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娥
【摘 要】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中最焕发光彩的一只红旗,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然而,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的禁锢,无法真正地对诗文进行审美上的鉴赏与创造。新课程标准改革更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所以在古代诗文的鉴赏课程中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建构自己的审美鉴赏体系,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 基于问题学习 古诗文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课堂的现状
在笔者所接触的不少学生中,有重视学习的,有不重视学习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如果简单问读过的书籍,基本很难说得出几本书籍来。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浮躁的心态充斥各个地方,另外也是我们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已经是简单的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了,而对于人文修养缺少必要的了解。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应对考试,较少广泛接触课外读物。如果学生缺少自觉性的话,那么就会更少接触书籍。现今社会学生接触手机可能多过于接触书籍。课外读物少读,传统文化也鲜少接触,不仅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且也谈不上什么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中最焕发光彩的一只红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如此的重要,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所以身为教师,笔者认为要重视鉴赏古诗文,它是高中学生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好材料。同时,要极力地发挥好鉴赏古诗文的优势,让学生既有学业上的收获,又有审美能力上的提升。
但是审视当前的课堂现状,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课堂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致削弱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思维。
二、PBL教学模式对高中古诗文课堂的重要性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一方面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相契合,另一方面主张锻炼学习者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再需要一味地机械地硬塞给学生死板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不再需要给学生讲授特定的诗人形象,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枯燥疲劳之感。在PBL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PBL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创设具体详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本,去和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去自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进行自己特有的审美体验,自由想象,从而进行审美鉴赏和再创造。
三、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的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本文笔者将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在任教的两个高中班级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对PBL探究型教学模式作一简要探讨,以便更多语文工作者在研究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更清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节传统的“灌输式”诗歌课堂,就是按照導入新课---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具体研读——课外拓展这样的老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苏轼的轶事来引出作者苏轼,然后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这篇古文的写作背景,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对全文逐段逐句研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部就班,梳理文句和积累文言字词。同时在感知过程中,学生须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洒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后进行“以读导写”训练,巩固学生的写景手法和文言知识。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这样传统的一节课的确能使课堂井然有序,思路清晰。教学比较侧重于对高考考点和解题思路的讲授,系统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严密,有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然而却失去了对优美诗词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是被动地了解苏轼、感受苏轼,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致使一篇充满豪情壮志的宋词,变成只见文言字词不见情感的碎片,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无法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鉴赏体系。
在另外一个班级,笔者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并验收成果【1】。
这种模式不再将学习阵地局限于教室,局限于课堂。老师可以在课下通过钉钉软件、微信等现代技术建立班级学习群,方便指导学生,将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上扩展到课外,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先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然后做好教学设计,录制好微课视频,结合教案提出问题。课前一二天将微课视频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风格及时代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要求同学根据微课中所提的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对该词中景、史、情完美结合的写作特点和烘托映衬的表达技巧进行讨论;课上,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回答的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为品味词作豪情奔放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怀,体会苏轼所抒发的早生华发而壮志未已的沉重感慨,整节课中时不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名家范读,让学生欣赏体会音韵之美。然后我不断地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齐读、摘读、自读,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品读词句,体味本词的意境美,通过解析全诗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人物形象。最后笔者对本节重难点和学生困惑的地方作出小结。课后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笔记上交,教师来验收学习成果。
四、以问题为中心的“PBL”的课堂教学的亮点
1、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说,这种模式给他们制造出了一个更宽松、更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特别主动、积极地畅所欲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自己对苏轼的看法和对本文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很好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我设计了具体的情境:如果你是才华横溢的大学者苏轼,你会如何面对被贬到黄州这一重大挫折?让学生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独特见解,挖掘学生言语中的独到之处,并及时予以鼓励指导。
2、在这节课上,笔者感受到了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积极利用教材、参考书或借助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学习媒介,针对课前微课中的问题进行收集资料,增强了学生的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通过踊跃发言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自信心;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强化了合作共赢的意识,提高了团结互助的能力。
3、在这节课中,学生对苏轼的作品更好地进行了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2】。在课堂上,我不断地引导学生齐读摘读自读,调动学习热情。在如此多的优美辞藻面前,又如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愿意去鉴赏关于这些文学大家的其他诗词,更愿意去阅读和鉴赏,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生进行了自主讨论探究,对课文进行通篇诠释。那么在诠释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当然也会有自己的见解,以后看问题、审视问题,有了自己独有的审美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鉴赏课文,品读苏轼豪放的语句,从而去感受苏轼的丰富情感、领悟苏轼的黄州赤壁。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作者的豪迈之情,表现了对丰功伟绩的向往,那是一种何等的气魄。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学生带来了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审美想象。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苏轼不甘沉沦,积极向上的洒脱本色。像这样优美的词句,在真正理解之后,學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的诗人形象,就会更富有感情,以及对诗文内容创造出新的理解并将之应用到苏轼的其他作品中去。品味鉴赏能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鉴赏是需要学生细细体会古诗文的意思和意境。学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文人的气息,提升心灵的修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代诗文的鉴赏课程中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加深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建构自己的审美鉴赏体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教育之路漫漫 ,我们身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尝试、不断探讨、不断寻找更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小静.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8):9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徐毅. 传承中华文明 鉴赏国学经典——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畅游[J]. 小学教学参考,2016,15:1-2.
【4】孙克强,邓妙慈. 中华古典诗词吟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文学与文化,2012,02:22-33.