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V 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2-11-18 12:23张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胎龄呼吸机

张帆

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科常见疾病类型,高发于早产儿,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死亡率高[1,2]。该病发病原因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肺泡进行性萎缩相关,需尽早机械通气治疗,以满足其肺部换气能力,改善预后。NCPAP、NIPPV 为目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无创通气模式,其中前者可保持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持续性保持正压,以避免气泡萎缩,但可能会引发呼吸暂停、中枢性呼吸衰竭等通气功能障碍。NIPPV 为NCPAP 基础上,具有一定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技术。相关研究表示[3],在对极低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NIPPV通气效率良好,可改善预后。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探究以上两种通气模式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 86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2 例;胎龄27~36 周,平均胎龄(34.25±2.96)周;出生体重1.96~3.15 kg,平均出生体重(2.15±0.53)kg。观察组男23 例、女20 例;胎龄27~36 周,平均胎龄(34.01±2.37)周;出生体重1.94~3.00 kg,平均出生体重(2.14±0.41)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①早产儿均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出生后6 h 内出现呼气性呻吟,呼吸频率≥60 次/min,吸气三凹征,病情进行性加重;②胎龄<37 周;③经肺部影像学诊断确诊,并依据影像学结果进行病情分级;④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5,6]:①合并先天性功能障碍;②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入院时间>出生后6 h;④合并细菌感染;⑤合并呼吸道畸形;⑥研究期间转院、失访。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NCPAP 治疗:①仪器:德国 Stephan 呼吸机;②参数:持续正压通气(CPAP)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入 氧 浓度(FiO2)0.21%~0.60%;③撤机时机:呼吸末正压(PEEP)下降至4.0 cm H2O,FiO2下降至0.30%,血气指标分析数值处于可接受范围。

观察组采取NIPPV 治疗:①仪器:德国 Stephan Christina 小儿呼吸机;②参数:气道峰压(PIP) 15~16 cm H2O,呼吸频率(RR)30~50 次/min,FiO20.21%~0.60%,PEEP 4~6 cm H2O;③撤机时机:PEEP 下降至4.0 cm H2O,FiO2下降至0.30%,PIP 下降至14 cm H2O,RR 下降至30 次/min,血气指标分析数值处于可接受范围。

两组治疗期间,结合患儿血气指标、呼吸状态调整呼吸机参数,FiO2≥0.30%方能维持稳定氧合状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200 mg/kg);持续治疗24 h,FiO2≥0.40%方能维持稳定氧合状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若FiO2≥0.60%仍无法维持稳定氧合状态,或出现二氧化碳(CO2)潴留,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 h、24 h、治疗后(撤机时)的血氧水平,包括PaO2、OI;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统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呼吸暂停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氧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O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后,观察组PaO2、OI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氧水平比较(,mm Hg)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氧水平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室出血、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3.26%、呼吸暂停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的44.19%、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NCPAP 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通气模式,能够满足整个呼吸周期气道正压维持状态,通过气道口与肺泡之间形成压力差,以代替患儿自主呼吸功能,减少患儿呼吸做功,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性,同时可避免肺泡塌陷,以促进其肺功能正常发育[7-9]。但早产儿胎龄时间较短,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多伴有呼吸动作微弱、呼吸暂停、中枢性呼吸衰竭等通气功能障碍,影响其对NCPAP 利用效果,多需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甚至需配合有创通气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10,11]。

NIPPV 为NCPAP 基础上的间歇正压通气技术,通过间歇性升高咽部压力,以上调上呼吸道压力,激发喉部间歇膨胀状态,以刺激呼吸运动,增加分钟通气量及潮气量,提升下气道气体交换能力,使肺泡充盈,改善肺功能状态[12]。本次研究中,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以上两种通气方式治疗,结果发现,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后,观察组PaO2、OI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室出血、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3.26%、呼吸暂停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的44.19%、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具显著优势,考虑原因为,与NCPAP 相比,NIPPV 通过增加其肺泡及气道口之间压力差,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增强其肺内气体交换能力,增加其肺泡氧弥散面积,提升氧气支持作用,达到改善其血氧水平之效;同时应用NIPPV 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能力,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同时可避免因有效气体循环不足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呼吸使用频率,因此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NIPPV 可改善患儿血氧水平、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与NCPAP 相比,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胎龄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