准开发。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本区实情因地制宜、保存个性,最终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美好愿景。

3.2 深挖旅游价值、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型模式

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红色旅游”建设景区规划》,红色旅游被各界广泛关注,助力了这一新兴产业的推广与开发建设[9]。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形式日趋多元,红色旅游人数及产业的收入大幅增长。由此可见,红色旅游的前景不容小觑。同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川陕革命老区应紧跟时代步伐,借鉴他者优良举措的同时结合本地特色精准开发,在旅游产业中重点突出“红色”元素,让红色文化始终贯穿于游客旅行体验之中。探索“红色旅游+”多元路径实现全方位同步发展,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共生。

首先,需破除陈旧的参观游览路线,通过场景再现、戏剧演出、娱乐游戏等参与活动和开发红色文旅纪念品等产业链的延伸,以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方式带给游客真实深刻的旅游记忆,在无形中强化川陕红色文化的输出效应。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模式,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延长产业链,让旅游产业延伸至乡村种植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带领乡民脱贫致富。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发挥新媒体优势,借助网络时效性、无门槛、多元化传播方式等特点广泛宣传川陕红色文化,鼓励乡民参与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推广农产品、发布有品质有“乡味”的内容[10],助力川陕革命老区绿色产业与红色文化走出去。

3.3 传承革命精神、为红色文化铸魂

遗址遗迹是川陕革命老区红色革命精神的根基,川陕革命老区应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并建立相关纪念场馆,改善革命老区和村落的环境,为弘扬川陕红色革命精神打好坚实的基础。川陕革命老区要实现乡村振兴,红色精神绝不能丢弃。树立大局观念、进行系统规划,组织专业的文化研究团队,对川陕红色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推出系列红色主题、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亲身感受加强党员干部对红色精神的认知度,用红色基因激发乡村干部和民众的办事创业激情,使得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作为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资源之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优势多渠道吸纳人才。基于此,川陕革命老区应积极联合各高校,为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红色文化的学习空间,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到川陕地区乡村建设;为红色文化输出招募青年志愿者,帮助青年内化川陕革命精神;充分融入新时代特性、发挥红色文化正能量的教育功能。政府与乡民共同出力,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规划必定能推陈出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致力于乡村振兴的青年人才队伍,为红色文化铸魂。如此,先辈们的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才能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4 小结

当前,在政府与当地乡民的积极配合之下,川陕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但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川陕革命老区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利于传承优质乡风乡俗、打造生态宜居之地、实现经济产业兴旺。因而川陕革命老区政府及民众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立足于地域特色,深入探索多元路径实施精准开发,发挥红色文化对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素养、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只有走红色文化与经济建设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之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