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天津市天津医院康复科,天津 300299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治疗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引起的严重髋关节疾病中应用广泛,可重建关节功能。相关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 万人实施THA 手术,术中难免会对肌腱、平衡功能等造成损伤,故需对患者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帮助恢复[1]。任务导向训练是在运动控制理论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个体能力、具体任务活动、运动技能,可促进肢体运动能力提高[2]。平衡是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活动的重要因素,渐进性平衡训练对THA术后患者循序渐进开展阶段性康复计划,可有效提升患者平衡能力和自理能力[3]。本研究旨在分析任务导向结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4 月—2021 年4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 例THA 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龄29~62 岁,平均年龄(43.76±6.12)岁;病程1~14 个月,平均病程(8.55±2.46)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6 例,中学20 例、大专及以上4例。常规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4.81±7.23)岁;病程2~15 个月,平均病程(8.79±3.05)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 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纳入标准:行单侧THA,术后1 个月平衡功能(FAC)分级≥2 级。(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股骨头感染,生活不能自理或完全无法直立行走,双侧THA。
1.3.1 常规组 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术后当天给予腓肠肌按摩、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0 次/h,>300 次/d;术后1~3 d 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2 次/d,30 min/次,预防关节挛缩;术后4~7 d 指导患肢进行主动辅助训练,如屈曲、后伸、外展等,10~20次/组,1~2 组/d;第一次用助行器进行绕病房1 圈行走,逐渐增加时间为5 min/次;术后8~14 d 在以上训练基础上增加简单的平衡训练,如独自站立10 s/次,3次/d,坐立练习10 次/d;术后3~6 周进行患肢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抗阻练习,10~20 次/组,1~2 组/d;遵医嘱逐渐全负重,6 周后完全负重;术后7~12 周独立行走,需避免屈髋超过90°、髋关节内收过中线、内旋的动作。
1.3.2 研究组 在常规组患者基础上予以任务导向结合渐进性平衡训练,根据任务导向及渐进性平衡训练原则将训练分为四个阶段。(1)初学期。即术后3~7 d,训练内容为1 级。①坐立练习。患者坐床边,正前方或手侧放置辅助用具,健侧着地,借双上肢撑力扶助行器站立床旁,3 次/d,当无需旁人协助,可独立稳定站起改为1 次/d。②足尖或足跟站立10 s。扶辅助工具在床旁站立,术侧肢体着地部分负重,身体微微向前,足尖或足跟微微离地,维持10 s;于术侧能够完全负重时,无支持独立足尖或足跟站立10 s。③5 m 直线行走。沿病区走廊做5 m 标记,要求直线行走一个来回,后期渐渐增加到10 m。④5 m 健侧向行走。跟着病区走廊5 m 标记,横向平移走5 m,来回一次,后期可渐渐增加到10 m。训练强度为A级,即睁眼、站立、行走训练,完成1 项认知训练任务。(2)巩固期。即术后第2 周,熟练掌握1~3 级训练内容。2 级训练内容:①健侧单腿站立10 s。扶辅助工具在床旁站立,术侧肢体微微离开地面,试着摆脱辅助用具,单腿站立10 s。②绕椅8 字走2 圈。病区放置两把椅子,以椅子为中心,标记行走路线,示例2 圈。3 级训练内容:①单腿站立位术侧髋关节外展、屈曲。向前后侧面活动术侧髋关节。②5 m 足跟或足尖走。沿病区走廊标记足跟或足尖替换走一个来回,第一次行走,可不踮起足跟或足尖,将身体微微前倾或后仰体验重心的切换;初步适应B 级训练强度,闭眼站立位训练,睁眼行走训练并跨越3 处书籍或矮凳构成的高度为10~20 cm 的障碍物。(3)进阶期。术后3~6周,完成B 级训练强度,4 周复查时,根据患者康复效果来调整训练强度。(4)全面期。术后7~8周,完成C级训练强度,即闭眼站立位训练,睁眼行走训练、跨越障碍物,完成1 项认知训练,将单侧、单项运动改为双侧、双向运动。出院后加入康复群,在家完成2 次/周的10 s视频打卡,并填写运动日历表,复诊时携带指导手册和出院小结。
(1)平衡功能评分(BBS):用BBS量表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总分0~56 分,分数越高,平衡功能越好,拣地上的物体避免患侧屈髋大于90°。(2)采用FAC 评估行走能力。0 级:无法单独行走,需至少2 人搀扶;1 级:需1人帮助可保持身体平衡和行走;2级:需1人间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和行走;3 级:可在监护人员看护下独立行走;4 级:在平地上可独立行走,但在崎岖不平的地面及上下楼梯时需要他人帮助;5级:可在任何地方单独行走。等级越高,行走能力越好。(3)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4)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B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研究组(n=40)常规组(n=40)t值P值干预前37.59±2.46 38.65±3.23 1.651 0.103干预2个月后44.28±4.37 40.12±3.96 4.461 0.001干预6个月后52.04±5.13 47.21±4.86 4.323 0.001
干预2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AC 分级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AC 分级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FAC分级情况 例(%)
干预前,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Harri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rri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研究组(n=40)常规组(n=40)t值P值干预前44.86±4.23 43.29±3.85 1.736 0.087干预2个月后72.38±6.16 60.52±5.37 9.179 0.001干预6个月后83.12±7.63 70.96±6.04 7.903 0.001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P<0.05)。
THA 是骨科常见手术,在我国实施人工关节类手术中占60%,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髋关节疾病[4-5]。THA 可重建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6]。但术中会对患者肌肉、韧带造成损伤,THA 术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下降、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平衡能力受损等状况,康复训练是THA恢复的关键,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加强髋关节周围肌力,稳定关节,有利于步态正常化[6-7]。常规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进平衡力恢复,但早期效果缓慢、疗效不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模式可有效促进THA患者早日康复。
任务导向模式是对患者布置一些简单动作等任务并指导其完成,从而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8-9]。平衡功能可衡量THA康复程度,促进恢复步行功能,渐进性平衡训练是一种科学、严谨、规范的训练模式,可将负重、迈步、躯干控制等有机结合,利于建立正常平衡、步行模式,提高肌肉力量,改善步伐稳定性,促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10]。本研究针对THA 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联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干预,结果提示该康复模式可改善平衡能力。分析原因在于,任务导向联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干预可将负重、抬脚、迈步和身体躯干控制等动、静态平衡有机结合,利于建立正常平衡,促进平衡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该模式可改善行走能力。分析原因在于,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对行走能力有直接影响,良好步行能力需建立在负重、平衡控制及步行动作协调基础之上,该模式可有效恢复平衡能力,从而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利于恢复髋关节活动能力。原因在于,通过锻炼髋关节,利于修复损伤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从而恢复髋关节功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合理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且渐进式平衡训练注重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阶段性训练,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THA 术后患者采用任务导向结合渐进性平衡训练,可改善髋关节活动,提高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