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雍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2300)
肝硬化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包括多种类型,而我国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均属于肝炎后肝硬化,部分患者是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的发生与肝细胞长期受损所致坏死有明显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患病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导致病情进展,容易演变为慢性肝脏疾病。并且,肝硬化有纤维性和弥散性的特点,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病后还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血供功能,影响肝小叶的结构。为提高肝硬化疾病的早期诊断成功率,并及时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1-3]。肝硬化疾病患者多需要进行生化检验,生化检验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细胞的损伤情况以及肝脏的代谢情况。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3例肝硬化患者和63例健康人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评价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现详述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63例。其中包括男35例,女28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2.82±2.26)岁。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是2020年3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3例健康人,包括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98±2.74)岁。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P>0.05,从数据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组之间的基础性资料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存在可比性的,能够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1)观察组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符合肝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4];(2)一般资料完整,并且对于生化检验的依从性良好;(3)对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整个过程,所有受检者均明确表示知情和同意,并且是本着受检者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本次研究,受检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在参与研究时出现了认知障碍或是意识障碍;(2)既往患有精神疾病,有明确精神疾病诊断;(3)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4)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5]。
1.2研究方法
两组受检者接受的生化检验项目均相同,叮嘱研究对象在进行生化检验前12h禁食禁水。抽取5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作,将抽取的血液标本放置在无菌试管中。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r,离心时间为4分钟,分离上层血清,放置待测。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准确记录。生化检验结果出来后,由检验人员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数据,并由医生根据受检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分析判断病情,并根据生化检验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并将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2)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清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并将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2.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指标
在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对比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数据P<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脂指标比较
续表1
2.2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化指标
在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对比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清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的对比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续表2
续表3
肝硬化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肝脏疾病,肝硬化主要是因肝脏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反复刺激导致肝脏细胞受损,进而出现肝脏变硬、变形,进而形成肝硬化。近年来,肝硬化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而中老年人多合并一些基础性疾病,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病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肝硬化的形式复杂、多样,导致肝硬化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长期过量酗酒导致肝硬化、营养障碍导致肝细胞对有毒因素和感染因素的抵抗能力减弱间接诱发肝硬化。在患病初期,肝硬化患者伴有腹胀、乏力、疲倦、便秘等症状表现,这主要和机体内激素紊乱有关。由于患者患病初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导致多数患者忽略了自身的病情,不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些患者如果在患病初期确诊可以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如果已经延误至疾病的中晚期,不仅治疗选择减少,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及早诊断是及早治疗的重要前提,更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对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常规检验、内镜检查、CT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到患者病变部位的情况,但此种检查方法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性也相对较大,并且诊断的准确性也相对受限,总体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一直以来,生化检验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上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生化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患者血液血清中的蛋白质、脂类以及离子待代谢物的含量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以此获得可以判断患者生理状态的相关指标。在各种类型的生化检验指标中,白蛋白、总蛋白和胆碱酯酶主要是对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进行评价与反应。健康人的白蛋白/球蛋白值正常区间范围是1.5~2.5,但肝硬化患者的合成功能下降,对白蛋白的合成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将血循环中的内源性物质有效清除,因此,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值却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下降,一旦比值低于1,则表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了较为严重的阶段。此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这两项指标主要是对受检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如果受检者的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对较轻,则受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有明显的升高反应,如果肝细胞受损严重或出现肝细胞坏死的情况下,肝细胞内的线粒体被破坏,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更高。除此之外,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主要是用于反映出肝脏的排泄功能、分泌功能,细胞分解之后会产生胆红素,通过对胆红素水平的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病情的波动情况。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是存在于肝脏中,是诊断肝脏疾病的灵敏性指标,肝硬化患者的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会有显著提高。本次研究针对于健康人和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开展本次研究保障了检验人员、检验设备、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的一致性 ,希望在排除其余任何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获得最准确的对照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上可以看出,进行临床对照的19项生化指标,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进行检测和对照的这19项生化指标均是能够反映出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通过对受检者进行肝硬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检出肝硬化,也可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评估和判断。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优势显著,通过生化检验能够及早发现患者肝脏的早期损伤和肝功能改变,既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又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判定预后,因此,生化检验在肝硬化临床诊断上具备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