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维学 刘祎 杨帆
摘 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但是,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活动存在内容单一,项目重复,教师欠热情,服务质量不高,方向时常摇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评价未跟上。本文对当前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要明确评价对象,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过程评价机制、综合评价机制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以指导和帮助学校全面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4-0073-03
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了提升伴随“双减”政策而诞生的课后延时服务(以下简称“延时服务”)质量,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让评价提早介入,以此解决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与问题,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一、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的背景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相继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既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的“三点半”现象,又让家庭减少了课外培训费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常课后延时服务一半时间是学生完成作业,一半时间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但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兴趣渐淡,一些家长也向学校提出了优化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一些教师也表现出不满情绪。总体上看,人们对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关注点已经从最初的参加与否,转变到学校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组织好延时服务活动,让学生有所收获等问题上,这种转变对义务教育学校提出了挑战。
家长对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提出建议和意见,本质上是要求学校提高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质量。提升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关键在于建立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优化课时延时服务方案,改进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质量。本文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中的活动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实施策略。
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内容较单一,学生兴趣渐失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主要应该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学生完成作业,二是开展各种活动。但实施过程中,尽管各中小学都对延时服务活动进行了策划和设计,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動菜单,但是延时服务活动项目仍然较少,内容较为单一,且重复性的活动较多。一些学校对课后服务活动策划用心不够,投入精力有限,对本地本校的传统活动挖掘也不深,所推出的产品仅仅是领导班子的“意图产品”,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项目少,具有学校和当地特色的项目更少,且年级间大同小异,区别甚微。学生周周、次次都参加同样的项目,玩相同的游戏,致使学生兴趣渐失。另外,当前的中小学延时服务难以体现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时间利用率低。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多,导致学生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写作业,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足。
(二)教师欠热情,服务质量不高
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参与服务的深度和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给予教师更多关爱,建立制度化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的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热情度偏低,少部分教师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课后延时服务大都是从三点半后延长服务至六点(各年级情况不一),这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时间会被延长,用于休息和做研究的时间被缩减,工作压力也大大增加。有的教师牢骚满腹,消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只履行照看职责,不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任由学生自由活动,从而导致课后延时服务秩序较差,课后服务质量不高。
(三)评价未介入,方向时常摇摆
学校要做好课后延时服务管理工作,不能只靠发号施令,还要给予师生清晰的路径指引,并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但多数学校未对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评价的缺失,让学校无法明确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向和目标,更不能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
造成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策宣传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场地狭窄、设施设备不足、特长师资偏少等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未建立起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活动的评价体系,未对义务教育延时服务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尽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评价至关重要。
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抓住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的主要对象
对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评价,应坚持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绝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评价,应抓住评价的主要对象。
1.评价学校的组织质量,促进学校积极策划
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开展延时服务活动的策划者,也是为延时服务活动提供资源支持的组织者,提升延时服务活动质量首先取决于学校的高质量组织与管理,评价延时服务活动首先应对学校的组织质量进行评价。
学校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的组织管理是否到位,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策划是否提早优质?项目活动是否丰富?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场地、设施设备配置使用是否合理、充分?器材、馆所是否充分开放?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校改进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统筹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让人尽其长,物尽其用,财尽其功,切实为高质量的延时服务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延时服务活动组织质量的评价主体原则上应为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2.评价教师的指导质量,促进教师强化指导
教师是延时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也是班级延时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在延时服务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特别是开展延时服务活动后,教师不仅要履行课堂教学的职责,以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优良的课堂教学技术,站稳、站牢、站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还应履行好延时服务活动的指导职责,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互动。因此,要探索建立基于教师延时服务活动指导情况的评价体系,突出对教师的参与情况、指导情况、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关爱情况等进行评价,要通过有效的评价,纠正教师的消极认识,辅正教师的不良心态,帮助教师端正态度,提升认知,为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收获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方法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与服务。
3.评价学生的活动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该项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所以延时服务活动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对延时服务活动的喜欢程度反映了学校延时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策划水平。教育评价要重点做好对学生延时服务活动质量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表现情况、喜爱程度、活跃程度,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个性等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的智力发展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情况。通过对学生活动质量的有效评价,能够真正让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贴近学生心理需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参与热情,从而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局面,让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真正获得发展和成长。
(二)建立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机制
1.探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它规定着教育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尺度,主要由指标、权重和标准组成。因此,上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组织督导专家队伍,加紧加快调研,尽快形成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活动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的主要范围、评价的重点内容和评价的主要指标以及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提前下达给各义务教育学校,让义务教育学校清楚评价的方向,从而纠正当前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校正确开展延时服务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2.探索建立过程评价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1]。因此,上级教育督导主管部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对学校延时服务活动的过程评价。这个过程评价既包括学校的组织管理过程,还包括教师的指导服务过程。首先对学校的过程评价要特别重视和突出对学生活动过程和发展成长过程的评价,要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开发建设,学生“实践参与”“个性成长”“特长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引领学校开发出“菜单式”的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其次是把过程评价自然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延时服务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任务、开展实践和学生的自我调控,实现高质量、有效的自主学习与活动;最后要通过对延时服务活动过程中社团以及各项特色活动的推介情况的了解,评价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学校特色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3.探索建立综合评估机制
这里所指综合评价主要是指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各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活动质量的综合评价。各校要遵照教育督导评估条例规定,探索建立适宜的延时服务活动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天赋,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完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综合评价要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采取过程评价、问题会诊、专题督导、责任督、挂牌督导以及学期评价和年度综合目标考评等多种方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进行评估,最终形成学校延时服务活动综合评价结论,面向社会依法公示或公告。
4.探索建立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结果只有被运用之后,才能产生效力,同样,对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活动质量的评价结果只有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才能促进学校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延时服务活动。实践中,学校可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依据,纳入学期学业评定、操行评定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将对教师的评价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之中,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分配挂钩,与评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将之作为教师外派参加学习培训、考察和跟岗研学的重要参考;学校的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与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挂钩,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同时与各类先进单位和集体荣誉评选挂钩,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
总之,对延时服务活动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和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发力,加強探索,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积极修订和完善评价指标,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延时服务活动评价体系。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责任主体,是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自然在延时服务活动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指导作用。评价是指挥棒,是方向盘[2]。学校要牢牢抓住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和方向盘,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校改进内部管理,拓展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延时服务活动中培养兴趣,磨炼意志,锻炼能力,真正让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支持,教师的热情参与,开展让人民满意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
(薛维学,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重庆 402660;刘祎 杨帆,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重庆 40266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2] 人民日报.深化改革,立好教育评价指挥棒[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20n/2020_zt21/pinglun/202011/t20201103_497930.html,2020-11-03.
责任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