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饵的常规制作方法

2022-11-18 01:55吉林黄巍
垂钓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溶性蛋液面团

文/图 吉林·黄巍

在《垂钓》杂志第八期,笔者详细介绍了煮沸式丸饵的历史和构成,本期将继续讲解丸饵配方的设计、制作及使用。

一、丸饵配方的设计

很多钓友都喜欢自制饵料,其狂热程度甚至不亚于钓鱼本身,对于饵料的构成往往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在笔者推广欧鲤钓以及丸饵制作方法时,虽然分享过无数配方,但是鲜有完全按照笔者的配方制作丸饵的。由于很多钓友缺乏对丸饵构成的理解,贸然将配方复杂化,结果做出来的丸饵并不成功。

先来给煮沸式丸饵下一个定义——硬质综合饵,综合饵很好理解,就是由多种饵料成分构成的鱼饵。像过去那样仅用玉米面制作鱼饵的钓友已经不多了,现在的商品粉饵都包含多种饵料成分,比如玉米面、拉丝粉、小麦胚芽、豆粉、鱼粉,等等。

但是,在这个定义里,重点不是综合而是硬质,而且丸饵硬质的形成方式不是豆饼、方块饵的压缩成型,也不是面粉加压力形成的颗粒饲料,而是用蛋液开饵,再通过煮制使蛋液中的蛋白变性凝固而形成的硬质固态。这个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不可逆性,就像煮熟的鸡蛋无论如何浸泡也不会变得松散。但是白面馒头就会在水中逐渐软化。所以,相较于豆饼、方块饵、颗粒饲料,丸饵会以硬质固态的形态在水中留存更长时间,以待大鱼的到来。

笔者根据需要选择的丸饵制作材料

丸饵制作工具已备好

既然丸饵属于硬质综合饵,那么仅仅有蛋液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蛋液依附的粉状饵料,构成丸饵粉状饵料的最基本成分是黏合剂。欧洲人做丸饵最常用的黏合剂是硬质粗粒小麦粉,这是一种做意大利面的面粉,它做出的面非常结实,比普通的小麦粉更耐泡、耐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其煮烂,这恰恰是丸饵所需要的。

另外一种经常被用到的黏合剂是大豆粉,特别是熟大豆粉,同时它也是一种蛋白源,为饵料提供质量更高的蛋白质。

那么,50%的硬质粗粒小麦粉和50%的大豆粉就成了丸饵的基础粉。但是显然有很多钓友并不认可这样的配方,他们会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无黏性成分来丰富饵料配方,让丸饵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营养成分和水溶性的诱食成分增加。

无黏性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不会在水里溶解的,例如鱼粉;另一种是会在水里溶解的,例如奶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奶粉中加入少量的水可以获得黏稠的糊状物,但是因为它入水后会溶解在水中,所以它不属于丸饵配方中的黏合剂。与之相反的就是鸡蛋清,鸡蛋清在未加热时属于液态并且极易与水融为一体,但是加热后蛋清会变性凝固,所以蛋清就属于丸饵配方中的黏合剂。

若是在丸饵中添加过高比例的无黏性材料,轻则会让丸饵在水中的硬度下降,溶散速度过快,还没等来大鱼就被小鱼啃光;重则让丸饵在制作过程中无法成形,制作失败。所以,添加30%的鱼粉较为合适。

那么,丸饵粉状混合物的比例就发生了改变(见下表)。

成分 比例硬质粗粒小麦粉 35%大豆粉 35%鱼粉 30%

一个良好的食物源仅有蛋白质显然是不够的,鲤鱼是杂食性鱼类,还需要有纤维素帮助消化。制作丸饵时,若是想其内部有孔隙,以便其中的水溶性成分更容易进入到水体,那么颗粒状的植物食材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碎大麻籽(火麻仁),被打碎后蓬松、多孔隙,是欧洲人使用率较高的一种丸饵质地材料。还有一种在国内钓鱼圈应用得比较多的质地材料——小麦胚芽。小麦胚芽不仅可以为鲤鱼提供膳食纤维,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一般而言,质地在丸饵基础粉中占比10%~20%,若是谨慎一些,仅使用5%的大麻籽碎和8%的小麦胚芽也很有效,那么丸饵基础粉的比例又会发生改变(见下表)。

成分 比例硬质粗粒小麦粉 28.5%大豆粉 28.5%鱼粉 30%大麻籽碎 5%小麦胚芽 8%

鱼粉占比越高,丸饵的颜色就会更深,视觉诱鱼效果减弱,若是添加一些辣椒片让丸饵的表面掺杂红色元素,会增强对鲤鱼视觉的吸引力。通常情况下,2%的辣椒片就可以起到作用,除了辣椒片,黑胡椒、孜然、小茴香、十三香等各种厨房香料也都是不错的质地类原料,它们还能为丸饵提供持续的天然香味。那么,丸饵基础粉的比例就有了新变化(见下表)。

成分 比例硬质粗粒小麦粉 27.5%大豆粉 27.5%鱼粉 30%大麻籽碎 5%小麦胚芽 8%辣椒片 2%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为丸饵添加水溶性成分,上一期文章已经介绍过,鱼的嗅觉基因主要是水溶性气味的基因受体,所以丸饵中水溶性成分越多,对鱼而言就是味道越浓。常见的水溶性材料有奶粉、豆奶粉、绿唇贻贝提取物、地龙提取物等,其中婴儿配方奶粉、牛犊配方奶粉由于营养全面很受欧洲钓友青睐,经常被用作丸饵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这些水溶性成分会在丸饵入水后,借助大麻籽碎、小麦胚芽等质地材料形成的孔隙“渗”入水体,随着水流漂散,吸引鲤鱼进入窝子觅食。

但是水溶性成分会破坏丸饵的黏性,导致丸饵溶散,所以水溶性成分在丸饵基础粉中的占比应该不超过20%。以奶粉为例,为了寻求最大味道和最大硬度之间的平衡,最终的配方发生了改变(见下表)。

成分 比例硬质粗粒小麦粉 20%大豆粉 20%鱼粉 30%大麻籽碎 5%小麦胚芽 8%辣椒片 2%奶粉 15%

笔者提到的各类材料只是简单列举,只要钓友们充分理解各类材料产生的效果和一般性用量,那么就可以通过多次试制,形成自己独特的丸饵配方。

当然,在制作之前,还有一些自然因素需要考虑,比如目标鱼的食性影响着基础粉的构成及添加剂的选择;出钓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丸饵的形状、硬度、黏度等;出钓的季节、水体的清晰度也影响着用饵策略……

若是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就可以参考笔者在第八期介绍的丸饵各主要材料的特性,设计出自己满意、鱼儿喜欢的丸饵。

还是那句话——限制你的是你的想象力。

二、丸饵的制作

制作丸饵之前,需要先准备一些实用工具:混合基础粉的塑料袋或者密封盒、和面团的盆、搅拌蛋液的碗、打蛋器、刮刀、电子秤、量杯、量勺、保鲜膜、锅、燃气灶或者电磁炉、捞勺、托盘、晾丸饵用的厨房用纸或者装鸡蛋的纸托板、毛巾、N95口罩、菜刀等。

笔者的实践证明,如果制作的丸饵数量不多,例如200~300克,那么手搓丸饵即可。因为清洗搓板、胶枪的时间往往会超过搓丸子的时间,而且胶枪中残留的面团还能搓出十几个丸子,但是手动搓丸的容错率高,无论面团是什么状态,都能被搓成丸子。若是用搓丸板,则需要把面团制作到干湿、软硬相对合适的状态,这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

1.手工丸饵的制作

(1)固体类成分

首先将密封盒或塑料袋放到电子秤上,然后按照事先设计的配方加入各种成分,在此之前一定要佩戴好N95口罩,因为很多成分呈细粉状,容易被吸入肺中。

试制新配方时,可以从100克基础粉开始,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材料损失,而且无论是简单手搓还是直接掰碎晾干后打窝,都会很快把这100克“成品”处理掉,再开始新一次的配方试制。

称量完基础粉后,用手捏住塑料袋口或者扣紧密封盒,并不停摇动,让各种成分充分混合,再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内部成分落定。

(2)液体类成分

制作丸饵所需的主要液体成分就是鸡蛋液,它是丸饵的灵魂,起到黏合剂的作用,除了鸡蛋液,还可以添加少量其他的液体,比如油、香精、色素等。

基础粉和蛋液的添加比例常常取决于基础粉的构成,这个比例一般在10∶4至10∶6之间,也就是说1千克基础粉可以用400克蛋液,也可以用600克蛋液,具体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尝试配制。试制时,最好先少量添加蛋液,哪怕把基础粉剩下,面团也不要太稀,否则还要手忙脚乱地重新调配基础粉。

一般来说,100克基础粉大概需要1枚鸡蛋,1公斤基础粉需要8~10枚鸡蛋,这主要取决于鸡蛋的大小。

了解了基本原则,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

①把鸡蛋打碎,装入搅拌碗,此时可以将少许添加剂添加到蛋液里,作为示例,笔者在蛋液中加了少许蚝油。其实厨房里的液体调料都可以作为丸饵的液体添加剂,例如香油、酱油,它们都会赋予丸饵独特的味道吸引鲤鱼,记住这样一个原则——人吃的鱼都吃,但是鱼吃的人未必都能吃。

②用打蛋器搅拌混合物,让蛋清蛋黄和液体添加剂混合均匀,搅拌时请注意不要剧烈并且长时间搅拌,否则将导致蛋液中有大量气泡留存,这也许会让沉底丸饵漂浮起来。

③按照前文的比例称出蛋液,将蛋液倒入和面盆。

④将基础粉倒入蛋液,并用刮刀搅拌,切记一定是把基础粉加入蛋液,若是顺序反了很容易揉出巨硬的死疙瘩面团,并且无法加蛋液稀释。

⑤一点点地添加基础粉,直到面糊硬到需要上手时,此时用手揉搓并搅拌面团,继续添加基础粉。直到面团达到易成型,但是又不稀软、不黏手的状态,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做面食(馒头、包子等)和面的标准和起来——面光、手光、盆光。

⑥用保鲜膜包裹面团,放入面盆,静置30分钟,让蛋液和基础粉充分混合,也就是“醒面”。

“醒面”的时候也别闲着,此时若是称量剩下的基础粉重量,就可以知道基础粉和蛋液之间的配比,为下次制作提供参考。

⑦30分钟后,“醒面”结束。如果是手工搓丸,那么就把面团压成砖形,然后用刀把面砖切片,如果要做16mm的丸饵就切出16mm宽的片,再切成16mm的条,然后切出16mm的四方丁。注意,四方丁的大小要和最终搓出丸子的直径大致相当,也就是说边长16mm的方丁搓出丸子的直径就是16mm,所以在切面片时就要规划好丸子的大小,以保证丸子的均匀程度。

⑧把面丁搓成丸子。

搓丸的过程中,可以顺带搓一些小至10mm直径的圆形或馒头形丸子,用来作钩饵;还可以搓一些25~30mm直径的丸饵作为窝饵。

如果图省事或者搓烦了,那么直接把方丁放锅里煮也没毛病,方丁在流水里不易滚动,但并不影响钓鱼,而且刀切出的方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具有粗糙的外表面,和水的接触面更大,这会让丸饵内部的水溶性成分更容易渗到水中,实现快速诱鱼。

(3)丸饵的煮制

准备好了生丸子,就需要把它们煮熟。准备一口装了一半或者2/3水的锅,水量主要取决于锅的大小和丸饵的数量,小锅多水,大锅少水。请注意,为了家庭的和谐,一定不要用家里最好的锅,否则会得不偿失,切记。

丸饵入锅后快速搅拌,避免生丸饵粘底,丸饵入锅数量有一个原则——水会继续沸腾,即水不会因为丸饵过多而停止沸腾,这样会让丸饵表面的蛋液在最短的时间凝固,从而最大程度地锁住丸饵内部的水溶性成分。

一般情况下,丸饵漂浮起来就可以出锅了,如果煮的时间长,丸饵的硬度会变高,水溶性成分容易流失;如果煮的时间短,丸饵中的水溶性成分保留得多,但是会变软,变得不耐泡,易被小鱼啃咬。

丸饵漂浮以后,就可以用捞勺把丸饵捞出,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厨房用纸、鸡蛋纸托盘或是晾网上。注意,刚捞出的丸饵极容易粘连,一定要把它们一粒粒分开。

接下来需要把煮熟的丸饵放到阴凉通风并且干燥的地方晾干,最起码要晾一宿,24小时是一个理想时间。如果想要丸饵坚硬耐小鱼小虾甚至螃蟹的啃咬,则需要晾3~5天,让它们干透,干透后的丸饵会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且不会发霉,便于常温保存。但是,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丸饵也无法被大鱼吃掉,若是吸水时间过长,反向释放的水溶性物质的时长必然会增加,这将会影响丸饵的诱鱼性能,所以,可以把晾了24小时的丸饵冷冻保存一部分,作为既可以快速诱鱼,又可以释放水溶性物质的饵。

在晾干的过程中,丸饵外皮和内芯干燥的速度差可能会造成丸饵开裂,此时便可以将丸饵放在通风条件更弱、湿度更高的地方,但这类地方也是霉菌喜欢的地方,所以要注意控制晾干的时间,以免滋生霉菌。从另一个角度看,开裂的丸饵除了品相不好,也没什么问题,而且裂开的口子增加了丸饵与水的接触面,裂口内也没有坚硬光滑的表皮,所以水溶性物质更容易从裂口渗入水中,达到诱鱼的目的。

2.搓板丸饵的制作

搓丸板制作丸饵,工具如下:搓丸板、挤饵条的胶枪或者挤条机、胶枪喷嘴、壁纸刀、卡尺及面板。

在欧洲,搓丸板的唯一用途就是搓丸饵,所以其唯一来源就是渔具商店,但是在中国,中药丸才是搓丸板最大的应用领域,所以钓鱼人购买搓丸板时,既可以去售卖欧鲤钓渔具的店铺,也可以去出售中药制作工具的店铺,两类店铺买到的搓丸板搓出来的丸饵没有什么区别。

笔者拥有多种规格的搓丸板,主要的体会就是丸饵搓板更轻巧,价格更实惠,而中药丸搓板的规格更丰富,周边用品更多,钓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笔者的搓丸板

选择搓丸板规格时,可以根据目标鱼的大小、丸饵用途等方面做出选择。一般而言,钩饵主要使用10mm、12mm、16mm规格的丸饵,笔者最常用的钩饵是12mm的丸饵,这个规格的丸饵可以钓到3斤以上的鲤鱼、草鱼。虽说可以根据目标鱼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搓丸板,但还需要注意,大鱼并不一定会吃大饵,但是只有大鱼才能吞下大饵,所以,钩饵越大“空军”的概率越高。大鱼也不会错过小饵,但是小饵吸引小鱼的概率也高。如果频繁中小鱼,也不会影响守钓大鱼的心情,那么12mm钩饵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鱼情好,可以换用16mm的丸饵避开小鱼守大鱼;如果鱼情太差,可以尝试换成10mm的丸饵打破“空军”的局面。如果还是无法选择搓丸板的规格,那就不要买小规格,毕竟还可以手工搓饵。

打窝时,笔者建议选择16mm、18mm、20mm、22mm及以上规格的搓丸板,因为大号的丸饵能有效地避免小鱼的吞食,也能在小鱼、小虾甚至螃蟹啃咬时在水中留存更长时间,万一大鱼来的时候,22mm的丸饵被啃成16mm也说不定。水产饲料界对于饲料大小和鱼口径之间,有一个参考原则——饲料的直径为目标鱼最大口径的1/3,各位钓友可以参考。

挤条装备有三种选择,一种是挤玻璃胶的胶枪,一种是可以灌肠绞肉的绞馅机,还有一种是压面条的压出机,这三种也都有手动、电动可选择,笔者使用过手动胶枪、绞馅机和电动胶枪,谈一下使用感受。

笔者的挤条装备

手动胶枪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但是手动“打胶”非常累手,尤其是面团较硬的时候。

手动灌肠绞馅机,由于其摇臂结构属于省力费距离的杠杆结构,所以可以在面团较硬的情况下挤出饵条,因此其适用的面团软硬范围比较广,但缺点是螺纹状的旋转结构也许会在放面团时把手绞进去,所以此时一定不要用手按压面团,可以用棍子之类的辅助工具代替,另外一个缺点是它必须固定在桌子或者面板上才能使用。

电动胶枪的优势是省力,但若是面团过硬也无法挤出,这就需要把握好面团软硬之间的平衡。另一个缺点就是价格偏高,电动胶枪的价格大约是手动胶枪的15倍之多,如果不是大量做丸饵,一般人很难下决心购买。

挤条装备的唯一用途就是挤出粗细合适的饵条,这个“合适”意味着饵条在搓板上搓出来的丸子非常圆润,既不是圆柱的颗粒状,也不是鸡蛋状,更不是中间有空心的状态。影响饵条粗细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挤出器喷嘴的粗细,另一个是挤出时饵条是否在喷嘴处被拉伸或者堆积,也就是在挤出饵条时,饵条向外出条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否则就会影响饵条的粗细,尤其是面团较软时,这种现象会更明显。搓出来的丸子若是圆柱状,便是饵条过细造成的;若是十分明显的柱状,那么就是胶枪喷嘴太细造成的,需要用壁纸刀削一下胶枪喷嘴,让饵条再粗一些。当然,柱状也是一种丸饵形态,生产起来更简单,也非常适合用红虫、颗粒皮筋挂饵。中间空心状丸饵产生的原因是饵条过粗,此时需要用一个新胶枪喷嘴把它削到粗细合适的程度即可。

关于不同规格的丸饵需要多粗饵条的问题,一位网名“V6地板车”的山东玩家分享了这样一个计算方法:丸饵体积=(4/3)πr³(r为丸饵半径),比如搓丸板规格为14mm,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出丸饵的体积约为1.43675cm³。由于胶枪出料呈圆柱状,搓丸板可以把这条圆柱体等分成若干个小圆柱从而搓成圆球,圆柱的体积为圆柱横截面积乘以圆柱的高(也是长度),那么做14mm的丸饵,圆柱体的高也是14mm,用小圆球体积除以圆柱的高14mm,就可以得出圆柱体横截面积,横截面积=πr³(r为半径),代入公式求得圆柱体半径为0.57154cm,胶枪挤出的圆柱体理想直径为1.142cm。

若是以“V6地板车”的公式推算,以小数点后一位舍位取整的方式,可以得出如下丸饵直径和喷嘴尺寸的关系(见下表)。

丸饵尺寸(mm) 喷嘴尺寸(mm)10 8.1 12 9.7 14 11.4 15 12.2 16 13 18 14.6 20 images/BZ_37_1665_2601_1668_2603.png 16.3 22 17.9 24 19.5

注意,表格中的喷嘴直径是舍位取整得出的,它们可能稍小于理论计算数据,但是在用壁纸刀割喷嘴时,还要至少减掉0.5mm后开始测试。以16mm丸饵为例,喷嘴内径理论值为13mm,笔者建议把喷嘴内径割到12.5mm时就开始挤条并测试,再一点点地扩大喷嘴内径,直到得到完美的圆润丸子。这是因为不同的丸饵配方在出条后也许会有不同程度的膨胀,谨慎地割喷嘴测试,可以避免喷嘴的浪费。

得到了内径合适的喷嘴,接下来就需要控制出条速度,如果用的是胶枪,无论是手动还是电动,不断练习胶枪的“走位”(移动)是必要的。如果用的是灌肠机,可以在出条口下方放置一块光滑的板子,撒上玉米面或者豆面,让饵条可以在灌肠机的推力下向前滑行,另外一种专业一点的办法就是买一个超市货架上用的自重滑道,让饵条几乎无阻力地向前滑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饵条的堆积和拉伸。

再来说说饵条的长度,不同的搓丸板宽度不同,便有了不同数量的搓丸轨道。操作时,既可以在面板上一次性挤出多条长饵条,再截断移到搓丸板上,也可以用胶枪直接把饵条挤到搓丸板上,但是这需要控制饵条长度。根据笔者的经验,挤饵条时尽量不要用到搓丸板左右两端的最后一个轨道,因为长饵条会进入搓丸板的滑动卡槽,这个卡槽能让搓板严丝合缝,如果这里面挤入了饵料,会加大上下搓板的缝隙,便无法搓出圆润的丸饵,所以,“充分利用”搓丸轨道,只会浪费时间,况且这两个轨道搓出来的丸饵并不完美。最完美的饵条长度就是两边各减去半个轨道的长度,这样既不浪费搓丸动作,也不会弄脏搓丸板的滑动卡槽。逐渐掌握了搓条技能以后,可以把每次的搓条数量从1条增加到2条甚至3条。

3.搓丸

搓丸之前要固定好搓板,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简单直接地用木螺丝或者钉子卡住搓板的前后位置,防止它滑动,也可以在面板或者工作台上粘小防滑垫,直接放一大块也可行,然后把搓板放到上面,不管怎样,保证搓板不滑动即可。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搓丸了,拿起搓丸板,让上搓丸板的后下部位与下搓丸板的后部接触,对准卡槽,从后向前落下上搓板,并向下按压,直到和下搓板完美契合。然后把搓板向前推几厘米,再向后拉几厘米,重复这个动作5~6次。

如果饵条的粗细合适、黏度适当,此时将会得到一排完美的丸饵。

如果它们全部呈哑铃状,那么就是饵条细了,可以尝试切割胶枪喷嘴,扩大喷嘴的内径。

如果它们有的圆滚滚,有的呈哑铃状,那就是制作时没有控制好出条的速度,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实现均匀出条。

如果它们都有空心,那么就是胶枪的喷嘴过大,可以换上新喷嘴,重新切割;如果有的空心,有的圆滚滚,那么可能是出条时饵条堆积造成的。

如果丸子全部散了,大概率是面团的黏度不够,可以增加白面等黏合剂后再尝试。

如果丸子既没有成型,饵条也扁扁地趴在搓丸轨道内,可能的问题是面团太黏了,粘到了搓板上,或者是搓丸轨道的摩擦力不够,丸饵不能正确翻滚。

有几个解决办法:一是用厨房用纸或布蘸一点植物油,涂抹在搓丸轨道内,一定要少涂,否则会导致轨道摩擦力下降;二是在搓板和饵条上各撒一些玉米面、豆粉或者鱼粉之类的防黏粉,它们还可以防止丸饵粘到搓板上,并且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三是在面团中加入鱼粉之类的无黏性物质,降低饵团的黏度。

当饵条的粗细和面团的硬度、黏度都调整到合适的程度,就可以大规模地搓丸了,但是搓完的丸饵不要堆积太多,否则它们会相互挤压,破坏了丸饵的颜值。搓出一托盘丸饵后,就可以把它们投入沸水煮熟。

4.蒸丸饵

虽然煮丸饵是制作丸饵的经典方式,但是由于在水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水溶性成分的流失,所以欧洲的鱼饵厂商相继用蒸的方式生产高档丸饵。渐渐地,很多钓友也开始用蒸的方式制作丸饵,毕竟已经在配方和搓丸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多数钓友并不介意在制熟阶段多花一些时间(蒸熟的时间远大于煮熟的时间)。当然,不同直径的丸饵蒸熟的时间并不一致,直径和水开后蒸的时间大致如下:10~16mm丸饵蒸 6~8分钟,18~22mm 丸饵蒸10~12分钟,24~30mm丸饵蒸 14~16分钟。

除了耗时,蒸丸饵还有一个缺点,丸饵在蒸的过程中会像馒头一样膨胀,导致其最终的成丸不够圆润,而且不同配方的膨胀程度不同,有一些配方蒸出的丸饵会漂浮在水中,如果想做的是沉底丸饵,这就成了白忙活一场。所以,打算蒸出沉底丸饵的钓友,一定要小批量试蒸,看一下是否沉底,如果不沉底,补救的办法就是在面团中添加牡蛎壳碎(粉),它可以增加丸饵的重量,还可以在鲤鱼进食时产生摄食音,从声音的角度吸引附近的鲤鱼入窝抢食。

三、配方分享

最后分享一下新疆资深欧鲤钓玩家“我的野钓战队”提供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供钓友们参考。

草鱼丸饵制作方法:准备40克玉米粉、40克糯米粉、40克黄豆粉、30克脱脂奶粉、20克雪贝粉、30克轮叶黑藻粉、20克炒香舀碎的麻籽、10克粉碎紫菜,粉状材料合计230克,将以上材料装入塑料袋摇匀后倒入盆中。另取两枚鸡蛋(每枚鸡蛋约50克)打入碗中,加入15克药酒、1克甜菜碱、1克半胱氨酸、2克酵母粉,充分搅拌,将混合液体加入粉状物揉制成面团。醒面一个小时,把醒好的面团用手搓成条,再用搓丸板搓成丸饵,蒸8分钟左右,晾24~48小时,沉底草鱼丸饵制成。

千万不要让固有思维限制了丸饵的制作,不同的配比、规格可以满足不同的水域、鱼种的需要。

分享一个笔者平时钓鲤鱼、草鱼常用的丸饵制作方法,准备50克玉米粉、50克糯米粉、50克黄豆粉、50克脱脂奶粉、30克雪贝粉、20克炒香舀碎的麻籽,粉状材料合计250克,将以上材料装入塑料袋摇匀后倒入盆中。另取两枚鸡蛋(每枚鸡蛋约50克)打入碗中,加入20克药酒(丁香、山柰、郁金等熬制的中药液,可以添加蜂蜜、红糖、玉米香精)、1克甜菜碱、2克酵母粉,充分搅拌,再将混合液体加入粉状物揉制成面团。醒面一个小时,把醒好的面团用胶枪或手搓成条,再搓出需要规格的丸饵,用锅蒸,制成沉底丸饵。丸饵出锅后,晾24~48小时,成品丸饵大功告成,放入冰箱冷冻待用。

下一期笔者将分享浮力丸饵和双色、三色丸饵等进阶丸饵的做法,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水溶性蛋液面团
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
化肥减量条件下水溶性追肥比例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黄瓜“厚蛋烧”
重庆市四季PM2.5化学组分分析
跟踪导练(二)(3)
咖喱香肠面包
猫面团
千层厚蛋烧
煎鸡蛋
水溶性有机肥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模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